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犬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监测林乃锋,梁杏娴,冯煜权,任裕其,徐彪,卢洪芬,梁红梅(广东省兽医防疫检疫站广州510230)梁焕棠,符仲清(开平市畜牧局)(南海市畜牧局)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在其防治工作中,犬的免疫至关重要,但我国犬的免疫一直不理...  相似文献   

2.
狂犬病流行态势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态势几方面论述了狂犬病的防控策略及研究进展,并针对其流行现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加强狂犬病的监测、加强犬类管理、实施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措施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细胞因子在抵抗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从狂犬病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狂犬病病毒的5个结构蛋白N、P、M、G、L在狂犬病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以及细胞凋亡在该病毒致病性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狂犬病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狂犬病的防制和疫苗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进行了综述,论述了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在狂犬病病毒致病机理、狂犬病疫苗以及病毒载体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各种病毒拯救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狂犬病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狂犬病病毒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上致死率几乎为100%,目前仍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关于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取得了众多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狂犬病病毒受体和结构蛋白对致病性影响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狂犬病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猪伪狂犬病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4条引物,建立了伪狂犬病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株,不能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株;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量可达100个拷贝质粒DNA,比常规PCR方法的敏感性高10倍。试验表明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可用于伪狂犬病病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某猪场采集的发病仔猪大脑和内脏病料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病毒接种PK细胞的结果显示,PK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PCR反应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与经典毒株闽A株一致;免疫荧光试验中出现绿色荧光;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并死亡。上述结果充分证实,本研究分离的毒株为伪狂犬病病毒,随之将其命名为伪狂犬病病毒FJNP株。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福建省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为开发猪伪狂犬病病毒新型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轻微 ,很少死亡 ,但感染母猪可将病毒传给胎儿 ,引起流产和死产。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10 0 %。1 发病情况1999年 8月 ,某新建猪场引进 63头妊娠母猪。当时猪场基建还未完成 ,这批猪在建设施工条件下饲养 ,10月初有 18头母猪顺利产下 168头仔猪 ,仔猪生长状况良好。 10月 16日有1窝 (共 9头 ) 6日龄仔猪发病 ,主要表现严重腹泻 ,并出现神经症状 ,72h全部死亡。接着其它哺乳仔猪出现类似发病情况 ,其中最小的为 2日龄 ,最大的为 18日龄。 6周内有 48窝共 3 15头…  相似文献   

9.
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伪狂犬病病毒感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病变观察、毒力测定、PCR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估了伪狂犬病病毒在间充质干细胞内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经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的间充质干细胞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经毒力测定细胞内伪狂犬病病毒的TCID50效价较高;经PCR从间充质干细胞内成功扩增出伪狂犬病病毒的特异性片段;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内分布有特异性荧光。表明,该细胞适应伪狂犬病病毒在其上增殖繁衍,具有作为伪狂犬病病毒致细胞病变机理、潜伏感染及致病等机制平台的潜质。  相似文献   

10.
伪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研究进展向开军1)张楚瑜(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430072)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是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Aujeszky′s病(伪狂犬病)的一种疱疹病毒,其所致症状为神经功能失调、呼吸紊乱及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gD、gE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及其对应的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浓度的优化,建立了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和减毒活疫苗株荧光定量PCR检测鉴别方法,并评价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博卡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均无扩增曲线。野毒株均出现gD和gE基因扩增曲线,而疫苗株只出现了gD基因扩增曲线,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建立的gD和gE基因标准曲线Ct值和模板终浓度在1×108~1×10 copies/μ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均可达1×10 copies/μL。对39份猪组织样品进行检测,荧光定量PCR检出5份样品猪伪狂犬病病毒gD、gE阳性,表明这5份猪组织样品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常规PCR检出5份猪伪狂犬病病毒阳性,经测序为野毒感染,2种方法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血清抗体的比较吴斌陈焕春方六荣李学伍周复春洪文洲(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昌430070)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对该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动物接种试验、血清...  相似文献   

13.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免疫猪群出现暴发、流行,经证实其抗原性和毒力发生了变异。为了有效区分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根据国内外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基因序列比对结果,针对UL44和UL36区域的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两步法PCR。第一步PCR针对UL44区域,区分出经典毒株(疫苗株HB98除外)感染与变异毒株感染。第二步PCR针对UL36区域,区分出HB98株与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两步法PCR的敏感度分别达到2~20TCID50和50TCID50病毒量。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日本脑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核酸应用此方法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与猪伪狂犬病病毒国家标准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达到91%,可用于实验室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伪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基因组缺失的3.5kb片段,设计3套引物和探针,并用标准的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毒株进行测试,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鉴别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极限可达10copies/μL,并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圆环病毒等不存在交叉反应现象,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0%±1.07%和2.22%±1.02%,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对临床20份样品的检测时,该荧光定量PCR的阳性率为60%,普通PCR的阳性率仅为40%。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快速诊断技术,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的方法,用浓缩提纯的狂犬病病毒CVS11株作为胶体金标记抗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为检测线上的捕获抗原,制备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检测试纸条。应用该试纸条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以稀释后的犬全血或血清作为检测样品,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为0.002U/mL,特异性试验证明该试纸条与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2型犬科疾病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证明该试纸条在室温下保存的有效期为12个月,检测结果与快速荧光抑制试验的符合率为95.12%。证实该狂犬病病毒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可以方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感染鼠脑神经细胞的狂犬病病毒形态发生学观察邹啸环,杨盛华,侯世宽,张仁诚马爱民(长春解放军农牧大学军事兽医研究所130062)(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我们曾报道了感染BHK-21传代细胞的狂犬病病毒的形态学和形态发生学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狂犬病病毒感...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大荔县八鱼公社西营大队的耕牛于1978年2月底发生疫情。经过对疫情的调查与研究,已诊断为牛伪狂犬病(Pseudrabies)或称奥叶兹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由于牛伪狂犬病在西北地区未见报道,陕西省仅初次发生,因此,有进一步分离培养病毒的必要。其二,为了准备应用福建省兽医生物药品厂制造的牛伪狂犬病疫苗,故有目的地通过闽A株伪狂犬病病毒的免疫血清鉴定陕A株伪狂犬病病毒,为今后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将采取的病料进行了伪狂犬病病毒(以下简称PrV)的分离与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许伟琦朱璇孙泉云刘红刘佩红李维功沈莉萍(上海市畜牧兽医站201103)猪的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以新生仔猪的急性死亡及4周龄以上的仔猪表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与动物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蔓延。据初步统计人畜共患病为439种,其中传染病277种,寄生虫病162种。每年仅狂犬病就死亡15000人。我国人与动物共患病也流行严重,军兽大(1984)对全国28个省、市、区进行了调查,发现196种人畜共患病,其中传染病105种,寄生虫病91种。1981年全国就有7000人死于狂犬病,1979年全国有活动性结核患者达700万人。动物结核病更为严重,如哈尔滨市奶牛结核病感染率竟高达70%;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体病等也严重地危胁着人畜的健康。造成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原因颇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基层、边远地区缺乏诊断设施和检验手段,病料保存、送检困难,致使病性难以确诊,易造成疾病流行。急生产所急,为基层检疫创造条件,我们于  相似文献   

20.
用免疫家犬的方法来预防人、畜狂犬病是一项重要的防疫措施。在农村对大量家犬进行大面积免疫的工作在国内尚未见有报告,我们于1977年4月~1979年12月在广西玉林县连续三次对107372头家犬进行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四年流行病学观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