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情]刘某伙同肖某预谋后骑摩托车窜至X县县城欲实施抢夺。当晚8时许,二人尾随被害人张某至首山浴池附近时,刘某将张某的一对金耳环抢走。后,刘某和肖某骑摩托车逃跑时,被张某的丈夫崔某拦下。刘某为让肖某摆脱崔某.遂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扎向崔某,被崔某躲开后,尖刀扎中肖某胸部,致肖某死亡。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的一天,被告人姚某、王某、万某(均系未成年人)在一溜冰场玩时.发现被害人李某西装革履,遂产生抢劫之意。先由被告人王某将被害人李某骗至溜冰场外的河堤边.三被告人围上前向李某要钱买烟抽,李某称没有钱,被告人姚某不信,打了李某一拳,尔后三被告人搜遍李某全身,只找到5角钱。被告人姚某等三人觉得晦气,便上前对李某拳打脚踢,李挣脱后逃跑,被告人紧追不舍,李某无奈翻越路边护栏,坠下河堤摔倒在河岸上,三被告人见状逃离现场,后李某在被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刘某,农民。2006年11月16日下午,被告人刘某伙同肖某预谋后骑摩托车窜至某县县城欲实施抢夺。当晚8时许,二人尾随被害人张某至首山浴池附近时,刘某将张某的一对金耳环抢走。后,刘某和肖某骑摩托车逃跑时,被张某的丈夫崔某拦下。刘某为让肖某摆脱崔某,遂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扎向崔某,  相似文献   

4.
任啸雷 《时代法学》2004,2(6):84-86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中的"人",包含抢劫对象这没什么争议,但是否还包括抢劫对象以外的其他人,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有条件地包括抢劫对象和第三人,对"有条件"的判断应当以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为根据,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案情 张某与赵某签订一份转让店面房的合同,约定赵某将其所有的店面房以20万元转让给张某,张某在支付10万元房款后,赵某即交付店面房,张某拿到“三证”后5日内交付另10万元。该店面房未登记领取权属证书。合同签订后,张某按约支付10万元房款,但赵某反晦而不履行交付义务,张某遂起诉至法院,要求赵某交付店面房,  相似文献   

6.
[案情]王某夫妇租了两间临街房屋开设了一家小商品零售店铺,为节省支出,亦在此店铺内饮食起居。被告人林某、李某和吴某三人预谋采用麻醉方法抢劫店铺的钱财,并  相似文献   

7.
吴保宏 《法学论坛》2006,21(5):108-114
判断进入“前店后院”式场所抢劫是否属于“入户抢劫”,应当考查场所内部生活和经营区域是否相对分离和行为时是否属于营业期间;对于模糊期间场所的功能特征原则上应以“过渡期”前的状态为基础加以判断。入户抢劫的“户”不应限于被害人的“户”,即使针对“户”中家庭成员以外的第三人抢劫也属于入户抢劫。入户抢劫包括主观评价因素在内,其内容包括对“入”的意思支配和对“户”的认识意识。  相似文献   

8.
[案情]王某在某地参加推牌九赌博时,听说牌九可能有假,遂产生借机勒索钱财的想法,后通过陶某纠集多人持砍刀、钢管等物冲进赌场。不明事由的围观和参赌人员见况逃窜,王某、陶某等人随即对多人实施殴打。期间,被害人孙某在混乱中被人打中头部,经法医鉴定,受伤程度系重伤。  相似文献   

9.
《治安管理处罚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进一步规定"善意取得制度"。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讨论两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善意第三人和如何正确认定善意第三人,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刘某、王某、张某共同商议对歌厅坐台小姐白某实施抢劫。三人商定:三人一起到歌厅消费,王某、张某配合,由刘某在白某面前装“大款”,消除白某的戒备心,然后伺机实施抢劫。当晚,三人来到歌厅,进入包厢后点名让白某相陪,玩乐中,王某发现白某随身没有带多少钱,乘白某出去之际,王某把此情况告诉了刘、张二人。三人商议后,决定此次放弃作案,由刘某继续扮“大款”,为下次作案打基础。按照商定,三人在离开时,刘某很大方地从身上掏出500元钱甩给白某,并约定次日再来找她玩。到了第二日,刘某越想越怕,  相似文献   

11.
【裁判要旨】行为人在高速公路上持刀抢劫,致被害人弃车逃跑呼救过程中被过往车辆撞死,其暴力抢劫行为是被害人死亡结果得以发生的内在支配因素,两者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该行为符合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犯罪构成,应当认定为抢劫致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案情: 2007年某日,犯罪嫌疑人鄢某、艾某、何某某等三人商谋,由艾某、鄢某二人假意租乘一辆摩托车到指定地点,然后抢走该车。待第一辆摩托车抢劫成功后,艾某、鄢某通知何某某再租乘另一辆摩托车到同一地点,然后三人再把第二辆摩托车抢走。  相似文献   

13.
李伟钰 《法制与社会》2011,(35):131-132
转化型抢劫作为法律拟制的抢劫罪,应存在既未遂形态,这既是基于法律拟制的基本理论又是基于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注意加以区分,避免扩大刑罚处罚的范围。转化型抢劫作为法律拟制的抢劫罪,因此其犯罪形态认定标准应与抢劫罪的犯罪形态认定标准一致,对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可以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既遂。但是转化型抢劫罪毕竟也有其特殊性,所以需要结合具体情况、不同情节作出相应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基本案情]2005年.张某预谋通过抢劫获取钱财,偿还因经营不善而欠下的7万元债务。同年6月18日张某通过报纸得知周某(被害人,女,殁年46岁)欲出租房屋,经与周某电话联系后。于15时30分许来到周某住处,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案情 张某将被害人李某绑到树上,准备抢劫其身上的钱物,王某赶来将张某赶走,而后其将被害人李某身上的钱物拿走,非法据为己有。二、分歧意见本案中关于王某的行为定性有如下分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王纪锋 《中国审判》2014,(10):94-95
案情回放:一次抢劫未得逞又共同实施两次2013年S月16日20时许,被告人刘某某、张某(外号“老黑”)、刘某预谋使用辣椒喷射器进行抢劫,之后张某、刘某乘坐刘某某驾驶的摩托车,前往河南省遂平县与上蔡县交界处由蔡岗通往吴集东西向的水泥路上伺机对他人实施抢劫,刘某某发现目标后喊“老黑”即示意张某和刘某动手,因二人未理解刘某某的意思而未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白某某抢劫案中同案犯韩某是否构成抢劫的共犯分析着手,结合刑法中共犯的理论,提出事后抢劫共犯的认定条件:对于事后抢劫共犯的认定,应按照刑法总论关于共同犯罪的原理认定和处理,按照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吴杰 《福建法学》2001,(4):36-38
一、国内理论界对抢劫中杀人的定罪问题的几种观点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条第(五)项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19.
纪闻 《中国检察官》2021,(19):50-54
利他合同纠纷中常见的争议焦点是合同约定不明时如何认定第三人是否享有权利。民法典正式确立了利他合同规则,但未规定合同约定不明时的利他合同第三人权利解释规则,司法实践中也尚未形成具有解释力的第三人权利认定方法。比较法中的传统第三人权利认定方法"当事人意图考察"存在"双重意图困境"和"意图虚化困境"。结合利他合同制度史和第三人权利正当性理论而提出的"原因关系考察+合同对价考察"方法,具有法理基础和民法典规范基础,其可操作性也可在现有的离婚赠与条款、货物运输合同等利他合同纠纷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应当严格把握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以及两者之间的强度对比,结合涉嫌共同抢劫的行为人的反常行为证据判断其是否属于共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