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在体验和了解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当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因此,领导干部在下基层之前,要认真思考以下几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免成为一个“不受群众欢迎的人”。需要还是炫耀?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下基层…  相似文献   

2.
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这是对所有领导干部的要求。中央领导人常年坚持下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意,我们作为企业的领导干部,是做具体工作的,更应该常年坚持深入一线,及时解决生产过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了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活动。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干部下基层工作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转变领导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干部下基层不仅培养了干部群众观念,锤炼了干部过硬作风,更壮大了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了基层热点问题。但客观地看,与党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党员干部下基层带来的实际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为确保下基层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4)
<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出的要求和举措主要有5条:一是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制度。二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领导干部下基层要接地气,轻车简从,了解实情,督查落实,解决问题,坚决反对作秀、  相似文献   

6.
江志才 《党建》2013,(6):40-40
时下,为了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不少地方都开展“下基层”活动。当然,真正的“下基层”,走到百姓中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群众是翘首欢迎的。可有的“下基层”却变成了“吓基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总理是如何下基层的□刘万兴领导干部下基层,到工矿,深入到普通百姓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听真话,摸实情,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难题,这种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深得民心。然而,同是下基层,有的同志却不是这样,一是下基层前,“人马未动,电话先行”,层层通风报信,...  相似文献   

8.
王立平 《唯实》2013,(8):13-14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从执政兴国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切合党情民意的务实之举。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关键是要将中央要求和江苏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载体,把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具体化,真正落到实处。2011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要求的重要举措,省市县三级5.5万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以实际行动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生动实践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袁浩 《奋斗》2013,(2):64-64
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切实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时下,一些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了解群众疾苦,征求群众意见,和群众交心交友,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很受群众的欢迎。然而,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身下而心不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现象。有的同志下基层,摆的样子、装的门面多,切实为群众办的实事少,劳师动众  相似文献   

10.
梁新 《学习月刊》2013,(16):1-1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一个光荣传统,也是新时期对领导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到基层去。先要解决好为什么去?干什么去?没有明确目标.很可能使下基层成为轰轰烈烈的“走过场”.认认真真“做样子”。对于不解决问题的下基层.群众最反感,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今年年初以来,沈阳市沈河区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个主题,坚持"致力民生,崇尚务实"执政理念,以"四个全覆盖"为主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务实为民,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主旨全覆盖。当前,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辽中县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活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困,不断巩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成果,建立健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党风建设》2000,(5):15-15
领导干部为何下基层?回答当然是“为了检查工作,指导工作,促进工作”!确实,不少领导干部下到基层后,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发现了不少问题,解决了不少难题,给基层工作以很大推动,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4.
黄少萍 《求是》2014,(4):35
<正>信访接待、现场办公、调查研究、政策宣传"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工作制度。近年来,泉州市委按照福建省委的要求,把传承好坚持好"四下基层"制度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四下基层"中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呈现出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扎实推进信访接待下基层,做到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忧。信访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是了解民情、化解矛盾,改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辽中县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活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困,不断巩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成果,建立健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常态化机制。"三项活动"确保党员干部下得去、对得准辽中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直接联系服务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进一步拓展帮  相似文献   

16.
一言难尽话“陪同”谢永生旧时代那种陪拜、陪嫁、陪房、陪祭、陪审、陪葬、陪驾等现象已复存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可看到繁忙的陪之风。本来领导干部下基层、察民情,与人民群众促膝谈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是件好事,但有些领导干部到下面,随身带的工...  相似文献   

17.
沈泉涌 《实践》2008,(8):55-55
许多地方都制定了领导干部蹲点调查研究、群众接待日、下基层实践锻炼、帮扶联系点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规定,大多数领导干部也能够坚持这些制度,经常到基层去,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建立起了相互信任、支持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四月的彭阳,杨柳吐绿,桃杏烂漫,一派春意盎然。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扎实推进,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为此,彭阳县坚持调查研究、信访接待、现场办公、政策宣传"四下基层",边查边改,注重实践,推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转作风、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调查研究下基层。把问政于民、问  相似文献   

19.
正"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1988年在福建任职时对改进干部作风提出的要求。"四下基层"是新时期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和运用,生动体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在当前全国深入开展群众路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解决问题”活动开展以来,领导干部坐机关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空谈的少了,干实事的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