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施监督。宣告判决作为审判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成为法律监督的一个侧重点。实践中,基层人民检察院在接到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后,往往只对判决书中关系列定罪量刑的部分进行实质性审查,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而忽视了对判决书送达时限的监督,削弱了自身的监督权,不利于法律的正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这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赋予被害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没有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提请检察机关抗诉,有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虽然对判决不服,但因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不知道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  相似文献   

3.
最近,看到两份有罪判决书。一份是基层法院制作的,另一份是二审法院制作的。 前一份的判决部分是这样写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根据有关规定和刑诉法第一百○七条之规定,判决×××管制二年。” 人民法院制作的判决书,要体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做到判决不但要依据事实,还要与法律相适应。这份判决书只“根据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当行政相对人拒绝履行具有给付或特定行为内容的卫生监督具体行政行为,或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维持或部分维持卫生监督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或裁定时,卫生监督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对维护法律的遵严、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的权威具有重要意义。1、申请强制执行的依据必须是生效的,即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一是人民法院维持或者部分维持卫生监督具体行政行为的一审判决,行政相对人没有在接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的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的;终审的判决,包括二审的判决、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  相似文献   

5.
民事再审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据法律作出的解决纷争的裁决文书,它体现的是人民法院审判程序的合法性、认定事实的客观性、判决理由的合理性、裁决依据的准确性。优秀的民事再审判决书,既要遵循审判活动程序,又要涵盖实际认定的事实;既应阐明判决的道理,又应体现信实的...  相似文献   

6.
判决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终结后,依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对案件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结论。判决书的实质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对具体案件所作的权威性结论,是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审判权的结果,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在各国的诉讼实践中,判决书的制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法律地位。然而,对于判决书制度,我国的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至今仍缺乏必要的深入研究。对判决书的法理分析得尤为不够。这种理论探讨上的匮乏与不足,在实践中已造成了一些不那么美妙的后果。判决书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刑事判决理由(以下简称判决理由),就是人民法院在刑事判决书中,对被告人为什么应当判决为有罪或者无罪、罪重或者罪轻;为什么应当判决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书面道理。谢觉哉同志曾经说过,“人民法院是评论道理或决定道理的权威地方”。人民法院讲道理应该体现在判决书中,而判决理由就是人民法院集中论述道理的专门部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进行审判的。因此,判决书也就意味着国家对这个案件的结论。作为一个审判员,对于判决书和他在制作判决的时候,就不能不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它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9.
杜开林 《法学》2006,(5):18-31
判决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权解决纠纷的动静结合、过程与结果共存的统一体和表现,这种结案方式在司法解纷格局中占有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不少人缺乏正确的判决观,而且法官和法学者们多从微观方面研究判决,鲜有从宏观上认识判决的,这种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法院10年判决结案的现状与所依据的法律渊源两项宏观要素展开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判决存在诸如法律中心地位不明显、既判力维护不力、判决书改革全国不统一、体系不合理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八项改革建议,供法律实务界和理论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判决理由是判决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由论证必须以判决书认定的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其目的是为下判提供理论依据,即根据判决书认定的事实和国家法律规定,为什么要这样判决,而不那么判决。刑事判决书,如果缺乏理由的论证,或者对理由论证得不充分、不妥当,就不易使被告人服判,也就  相似文献   

11.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要真正做到合法公正,除审判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端正的审判作风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法院的审判人员,因为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普遍存在业务水平较低的现象,在审判工作中出了不少差错,甚至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某县人民法院民庭送达给离婚案件当事人的判决书中写道:“……判决如下;本院特判决双方当事人不准离婚;不得分居;如不执行本判决,本院将强制执行.”此判决竟对夫妻双方不得分居也写上了严肃的判决书.还要采取强制执行,实属罕见.还有一个县人民法院民庭对予以  相似文献   

12.
罚金作为一种刑罚手段,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特别在当前打击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是,有的人民法院在制作刑事判决书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在判决中未写明缴纳罚金的方式和期限。这样既不符合法律规定,在执行中也易产生困难,应该引起注意。 在我国刑法中,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关于罚金的缴纳,我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罚金在  相似文献   

13.
一、民事判决的特征及其意义民事判决,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国家赋予的审判权,对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根据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国家有关民事方面的法律、法令和政策,对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对这种决定的书面形式,称之为判决书。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制作  相似文献   

14.
一、制作第一审刑事无罪判决书的直要意义第一审刑事无罪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刑事案件,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依照法律,确认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而宣告被告人无罪所作出的书面决定。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所要求的。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在取消免于起诉制度的同时,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得定罪的原则,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  相似文献   

15.
不少基层人民法院在刑民案件判决书中的最后部份,往往写道:“如不服本判决,可于接到判决书次日起十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这样表述法律所赋予被告人的上诉权利,似还有欠妥之处,值得注意。根据刑诉法和民诉法的规定精神,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既可以书面上诉,也可以口头上诉;既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6.
民事判决书主文的表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判决书主文即判决结果,是人民法院经过审理,针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根据认定的事实和引用的法律,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实体性的处理决定。判决主文是法院裁判的具体内容,是整个裁判的落脚点和文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法官能否依法、  相似文献   

17.
论判决书内容中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判决书内容中的法理分析●陈界融判决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职能的最终表现。我国人民法院判决书之内容几十年皆为事实陈述、法律适用、判决结果三大块式。这与改革开放特别是民主法治建设之态势格格不入。不可否认,现代国人法制观及其意识已非前人可比,即由事实(个案...  相似文献   

18.
人民法院司法文书的种类很多,有审结报告、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庭审笔录、通知书、传唤证、送达证和提押票等。由于篇幅所限,现只能将其中最主要的几种分别介绍论述如后: 一、判决书(一)判决书的概念和意义是什么?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按照审判程序,根据法律规定对审理终结的案件,就实体问题作出处理决定的书面文件。  相似文献   

19.
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通过审理,依照法律,对民事纠纷案件所作的书面决定.它的正文由事实、理由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几年来,随着各项民事法律的实施,办事人员普遍提高了对制作好民事判决书重要性的认识,写出了很多质量较高的判决文书.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在制作民事判决书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理由部分的阐述更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20.
赵瑞平 《法制与社会》2010,(23):291-292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们在不断地反思教训、不断地总结经验。近年来,不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我国法院制作的判决书提出诸多意见。普遍认为,我国判决书存在着判决书写公式化、判决理由简单化,甚至缺少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等问题。有人认为不断地吸取西方法治先进国家的经验,提高法官的理性思维、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的能力,才能提高法官们撰写司法裁判书的能力。但是,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更应该让我们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法律文化中,尤其是传统判词书写中吸取判词书写的精华,改进当代法院判词书写,使判决书更具人性化和法理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