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暴力问题的情况及建议全国妇联权益部家庭暴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世界妇女组织呼吁,争取妇女免受暴力是妇女团体主要的奋斗目标。在我国,家庭暴力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妇女问题。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减少家庭内对妇女的暴力,成为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反抗与妥协--家庭暴力受害者个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主要依据1996-1999年北京妇女热线的100个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来话资料,分析受害者对家庭暴力的态度及其寻求社会支持的情况.研究结论表明,家庭暴力受害者在暴力发生时和发生后均反抗暴力,但由于她们缺乏社会支持,因此,她们在反抗和妥协中摇摆;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将家庭暴力性质模糊化、将妇女忍受暴力的行为崇高化和将妇女受暴力遭遇命运化压抑妇女,使受害妇女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同时也表达了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容忍和妥协.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是各国普遍关注而又屡禁不止的社会问题,反对家庭暴力已经成为文明国家的共识。家庭暴力作为社会暴力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危害家庭,也同时危害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反对家庭暴力,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建立健康文明的家庭关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今年7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决议》,这一法规性文件的出台,必将成为我们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4.
陈桂芬 《传承》2009,(10):112-113
家庭暴力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对身体的暴力、性的暴力和精神的暴力。对家庭暴力原因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从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来分析。完善家庭暴力法律,加强地方性、针对性立法,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建构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提高妇女自身的社会地位,提高维权意识;建立相关的社会干预和介入机制。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对身体的暴力、性的暴力和精神的暴力.对家庭暴力原因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从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来分析.完善家庭暴力法律,加强地方性、针对性立法,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建构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提高妇女自身的社会地位,提高维权意识;建立相关的社会干预和介入机制.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危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但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最大,家庭暴力尤其指丈夫对妻子施暴。鉴于我国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不完备和可操作性不强,应完善相关立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框架意识,执法部门分工合作,加大打击力度,建立长效维权机制,构建多层次社会防治体系。为预防和消除暴力侵害妇女现象,全社会应树立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国家应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力度。更为重要的是,防治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在天津、辽宁、河南及陕西地区对1215名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城市妇女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国北方部分城市人工流产妇女中家庭暴力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274名调查对象在本次妊娠前或后曾遭受过亲密伴侣的家庭暴力(包括性暴力、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家庭暴力发生率为22.6%。家庭暴力的发生与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均无关联。家庭暴力并非只发生于特定的人群,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人流妇女有与暴力有关的生活经历以及与男方关系不良,易增加暴力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正>一、家庭暴力的妇联干预经验家庭暴力虽然发生在家庭,但暴力问题的影响早已突破家庭的局限,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消除家庭暴力,必须引入干预机制,包括妇联干预。(一)妇联干预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广大妇女群众的需求。全国妇联公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有24.7%的女性曾遭受过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据统计,全国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严重危害性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79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将家庭暴力视为对妇女的一种歧视行为。1993年联合国《禁止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把对妇女的暴力定为对妇女的生理、性和心理造成伤害的任何行为。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宣言》,重申免遭暴力侵害是妇女的一项基本人权。 应该承认,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北京世妇会后,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许多家庭暴力事件才…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丈夫或男友的虐待,而在一些国家这个比例高达75%。在我国,妇女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是一种跨社会制度、跨文化、跨历史的存在。那么,在诸多受虐妇女中有多少人最终离开了暴力家庭呢?有关调查显示:能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求助要求离婚的是少数,仅占受虐妇女的四分之一左右,最终能够被法院判决离婚的更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多数受虐妇女不愿离婚,继续留在暴力家庭呢?1.家本位观念束缚着受虐妇女走出暴力家庭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中,社会分派女…  相似文献   

