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源头,表现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精神品格,对党的民族工作开展起到指导作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与伟大建党精神在思想引领、初心使命、实践精神、政治品格等方面保持着内在联系,也能够从伟大建党精神汲取重要的历史和现实启示。从历史启示看,党的民族工作思想肇端于伟大建党精神,反映在党的民族理论形成、指导民族工作实践、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等方面。从现实启示看,伟大建党精神寓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引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实现,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淬炼新时代民族工作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理论是江泽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维系和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是“民族精神”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民族精神”理论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民族精神”理论产生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弘扬与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慧卿 《工会论坛》2004,10(6):106-10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丰富内涵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不可代替的精神力量 ,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时代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是沂蒙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特征,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更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写照。因此,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改造世界的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它们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必须从这一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出发来把握主观世界改造的本质与特征。文章认为,主观世界,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角度看,可区分为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因此,文章分别从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两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了改造主观世界的具体内涵,并且强调,当前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从群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历史创新;从个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重视个性的全面发展,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文章结合上述观点,对个体主观世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6.
努力培育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图书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创新文化、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机构。现代图书馆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图书馆精神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形成过程中都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历史的延续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不是短时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任何阶段的社会发展都不能离开思想的引领。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下,不同群体组成的人类共同体在生存方式、达成目标、群体形态呈现等方面都有其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往往是与特定时期的主流思想相契合的。仔细审视、观察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这一动态过程,不难发现思想发展的时代性对于群体性生活有着价值引领与社会整合作用。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中,中华民族完成了原生态的群体形态到现代的共同体形态。通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源头进行溯源,发现自在阶段的夏夷和合思想,自觉阶段强调民族精神的合群思想,以及自为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民族观为指导的共同繁荣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思想脉络。这些思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社会存在的影响与制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得世界各民族面临着不同的生存发展条件,从而为生发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影响因素。一个民族的性格品质或民族精神特质,都是由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与长期社会历史条件因素共同铸就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共同造就了气质各异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群体意识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与统一战线工作有一定的联系 ,彼此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广泛社会基础 ,统一战线工作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与慈善事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主导精神 ,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传统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体。慈善事业作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进行理论阐释和身体力行的重要领域 ,是构筑和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慈善思想和行为都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 ,我们要与时俱进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赢取慈善事业、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自人类社会出现就已经存在。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众多民族由“多元”整合为“一体”组成国家的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中共十九大写入党章,成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并进一步形成指导我国民族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领域实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历史实践本质是人的追求目的性的活动,中国共产党所必须推进和完成的具有根本性的历史任务即为党的历史主题。新时代以来,习近平进一步明确地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系统地阐释了党的所有奋斗的历史渊源、精神动力、历史起点、发展阶段、根本成就和基本经验,深刻地概括出党的奋斗过程的内在关联、演进脉络、历史本质和现实方位,形成了党的百年历史主题新的重大判断。这一党史观的重大创新,可以从理论形成逻辑和理论构成体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与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生活态度。它属于历史范畴,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积淀,又催生于新的社会条件,具有鲜明的时代质素。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精神中的民族性精华与新时期的时代性主题的优化融合,不仅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问题,更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增强国家意识、民族品格,提升民族综合国力和凝聚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逐步砥砺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革命精神.它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在沂蒙山区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逐渐生根、发芽直至成长壮大,不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显示出巨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一流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无不形成了各自的精神气质.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塑造了世界一流大学经久不息的历史魅力与文化品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学在改造和自主探索过程中,旨在塑造大学的民族精神,即以延安模式为基础,与中国数千年来以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为担当的民族精神高度融合,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主探索、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的中国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近代以来追求民族独立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明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价值,探索提升国家认同、开展经济互助、促进文化融合的培育路径,有助于凝聚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先进文化首先体现为民族的文化,而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其中洋溢着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传统的历史沉淀,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方面。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这一创新的理论指导文化的创新。一、“先进文化”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文化”大体有四个概念,即: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和微观文化。大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文化是指精神文…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植根于中华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贵和。发掘和传播和谐思想,既是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和平发展战略的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和九十年代的“国学热”中,国学大师张岱年率先提出和探讨民族精神问题。不仅从总体上探讨了民族精神理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观点,而且还着力从概念、意涵、内容及功能等多方面研讨了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理论。同时,国学大师张岱年还特别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表现,并揭示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