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少年司法制度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少年司法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摇摆于向刑事司法方向还是向福利方向发展之间。通过总结和对比,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还存在没有独立的审理少年违法犯罪的程序法、还没有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为与成年人犯罪存在着本质上不同的问题来加以对待和处理等问题。对此,应通过修改刑法并在条件成熟时再制定《少年刑法》等法规和措施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法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新司法解释作了学理解说,并进行了学理争议和评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刑事立法的法律构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具有重大意义。我国食品安全立法的不断完善是一个过程。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立法,需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进行解析,需要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现实问题予以探讨,需要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的特点进行归纳。监管原则应予明确规定;监管职责应予重点加强;监管计划应为政府行为,并应当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监管对象应涵盖食品检验机构,监管的社会化参与支持和监督体系应当健全。  相似文献   

4.
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向刑事化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司法消极预防向积极保护发展,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重要任务。我国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制度建设初见起色,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新情况和新矛盾不断出现,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特殊保护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面对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面临着的多重性二难格局,上海创立了以“缓处考察”、“诉前考察”和“社会服务令”为主要内容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考察制度。通过对考察制度科学的法理分析可知,考察制度作为社会帮教工作司法化的一种有益的抉择,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选择,许多方面体现了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此,要尽快将区域性的考察制度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和规范,加快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考察制度的立法进程,使考察制度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得到最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现行有关收容教养的法律对收容教养的性质、期限、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决定机关、决定程序、执行机关等重大问题均未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理论界对此争论不休,实践中也存在认识分歧,这已严重影响到收容教养212作的正常开展,亟待从立法上予以完善,以适应预防少年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本文结合执法实践,从收容教养立法的产生及其发展开始,对收容教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就完善收容教养立法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地概述了成都市少数民族盲流犯罪的基本情况和该市有关部门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措施。认为,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处理少数民族盲流犯罪最为重要的经验是:统一思想,明确认识,消除顾虑,严格区分刑事犯罪问题与民族问题的政策界限和法律界限,坚决、果断地打击一切形式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8.
强索行为作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一种普遍而又典型的行为,由于目前缺乏判断强索行为主观动机和暴力程度等因素的客观标准,增加了司法实务中处理的困难,经常会引起司法实践的困扰。对于未成年人的强索行为,有的主张按照传统刑法从严处罚;有的主张遵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从宽处理。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情况,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融入到对具体涉罪未成年人处理办法中,建立统一适用的司法处遇标准,设计具有个别化的司法处遇措施,有助于统一对未成年人强索行为的法律适用和司法处遇,贯彻保护社会利益和未成年人利益的双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在学习法律后,都知道要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前一段时间,五里桥中学却为此开展了一场讨论.事情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法律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应的法律制定及执行部门必须对法律进行不断的完善。本文将简单分析我国刑法立法效益的影响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法律问题,就是法律的经济分析,是法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经济和法律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是不能完全隔离的,这就使得我们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法律问题是现实和可行的,本文笔者借鉴了经济学上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博弈论等诸多概念来说明合同履行的问题,以此来说明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的问题是值得借鉴的,鼓励在合同立法中应该合理使用经济分析方法,制定出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良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因为家庭结构缺损或变迁、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容易导致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产生各种问题,引起违法犯罪行为。文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理论上和立法上区分意思能力与行为能力,既可简化对行为人意思能力的认定,又可在某些特定情形中保护行为人的个人利益。意思能力在青少年保护方面的作用体现在:未成年人的财产法律行为通常是无效的或者可撤销的,但是,当出现认定有关行为有效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情形进,法官可以通过确认行为人在行为时具备相应的意思能力,进而认定有关行为有效。依我国现行法,未成年人不能作出遗嘱和遗赠。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真实意思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法官司可以通过确认未成年人在表示有关意愿时具备相应的意思能力,从而认定其意思表示属于有效的遗嘱或遗赠。《收养法》实际上承认了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具有作出收养法律行为的行为能力,但有关规定仍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司法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专门应用法律手段处理青少年案件的制度。青少年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治理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种专门的司法制度,它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以及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青少年司法制度建立的较晚,而且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司法体系。因此,完善我国青少年司法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刘诗佳 《法制博览》2014,(2):120+117
针对在术语使用中,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没有一个明确概念界定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起源、概念、特征、结构等方面对两者的区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以更加确切的对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巩固认识、加以辨析,进而对我国法律规范中的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赵玉斌 《工会博览》2009,(5):101-101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权利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并对一般正当防卫跟特殊正当防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正>【主题导引】毋庸置疑,立法是真正能影响政治国家的事业,其属于政治制度中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中的政治。立法作为政治权力运作的枢纽,在成文法时代,其就是一切后续法律行为的先导。立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这是因为,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社会事实是法律的核心。在社会关系变迁达到一定程度,社会事实随之而改变时,就会带来法律的制定或者修改。在未成年人立法中,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18.
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我省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早在1996年河北省就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河北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19.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运用道德、文化、教育、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对少年违法犯罪进行全社会的综合治理,为预防和减少少年犯罪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收到了显著成效。中国法院根据《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准则》《北京规则》、《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文件与国内立法审理少年刑事案件,在保护少年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的少年不受刑事追究和犯罪少年复归社会,特别是在对犯罪少年的人格教育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虚假结婚行为是一种虚假法律行为,是男女双方通谋下结婚的外部表示与婚姻虚假的内心真实意思的不一致。婚姻法学界主要有虚假婚姻无效说、虚假婚姻可撤销说、虚假婚姻有效说三种学说,在立法上有虚假婚姻无效、虚假婚姻可撤销、虚假婚姻有效三种情形。我国原《婚姻法》对虚假婚姻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中采取表示主义法学理论原则下虚假婚姻有效的主张。对虚假结婚的法律规制主要是民事和刑事层面,规制和防范虚假结婚,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虚假结婚行为缺乏对婚姻法律的基本尊重,公然违反《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视婚姻为儿戏,毫无社会道德底线,扰乱司法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是应该禁止的民事法律行为。然而我国现行《民法典》并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的规定和限制,司法实践中对这一行为的处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实务中存在法理的分歧。因此,探讨虚假结婚具有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