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12月15日,历时长达7年之久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最终协议,日本和韩国相继宣布开放稻米进口,台湾农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农业问题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台湾农业的处境如何?农业危机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又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总的来说,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的达成,为当前低速、缓慢增长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对于台湾经济来说,“入关”既带来机遇,却也面临挑战,尤其是农业所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在农产品领域方面,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协议规定,在6年内,成员国必须削减20%的农业境内保护,除稻米等少数符合特别规定的农产品可暂时采限量进口外,其余农产品均适用无例外关税化,且关税必须逐年调降.因此,有必要对台湾农业所受的冲击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长达7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美国要求开放稻米市场的压力加大,急于“入关”的台湾当局,在日本、韩国相继开放稻米市场之后,也酝酿开放稻米市场.去年12月13日,台“经建会”主委萧万长、“农委会”主委孙明贤向外界说:“关贸总协的规范只有一个,日、韩已开放稻米市场,我们也必须遵守.”“从国际潮流趋势看,稻米不可能完全管制进口,日、韩对稻米开放的因应措施,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镜.” 由于开放稻米市场涉及台湾4O0多万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以及产业结构深层次的变化,因此,这个问题引起台各界广泛注意.台湾媒体也对这一问题作了多侧面的报道.反对最烈的,要数台湾的各级农会了.去年12月8日,8O余位农会领导人穿着印有“米”字的白夹克衫到“立法院”、“农委会” 递交请愿书.他们扬言要发动全省农民到台北游行半个月和政府抗争到底;甚至有人提出“罢耕”.他们说,只要政府开放稻米进口,农民一定会采取激烈手段全面抗争.然而,多数舆论认为,台湾开放稻米市场是“入关”难免的“阵痛”,是不得不付的代价,从长期看可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是WTO下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诸边贸易协议。早在2007年,我国就向WTO秘书处提交了加入GPA的申请和初步出价清单,并与GPA成员进行了首轮谈判。随着第二轮谈判的临近,省级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也将成为GPA谈判的焦点。对此,需要对加入GPA后开放湖北政府采购市场的利弊得失进行客观评估,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陆开放15种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口,为台湾农民带来了福祉,引发了拓展台湾农产品商机的探讨。大陆消费者对台湾农产品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绝不是一时的,大陆市场蕴涵的巨大商机是台湾广大农民未来的希望。大陆——台湾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选择台湾加入WTO后,农业和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3,(5):56-57
4月10日,台日第17次渔业会谈签署渔业协议,划定北纬27度以南至日本先岛诸岛以北之间的海域为“协议适用海域”。相较以前,岛内渔民的作业范围扩大了4530平方公里,且渔业作业时不再受日本公务躲干扰,台湾岛内对此称之为台日渔业谈判的“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2月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为落实“汪辜会谈” 达成的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而进行的“北京会谈”,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两岸双方在五天的会谈中,本着正视现实的态度,不仅做了观念性的沟通,也就具体事务性问题的解决倾注心力,终于在2月5日达成“五点共识”,并发表了《唐树备先生与焦仁和先生会谈共同新闻稿》.两岸在政治方面尚处于相当隔阂的状态之下,能达至今天这一步,的确是会谈双方抱有极大诚意、运用智慧的结果,也是“汪辜会谈” 后北京、厦门、台北三次会商的接力.会谈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海协会长江道涵与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会见,和谐了会谈的气氛,也标志着两岸针对共同发展两岸关系、表明各自的中国统一政策的高层对话业已开始.“北京会谈” 的结果对各方面言可谓不负众望.然而,其中亦有几点值得思考:其一,不应预设在民间层次及无授权的情况下,探讨本该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的问题.“北京会谈” 双方分歧的焦点于,台湾方面认为大陆不尊重台司法管辖权或法律制度.此项议题牵涉到为整个两岸关系定性(定位).目前台湾当局坚持大陆在两岸正式谈判前不否定台湾为“对等政治实体”;坚持“中国在分  相似文献   

7.
日据初期台湾稻米输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米生产和输日问题是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学者和台湾学者在这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战前日本学者川野重任在他的名著《日据时代台湾米谷经济论》中指出了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稻米问题的社会意义,即日本本土稻米供应不足时  相似文献   

8.
新春伊始,展望1998年两岸关系的前景,人们普遍希望推进两岸政治谈判的进程,促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逐步解决海峡两岸的政治分歧,这无疑将有利于台湾海峡的安宁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并带动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发展,也将推动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的进展。然而,台湾方面对两岸谈判的主张则是,在不预设任何前提条件下,首先恢复事务性商谈和“辜汪会谈”,然后不排除谈政治问题的可能性。仔细一分析,台湾方面的这一主张,实际上是拖延谈判的主张。先分析一下所谓不能预设任何前提条件的问题。台湾方面对举行两岸谈判历来是。有条…  相似文献   

