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是大陆上土地面积倒数第二的省份,仅多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但人口数却不是排在后头的。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活着数以千万计的人民。早在10年前,就听人讲过:浙江省人均不到3分地,农民耕作如同绣花,浙江的田垄都比其他地方的细。至于浙江山区,连人均3分耕地都达...  相似文献   

2.
王祖强 《今日浙江》2009,(10):54-55
嘉兴高照乡率先试点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的渴望,是新解放区农民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改革封建的土地制度,是中国农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改工作以乡为单位进行。浙江解放初期,浙江省委就十分重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行走浙江大地,常常惊叹于浙江农民的创业激情和农村迸发的活力。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如何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浙江人成为探索的前行者。连片的高产粮田、连绵的大棚设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载体,"两区"建设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致研 《中国发展》2001,(1):58-60
一、浙江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增加幅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1997年以来,全国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浙江却持续4年上升,浙江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已跃居全国各省区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的兴衰与其土地赋税政策密切相关。农民运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未能实现自己的意愿 ,相反 ,却沿袭清政府的土地与赋税政策 ,“照旧交粮纳税” ,农民兄弟种瓜得豆。太平天国历史证明 ,农民阶级仅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获得自身的解放。作为一场旧式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没有也不可能制定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土地和赋税政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刊行的《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只是农民起义领袖们理想天国的蓝图 ,在实际中却行不通。《制度》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 ,是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6.
行走浙江大地,常常惊叹于浙江农民的创业激情和农村迸发的活力.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如何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浙江人成为探索的前行者. 连片的高产粮田、连绵的大棚设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载体,"两区"建设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返乡务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纷纷登场,新型农业主体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美哉滕头     
21世纪的中国现代农村应该是啥模样?浙江宁波的一位“农民头领”早在多年以前,就提供了一个样板。这个叫傅嘉良的一辈子厮守着土地的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努力营建农民的根本之地,开出了灿烂的现代农业之花。  相似文献   

8.
俞廷尚 《今日浙江》2014,(11):31-33
正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是党中央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保障农民依法享有平等财产权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走在农村改革前列的浙江,正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权到人、权跟人走"的战略部署,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来,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加快了土地流转脚步,适度规模经营比重逐年增加、成绩是主要的。但有些地方工作并没有做好,土地流转主体错位,主体不是农民,土地却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致使部分土地无人耕种,  相似文献   

10.
叶宁  谭孝军 《今日浙江》2013,(15):29-29
永康市唐先镇长塘头村村民俞敏一家四口,上半年领到一笔4200多元的"口粮钱"。发这笔钱的不是当地政府,而是承包村里土地的旺盛达农业开发公司。与传统农民不同,44岁的俞敏身兼三重身份:土地流转者、农企股东、农庄员工。2009年,长塘头村在外经商的俞健宁回乡投资,创办浙江旺盛达农业开发公司,承包村里土地发展油茶种植、  相似文献   

11.
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作为广大农民基本生存资源和生产生活保障的土地是当前实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绕不过、躲不开且务必好好利用的宝贵资源。基本概况、自然资源大致相同,同样是"一亩三分地",有的乡村经营得风生水起,百姓赚得盆满钵满,而有的乡村土地经营却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村民长期无法实现增收,这其实与乡村干部能否充分利用本地现有条件,想方设法打好"土地牌"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浙江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和培训领域新举迭出:“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如火如荼,“转移劳动力培训”、“失土农民培训”方兴未艾。地处东南沿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的浙江,是一个土地资源极为贫乏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人均不足半亩地的资源小省,迅速发展为经济活跃、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5400多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靠的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全省1000多万企业职工中,有900多万来自农民。…  相似文献   

13.
要根本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切实实现失地农民以“土地换保障”。土地能否换回失地农民的保障就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须臾不可分割。然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我们把实现小康的希望放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时,城市化、工业化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城镇的铺开,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之迅速扩大: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  相似文献   

14.
正广西金穗集团公司加快土地流转,新建立的万亩蕉园。黄焕程供图由于分散经营,农民祖辈守着土地这个"矿藏"却依然贫穷。在隆安,农民通过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了"真金白银"。出租土地后,农民不仅可以收取租金,同时还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他们有的进入农业企业打工,成了农业工人和土地管理者;有的见到其他老板赚得盆满钵满,也包下大块土地,变成了"农场主"或小老板。  相似文献   

15.
遍享服务     
朱馨  新文 《今日浙江》2013,(1):22-23
浙江通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创新机制、规范制度等一系列决策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2012年12月31日,慈溪市浒山街道光辉社区农民胡志君,在社区里的便民服务中心办好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手续:根据慈溪市对15万名慈溪城乡自由职业者和土地被征用农民实行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城保)、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土地被征用人员养老保障(土保)并轨整合、城乡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我国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本来应该基于农民自由、自愿基础上的土地流转却经常出现违背农民意愿的强制性流转行为,这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必须建立有效机制来约束土地流转中的地方政府强制行为.  相似文献   

17.
杨天慧 《今日浙江》2014,(14):20-21
正提升农业服务能力,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维生素"。自2008年以来,浙江把农业服务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培育服务主体和拓展服务领域为两个抓手,开展农业服务提升行动,实现信息能满足、土地能流转、技术能提供、作业能服务、产品能销售、资金能借贷,为农民朋友提供便利。浙江农民很惬意"事"来张口,"技"来伸手"谢谢农民信箱,帮我把信息传递出去,我养的家禽才能顺利卖出去。"年  相似文献   

18.
袁卫 《今日浙江》2014,(22):24-25
正11月17日,海盐县百步镇得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了《百步镇得胜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定量不定位"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和《关于实行"定量不定位"农村土地承包方案决议》。土地承包"定量不定位"是浙江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一项探索,通过积极鼓励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委托流转等形式推进土地整组、整村流转,扩大土地规模化经营效率。2014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股份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浙江省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加快了洗脚上岸的步伐,他们或开店办厂、或进城务工、或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寻找商机。然而就在农民离开了曾赖以生存的土地之时,在他们的身后,却留下了一片被称为  相似文献   

20.
高晓晓 《今日浙江》2014,(11):34-35
正有限的土地资源,通过盘活、挖掘、释放,创造出成倍的经济效益,这在浙江农村已经不是新鲜事。从早期的土地流转,到如今的抵押贷款、产权交易,浙江的土地生金传奇无疑是农村改革大潮的重头戏。土地流转基础:确权赋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年初的全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