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崇尚和谐是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共同倡导的基本精神;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亦为二者共同倡导的治国理念;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和升华。鉴于二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上述诸多相通之处,因此,为了切实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我们应该借鉴儒家思想的普及经验,尽可能扩大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重视学龄前儿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教育,并使得传播内容要始终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实际等。  相似文献   

2.
郑红蔓 《理论导刊》2007,46(7):60-6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理论创新。对“以人为本”的理解目前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从价值视域、理论视域及实践视域正确、全面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其中,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需要政治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刘俊祥所著的《人本政治论———人的政治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一书,就从人的政治主体性与人本政治的一般理论;“劳动人”的政治主体性与马克思的人本政治思想;马克思人本政治思想中国化与中国政治人本化的理论及实践这三个视角,对“政治建设要以人为本”的有关基…  相似文献   

4.
冷幸  熊丽英 《学理论》2013,(4):34-35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入与发展的结果。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解入手,阐明"以人为本"思想与群众史观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阐释"以人为本"思想对群众史观的深入与发展。这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具有科学的内涵,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善于把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机地结合.另一方面关键在于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引领各项具体实践工作的根本导向。  相似文献   

6.
变化和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渊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其支柱和支点理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概念、法的本质属性、法功能的局限性、法学研究方法、法的主体和客体、法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范畴、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西方法学思想价值的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整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百年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及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衔接点和转化系统的系统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十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有惊人的契合之处,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逻辑必然;建设生态文明是在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因此,要充分借鉴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先进理念,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特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特色;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着力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李宏伟 《学理论》2022,(10):71-74
中国古代司法秩序的衡平对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天理、国法与人情等多规范综合法源的模式为衡平司法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始终秉持衡平观念,以践行中庸的治理思想,追求无讼的法律目标。引经决狱、执法原情、以礼入法是司法衡平理念下的技术实现。衡平理念可作为古代法律规范的法理加以解读,以此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法理观念,寻找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法治的借鉴资源。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实质上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重要地位,但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特别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原则界限。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妨碍以人为本的一切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人的"物化"、"异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当代性质及矛盾需要运用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人的困惑进行辩证地分析.马克思对人的关照是以"现实的个人"为思想起点,以人的"生存实践性"为基础,以"资奉的非人化"为思想核心,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思想归宿.认真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对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不仅要理性地认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强化功能来保障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从保障执行、凝聚群众、自我治理、协调整合、信息沟通等方面强化自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