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向热衷抛头露面、发表政见的李登辉,却在岛内一系列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中,“淡得出奇”.人们既没有听到他发表什么讲话,也没有看到他出席相关的纪念活动.台湾报界曾有人质疑:纪念“七·七”事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怎么听不到李登辉的声音?台湾当局有人曾为李登辉不参加“七·七”纪念活动的事辩解说,“七·七”只是战争开打,李登辉出来表态意义不大.此言一出,令一切海内外爱国人士震惊.因为任何一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七·七”卢沟桥事  相似文献   

2.
一向以“尊重民意”自诩,并反复标榜以民意作为“施政明灯”的李登辉,而今面对两项民意调查的结果,竟向来访的美国人喊冤叫屈起来.在他看来,是因为有部分人士“昧于他历次的谈话”,“执意抹黑”,甚至一再质疑他“反对台湾独立的立场”.究竟是民众冤枉了李登辉?还是他的“台独”之心昭示于天下了呢?据台湾媒体报道,在11月6日同时公布的两项民意调查都显示:认为李登辉追求独立的比率逐步升高.在台湾颇有影响的盖洛普公司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主席在会晤来访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时指出,要用“登高望远”来指导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借用此话,可以说“登高望远”就是2001年中国外交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9,(29)
李登辉7月9日借一家德国媒体的采访,公开抛出了所谓两岸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谬论,再一次激起海内外中国人的公愤和同声谴责。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彻底暴露了他蓄意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真面目,必将受到中华民族和历史的唾弃。此时此刻,人们十分关注:李登辉意欲何为?李登辉的分裂言行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后果?李登辉的“两国论”出笼后,台湾当局的一些人士四出解说,为李登辉谬论添加注脚。他们赤裸裸地称:李登辉此说的短期目标是要对付预定于今秋进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的访台;长远目标则是要使面向21世纪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5.
所谓台独意味着战争只是美国在警告“台独”势力,不要轻举安动,一切惟美国马首是瞻在5月10日题为“崛起的中国: 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还是强大的对手?”的听证会上,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就中美关系进行作证。在台湾问题上, 他公开表示,美国必须慎重处理有关问题,美国不能助长“台独”倾向,因为“台湾独立就意味着战争”。随后,5月  相似文献   

6.
王升 《瞭望》1995,(26)
李登辉大搞“务实外交”意欲何为王升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李登辉不管以什么名义、什么方式到美国访问,都是一种赤裸裸地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而且标志着台湾当局以“台湾问题国际化”为目的的“务实外交”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金钱交易的“务实外交”进...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李登辉利用各种场合,就台湾前途定位和两岸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尤其是他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具有相当浓厚的分裂主义色彩,是反映他真实思想的内心独白。他的这些言论,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违背了国民党过去一直坚持的关于追求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目标,不仅引起了大陆同胞的普遍关注,而且也使台湾岛内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感到震惊和困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身为台湾头号当权者的李登辉,究竟要把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置于何地?要把2100万台湾同胞引向何方? 李登辉近期散布的不少言论,有许多堪称奇谈怪论:李身为国民党主席,竟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并把国民党政府当年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台湾相提并论;李身为中国人(台湾人当然是中国人),竟说“中国这个词是模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令人迷惑。其发展前景如何?这个问题不仅牵动地区,而且牵动全球。中美关系发展欠稳定,原因是美国政府没有拿定主意,左右摇摆。一方面,美国政府看到了中国的重要性,看到了美国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又企图借苏联东欧剧变之势,把美国的价值观强加给中国。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签署中美《上海公报》21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往来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改革深入,对外开放扩大,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9.
远洋 《瞭望》1995,(39)
推行“务实外交”是李登辉为首的台湾当局推进“分裂分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剖析“务实外交”的来龙去脉,揭露其危害性和欺骗性就成为我们同李登辉的分裂祖国图谋的一场严肃斗争.从“弹性外交”到“务实外交”“务实外交”的形成和发展同国际形势的演变和台湾岛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1971年9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中驱逐出去,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从此,台湾当局失去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资格.1979年1月中国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4,(12):29-29
1.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相似文献   

11.
《瞭望新闻周刊》专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瞭望新闻周刊》就中美关系问题采访了正在北京出席“东亚地区合作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的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芮效俭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美国和中国有很好的合作,也一直在共同磋商许多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觉得两国之间最重要的问题是战略上还缺乏信任。布什总统这次来访的重要性, 就在于要通过与胡锦涛主席的对话,使两国之间互不信任的程度降低。这有助于减少美国人的担心。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中国正在成功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最近的军事发展。因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国内的争  相似文献   