11.
持续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会导致婚龄阶段性别失衡,然而女性数量的稀缺并不意味着女性必然会获得更高的婚姻和家庭地位。文章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婚龄期性别比偏高地区的妇女将更有可能遭遇家庭暴力的伤害,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失衡加剧女性遭受不同类型的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风险。文章对性别失衡对家庭暴力影响的作用机制作出进一步探究,发现性别失衡会导致婚姻匹配失衡,以夫妻间阶层差、年龄差为主要体现形式的异质婚姻可能是加剧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之一。研究还对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缓解性别比失衡对降低女性遭遇家庭暴力风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关注对妇女施暴问题胡玉坤对妇女施暴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属于何种社会、经济、文化、种族及宗教背景,妇女均有可能遭受暴力。当前,妇女既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是社会暴力的主要牺牲品。世界各地盛行的暴力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倪婷 《人权》2006,(2):37-40
人们往往相信家庭是远离暴力的安全港湾,无论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动荡不安、充满暴力,还是依然能够在家庭里找到温情与呵护。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暴力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是不同年龄、人种、社会阶层都会涉及的非常重要的影响社会公共健康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家庭中虐待妇女和儿童的现象都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侵害着妇女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和睦、危害社会稳定,为社会所不容。本文将从李阳家庭暴力事件入手,分析我国家暴立法和执法中的不足,简要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处理家暴问题上存在的差距,就如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作简单的探讨,呼吁全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协助,共同来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丹麦社会对妇女权益的关注 ,丹麦警察开始改变把家庭暴力作为家庭私事的做法 ,把防治家庭暴力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他们除了遵循国际法的基本精神外 ,还制定了国内法及相关操作规章 ,表明不容忍家庭暴力和帮助受害人的明确立场。同时丹麦警察转变了执法指导思想 ,在多机构合作治理家庭暴力的工作中 ,注意关心、尊重并切实帮助受害妇女 ,开展了有效的法律实践。丹麦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给我们的启示是 ,防治家庭暴力是一项社会工程 ;警察部门必须转变观念 ,研究工作方法 ,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小丹 《人权》2007,(2):46-49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只有家庭的安宁才有社会的稳定,然而在家庭中屡屡发生的暴力事件不仅损害了家庭和睦,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安定。英国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30%左右的英国妇女遭受过家庭暴力;美国每年都要发生420万宗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其中95%的受害者是妇女。我国广东省2005年通过对1589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13,(10):36-39
一、针对妇女的暴力概念理解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首次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进行了界定。针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暴力,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国外的学者们对家庭暴力最常见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如配偶、夫妻、同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包括对亲密伴侣实施的暴力、早婚、强迫婚姻及强迫怀孕。2、发生在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公共场所及其他机构的暴力,包括性骚扰、强奸、贩运妇女等。3、其他的暴力,包括名誉犯罪、残害女性生殖器、杀害女性和国家纵容的侵害妇女的暴力(如慰安妇等)行为,以及冲突局势中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等。  相似文献   

18.
将"性暴力"作为独立的家庭暴力行为类型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共识,也是不同学科的共识。现有准法律文件中承认"性暴力"是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应当总结该司法实践经验,将其上升至立法的层面。"性暴力"不仅是对家庭权利束的侵犯,还是矫正绝对家庭自治的突破口,理应成为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因此,在反家庭暴力立法中应明确界定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并增加一款"反对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以宣示公权力对家庭暴力介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家庭暴力是暴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危害家庭,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家庭暴力不只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我国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反家庭暴力是与几千年传统的封建的陈旧观念和行为做斗争,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持久战。消除家庭暴力不是单靠受害人自己,单靠妇女组织就能实现的,更要有赖于社会的干预,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其手段包括殴打、捆绑、侮辱、残害身体、限…  相似文献   

20.
关于妇女——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妇女是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群体 家庭暴力问题无疑具有全球性,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意义上讲,它指的是在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行为人以殴打、捆绑、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给他人造成身体、精神、性等方面伤害的行为.众多的数据表明,妇女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群体.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据龙岩市妇联的统计,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案件占家庭暴力总数的96%.美国学者戴维·莱文森选取了<人类关系的区域性卷宗>一书中所列的90个未使用文字的社会和农业社会,第一次对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进行了世界范围的比较研究,结论之一便是:最经常的受害者是成年妇女,而成年男性是最主要的施暴者,是最少受到伤害的人.此外,妇女比其他类型的家庭成员更有可能因家庭暴力而受到严重和过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