9.
新春伊始,展望1998年两岸关系的前景,人们普遍希望推进两岸政治谈判的进程,促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逐步解决海峡两岸的政治分歧,这无疑将有利于台湾海峡的安宁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并带动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发展,也将推动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的进展。然而,台湾方面对两岸谈判的主张则是,在不预设任何前提条件下,首先恢复事务性商谈和“辜汪会谈”,然后不排除谈政治问题的可能性。仔细一分析,台湾方面的这一主张,实际上是拖延谈判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截取1992年台湾经济的横断面,可以对台湾经济的发展水平有一粗略的把握.在经济总量方面,至1992年底台湾GNP达2,108.86亿美元,为世界上第20大经济体,当年经济成长率6.02%,人均GNP达10,215美元.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5%、41.4%和55.1%仅从比例结构上看,相当于1981年日本的结构水平.在对外贸易方面,1992年台湾外贸总值为1,534.47亿美元,其中进口719.77亿美元,出口814.70亿美元,外贸顺差94.9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如何“入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随着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加深,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从整体和长远看,加入WTO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利益。全面认识加入WTO与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意义特别重大。 我国加入WTO农业谈判的主要内容 农业问题一直是WTO谈判中各成员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经过艰苦的农业谈判,我国与谈判各方达成了协议,作出了相应的承诺,也尽最大努力维护了我国的利益。 农业谈判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关税减  相似文献   

12.
7月24日,在经过两周毫无实质进展的部长级会议之后,世贸组织WTO)总干事拉米无奈宣布,全面中止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并表示不会为恢复谈判设置任何时间表。这表示,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6个WTO主要成员方为打破“多哈回合谈判”僵局而进行的最后努力以失败告终。在长达5年的消耗战之后,多哈谈判已难以为继。“多哈回合”描绘美好蓝图2001年11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启动全球自由贸易谈判,又称“多哈回合谈判”。谈判涉及削减农业补贴和农产品关税、降低工业品关税、发展问题等多项议题,其中农业议题是核…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台声》2015,(22)
<正>《岁月台湾:1900年以来的台湾大事记》有大悲痛,有大欢喜,1900年至今,一年一年,细说台湾这些年来的筚路蓝缕和欢喜哀愁。一件件改变台湾的大事,结成一幅流动的百年台湾历史长卷——日本殖民、台湾光复、"二二八"、国民党迁台、金门炮战、美丽岛事件、大陆探亲、汪辜会谈、"保钓"、民进党成立、开放党禁、蓝绿分野、两岸三通……  相似文献   

14.
台湾历来盛产稻米,有“米糖之岛”的美称,几十年来食米一直自给有余。近些年台湾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业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其中稻米生产与杂粮作物生产的比例失调所引起的稻米生产过剩、饲料杂粮严重缺乏的状况已与农业耕地面积过小并列成为台湾农业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本文试想对台湾稻米过剩的情况、原因以及前景作一些肤浅的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     
1999年收回澳门谈判经过中葡澳门问题谈判从1986年6月30日开始到1987年3月23日达成协议,历经8个月,共举行了四轮会谈。由于中葡谈判不像中英香港问题那样存在主权争论,因而谈判中双方十分和谐、默契,使人觉得澳门问题的解决将会一帆风顺。然而,天...  相似文献   

16.
吴鹏 《统一论坛》2005,(5):52-53
今年春天,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祖国大陆,为两岸政党交流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举行了会谈,在发表的新闻公报和会谈公报中都把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及解决台湾地区农产品在祖国大陆的销售问题作为共同推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向台湾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祖国大陆方面确定了两项基本原则:台湾农产品经由指定口岸——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大连进口;建立海关、检疫等部门通关便捷化的“绿色通道”。为切…  相似文献   

17.
郭正亮 《台声》2014,(3):36-36
<正>"张王会"作为两岸自1949年以来首次正式"官方接触",广受全球瞩目。国际媒体对于"张王会"的关注,显然是此次会谈释放出的信号,即两岸未来不只处理民间交流问题,还将提升至政治谈判。从1993年"汪辜会谈"启动两岸两会会谈机制,打破两蒋"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禁忌;到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破冰之旅",启动国共合作宣布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及至2014年"张王会"启动两岸事务对口部门接触,揭示两岸政治谈判的起  相似文献   

18.
陈菁 《探索与争鸣》2004,(10):32-34
从GATT到WTO,一轮又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使得关税水平一次次地降低、双边主义或单边主义的各种数量限制措施、“灰色区域”措施受到了有力约束。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尤其是进口配额及许可证的逐渐取消,使反倾销措施越来越成为各国控制进口、实行有效贸易保护的首选手段。在中国对欧盟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遭遇欧盟反倾销案的大量增长。因此,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  相似文献   

19.
柳英 《台声》2008,(7):28-29
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了中断长达9年多的商谈,并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及《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这是在1993年“汪辜会谈”签署4项协议后两会签署的首批协议,是“汪辜会谈”后两岸协商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协议的达成不但可以满足大陆民众去宝岛一游的心愿,更有利于台湾摆脱当前经济困境,在两岸各界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20.
1995年李登辉访美使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紧张,两岸两会建立起的会谈管道也随之中断。经过两年多之后,形势起了变化,中美首脑两次会谈建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总统对台宣布“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态度来。去年11月以来,海协与海基会恢复了联系。祖国大陆方面曾几次提出结束敌对状态、实施政治谈判。虽然还没有得到台湾方面正式回应,但两岸民间从未间断接触、交流。今年以来,闽台双方讨论了金门——厦门“小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