12.
安华 《瞭望》2001,(38)
李登辉在9月7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驻台记者采访时公开提出,期待“台湾团结联盟”能成为台湾政党改组的重要诱因,并通过12月份的“立委”选举,推动与执政的民进党等本土势力“统合”,形成台湾当局的“安定执政党”。各方信息表明,在李登辉主导下刻意标榜所谓“本土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强烈的“李登辉企图” 李登辉在台上12年,着力形成旨在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所谓台澎金马“生命共同体”的“李登辉路线”。但李登辉下台1年多来,他原来所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4,(39)
日前,亚奥理事会主席发表声明:除了东道国的政界人士外,不邀请任何政界人士参加广岛亚运会.外电当即指出,这个声明实际上取消了此前对台湾李登辉的邀请.至此,台湾当局精心策划企图让李登辉“挤”进广岛亚运会的阴谋宣告破产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中国人形容某些蠢人的一句俗话.纵观台湾当局几个月来的所作所为,我们看到的不正是这样的情形吗?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美国与中国》(第四版),是美国老一代“中国通”--费正清(哈佛大学教授)为美国人写的一部关于中国情况的著作。该书第一版问世是1948年,正是美国行将“失去”中国的时候;第四版问世是1979年,那是中美关系已经走上正常化的时候。读罢,人们可感到费氏对古老中国研究的深入和见解之独到。  相似文献   

15.
秦华 《瞭望》1999,(31)
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后,两岸关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一时兴高采烈,但很快就遭到了一切维护祖国统一人士的迎头痛击。分裂不得人心,又一次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蓄谋己久精心策划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电台专访。在谈到两岸关系时称,台湾“自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这是李登辉继抛出妄图肢解中国的“七块论”后,干脆撕去伪装,公开、明确的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与国关系”的分裂活动。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是一次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在变,中国在发展,但是天下并不太平。美国 新政府上台后,以冷战思维看世界,视中国为 “战略竞争对手”,制造了诸多麻烦,国际局势日趋复杂,中美关系面临考验。中日关系最近也因日本制造贸易摩擦、教科书事件、批准李登辉访日而受到严重影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进中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并没有改变,世界格局继续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从国内情况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凝聚力显著增…  相似文献   

17.
4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否决了参、众两院3月份通过的《国务院对外关系授权法案》,使这个包含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内容的法案胎死腹中,避免了中美关系的一次大倒退。 这个法案要求把美国的国内立法中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置于两国间1982年签署的“八·一七”公报之上,是美国一些人霸权主义逻辑的又一次集中暴露。这么一个不识时务、不负责任的法案倘若获得通过,肯定会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受到伤害的决不仅仅是中国,还将有美国自身的利益以至亚洲的和平与稳定。 近些年来,中美关系遇到了一些困难,近来似乎发展到有人想从根本上动摇其基础的地步。看来,是到了全面研讨中美关系的时候了。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曲折跌宕,经历了三个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未羊 《瞭望》1997,(13)
美国副总统戈尔先生刚刚访问了北京,在此之前不久,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女士已经在北京访问了一趟,据说创造了国务卿上任后首次出访即包括中国的先例。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务院却照例发表污蔑中国的人权报告,国会又通过了干涉香港事务的《香港回归法》,而在日内瓦,美国正联络部分盟国在人权会议上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猛烈攻击。这厢在接触,那厢在进攻,中美关系是怎么回事?不由得想起一句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不过,原诗的结论是“道是无睛却有睛”,比  相似文献   

19.
赣南脐橙离世界品牌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赣南脐橙是赣南人的“摇钱树”;有人说,赣南脐橙是中国抗衡“洋脐橙”的希望;也有人认为,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洋水果”将大举“入侵”中国,美国“新奇士”将与中国脐橙一拚高低,赣南脐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赣南脐橙是否具备了与“洋水果”抗衡的能力和实力?赣南人能否把赣南建成世界著名脐橙主产区?“赣南脐橙”世界品牌之路究竟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一抛出,立即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国际社会也普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李登辉并未有所收敛。8月10日,他在谈到“两国论”引起国际社会哗然时,竟称“愈闹愈大,愈闹愈好”。在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第15全会第2次会议上,李登辉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看来,李登辉是铁了心要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