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7,(8A):30-34,36,38
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市,成都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批准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设立的第四个“新特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珠三角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前沿,九十年代长三角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级,二十一世纪初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第三极。而今,在重庆市,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既是中央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实现我国沿海,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推动东西互动,促进全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根据珠三角,长三角发展的经验,重庆,成都以试验区为新起点,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为安防市场带来多元化的需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颖 《法制与社会》2012,(2):111-112
在全球经济一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时期,我国粤、港、澳经济一体化成为其中一枝独秀,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伴而来的,粤、港、澳三地之问的法律冲突问题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成为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的羁绊.延承“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遵循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原则,努力构建完备的冲突法、实体法以及相应的法制协调机构,为粤、港、澳区域的法律冲突问题提供一套长效解决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吕品 《行政与法》2013,(11):64-67
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相关各国的一项基本共识.本文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因素,并对中国应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地方政府管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区划分割、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及区域污染五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经济立法也应紧跟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断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欧美及亚洲国家为实现平衡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制定各种区域经济法律制度,并从中发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法律保障、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及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下区域竞争的加剧、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使得区域公共管理研究日益凸显。而区域公共产品是区域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是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手段,恰当的区域公共产品制度有利于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区域公共问题的治理水平。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强推动力和辐射源,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区域公共产品制度进行应有探索。  相似文献   

7.
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要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如何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制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然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的构建就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区域经济的法制环境构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城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及效益将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要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如何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制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然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的构建就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区域经济的法制环境构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根源的基础上,辨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制定《区域经济宏观协调法》及其一系列配套法律,健全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法律机制,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开平转型     
肖黎明  宋华安  张弛  王磊磊 《法人》2009,(9):38-41,44
区域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牵引和示范作用,从珠三角经济圈到长三角经济圈,众多块状经济不断以各自的优势引导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引擎”,唐山市正处于这个引擎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传统区域发展模式的困境,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同要求我国实行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外有关区域协调立法的的研究表明区域发展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构建以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法为首的多层次立法体系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区域的发展要求法律的协调,而法律协调机制的建立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与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如何实现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更快发展,以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就是基于此种考虑,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封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在分析了区域经济调控权的概念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权制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权多元模式的构想,以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研究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娜 《行政与法》2009,(11):48-51
如何通过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协调与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整体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地区经济,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实现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机制;确立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机构,完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霍珍珍 《中国司法》2014,(10):43-47
正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对社会治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和研究,逐渐凝聚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律师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既是律师建设"法治中国"的职责所在,也是律师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所在。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使得西部地区社会治理问题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显得尤为突  相似文献   

18.
从法治中国视阈下审视区域法治研究,区域法治在内涵上包括国际性区域法治、大中华范围内区域法治、中国大陆地区区域法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区域法治又可分为准区域法治、关联性区域法治和综合性区域法治。区域法治研究应该是区域法治建设的当然随行,并且区域法治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法治建设丰富法治中国建设内涵,只有在区域法治实践中才能逐渐总结和提炼出法治中国制度形态。区域法治建设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载体,是法治中国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而与此同时,法治中国建设又为区域法治建设提供合法性基础和方向性指引,并将区域法治经验和成果整合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框架中来。为此,需要法治中国视阈下推进区域法治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健全区域开发和发展法律体系;应加强各省、市、区之间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协调与合作;必须多方面地营造区域开发和发展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王倩 《法制与社会》2010,(14):87-88
本文从辽宁省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运用战略管理当中的SWOT分析法对辽宁省进行战略环境分析,分别指出目前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深入思考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寻求一条适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仍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为此,美国和日本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借鉴美国、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