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刊讯 ) 1 93 0年 ,毛泽东在江西省寻乌县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农村调查 ,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 (即《调查工作》)两篇光辉著作。在反对《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提出了“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和“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重要思想 ,成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雏形。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0周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寻乌县委、寻乌县人民政府 ,将于 1 1月上旬在赣州市寻乌县联合召开“《寻乌调查》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3.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秘书将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对自己调查的成果非常珍惜。他丢失《调查工作》这本小册子后,就像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并多次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相似文献   

4.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结束的时候.秘书将一本纸张已经变得发黄的《调查工作》小册子,送到毛泽东面前。毛泽东见到阔别数十载的这篇文章后.高兴地说,“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对自己调查的成果非常珍惜。他丢失《调查工作》这本小册子后,就像丢掉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常想念,并多次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并不喜欢,但这篇《调查工作》我是喜欢的。”  相似文献   

5.
1930年5月,毛泽东为反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倾向,在江西寻乌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写了这篇《调查工作》。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不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形成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思想的雏形。这篇文章,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30年8月21日,中共闽西特委将这篇文章翻印成册,发给苏区军民学习。由于革命环境,该文后来散失。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时,这篇文献未能收入。 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在福建龙岩征集到这本小册子。毛泽东得到该文后,十分欣喜…  相似文献   

6.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汤建军 《湘潮》2023,(10):4-7
<正>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从1928年到1935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其间还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这三篇没有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调查报告。这些光辉著作不仅是毛泽东在“四落四起”时调研思考的理论成果,更是他人生遭遇挫折时党性修炼与心路历程的生动写照。毛泽东这八年的苦难辉煌经历,为其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政治基础。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教条主义历来深恨痛绝,早在1930年,他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提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反对从本本出发,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观点。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高度,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用中国化的语言“实事求是”来表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39年10月,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命题。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作为整风的三大对象之一加以反对,在全党普及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9.
吴旺 《党史文汇》2011,(10):37-39
《建党伟业》中有这样一幕镜头:毛泽东正在剪辫子,忽闻一队新军在街上敲锣,高呼:“光复新军第五十标为革命招兵,报名从速。”毛泽东立即赶来,急切地喊道:“我报名!”从此,毛泽东开始了其半年的投笔从戎生活。其实,毛泽东的从军路比电影所描绘的还要充满戏剧性。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湖南,毛泽东深受鼓舞,心中积压许久的救国热情,也亟需释放。根据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记载:毛泽东是受“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的影响,下决心入伍从军的——“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来,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抓住张涤非来了个“质问国民党” 也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发表了堪称“蒋介石主义”的代表作——《中国之命运》。 《中国之命运》的主旋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书中强调的: “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认为“调查研究极为重要”,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没有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孙国林 《湘潮》2013,(12):49-5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初讲时没有详细的讲稿,是根据一份简单的提纲讲出来的。1942年5月2日讲“引言”,5月23日讲“结论”,两次讲话合在一起就是著名的《讲话》。《讲话》文本的产生,是靠4个速记员帮助完成的。之后,毛泽东让他的秘书胡乔木帮助对“速记稿”做了整理。他又做了不少修改,成为“修改稿”。但没有马上公开发表,而是放了一年多,才干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全文公开发表。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交往史杨亲华在当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同毛泽东的关系或许没有一个人比邓小平更具有传奇色彩。在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曾有过三次起落的曲折经历。这三次起落,每次都与毛泽东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邓小平比毛泽...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15.
邹磊 《新湘评论》2023,(12):59-60
<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特别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更是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追根溯源,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就十分注重社会调查,他在课堂笔记《讲堂录》中这样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意思是不能关门求学,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向万事万物学习。  相似文献   

16.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3,(12):12-1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娴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我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中外某些人的著作中,却说毛泽东并不爱读马列著作,只爱读古代封建的旧书籍。如美国一学者在《毛泽东传》中说:在长征时,毛泽东所带的书箱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国一作家在《湘江之战》中也说:“毛泽东很少翻阅马列主义的原著。”并借项英之口说:“你看毛泽东的书箱里是什么书吧,几乎全是封建时代的老古董:《吕氏春秋》、《贞观政要》、《三国演义》、《红楼梦》、唐诗宋词,甚至还有《金瓶梅》。”这些记载根本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歪曲了毛泽东的真实形象。众所周知,毛泽东从五四时期起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建立了  相似文献   

17.
陈峰涛 《共产党人》2004,(18):52-52
上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江泽民同志在一篇讲话中也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和两个著名论断,使我深刻体会到,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的必然途径.也是做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党调查研究的传统和作风,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江西寻乌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祥地之一,毛泽东在此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的今天,重温《寻乌调查》这部光辉著作,对做好新时期人大调研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把傅鹰树为“中间偏右”的典型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即《事情正在起变化》。在这篇写于1957年5月15目的文章,毛泽东分析了”事情正在起变化”.因此决定发动一场“反右派运动”。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写及北京大学化学系博鹰教授:“多数人的批评合理.或者基本上合理,包括北京大学博湾教授那种尖锐的没有在报纸上发表的批评在内。这些人的批评目的.就是希望改善相互关系.他们的批评是善意的。右派的批评往往是恶意的,他们怀着敌对情绪。善意,恶意,不是猜想的,是可以看得出来的。”(《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20.
蒋建农 《湘潮》2023,(10):8-13
<正>“毛泽东与我”征文,是30年前民间开展的一次全国性的毛泽东口述史料征集活动。一关于毛泽东的口述史料,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最早结集出版的当属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采访毛泽东后,推出的《毛泽东自传》和《红星照耀中国》。随着毛泽东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影响力的增大,以及社会各界了解毛泽东生平愿望的与日俱增,相关的回忆文章和出版物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