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米博华在5月14日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文章说,考察干部不仅要"知其大节",也应该观察人品细微之处,把人品作为识人的重要视角,有些重大问题恰恰是从为人处世细节中暴露的。如,有的人常常撒谎,甚至编造职业简历;有的人喜欢吹牛,到处显摆自己与某某大领导关系密切;有的人作风不检点;有的人看人下菜碟,对上奉迎、对下冷脸……虽然人都会有缺点、弱点,但对于那些本该重视的品德操守,也绝不能忽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什么是人生?用一个十分简明的公式表示:人生=活着+如何活法。 活着,是构成人生的必需前提。人死了,人生也就随之结束了。而在活着的时候怎么个活法?是构成人生的具体内容,则是大有讲究的。 有的人的人生目标远大,壮怀激烈;有的人的人生狗苟蝇营,碌碌无为。有的人的人生绚丽多彩,活得潇洒;有的人的人生灭暗阴沉,活得痛苦。有的人活着,精神却已经死了,谓之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精神却仍然活着,谓之永垂不朽。如何活法?—靠哲人引导,  相似文献   

3.
漫谈"境界"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如何评价一个人,可以有多种角度和不同的标准,境界就是对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方面的综合评判。人们常说的有的人有境界,有的人无境界;有的人境界高,有的人境界低,就包含着许多鲜明褒贬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到十全十美,心中时刻怀有完美主义情结,可称之为"完美人"。他们表现不一:有的人不允许一根头发、一片纸屑出现在视野中,大部分时间用来清洁;有的人反复斟酌文章中的字句、标点,改来改去仍不满意,甚至为此闷闷不乐;有的人不允许一件有瑕疵的作品出现,不断修改,一直难有成果;有的人难于接受亲朋好友的一点过失,一旦出现,就会胡思乱想……亲爱的朋友,真要对号入座的话,你是否也属于某  相似文献   

5.
说境界     
《江淮》2010,(8)
<正>人们常说,有的人有境界,有的人无境界,有的人境界高,有的人境界低,这之中包含着鲜明的褒贬色彩。这个境界,主要是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等。人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郭庆晨 《奋斗》2010,(10):58-58
<正>俗话说:"人怕没脸,树怕没皮。"说的是人的脸和树的皮一样重要。树没有皮就不能生存,而人若不要脸活着也就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在乎脸面,是人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羞耻感,也可以说是做人的一种底线吧。所以,对一个健全、健康的成人来说,没有几个是不在乎脸面的,只是在乎的理由有所不同罢了。有的人,为了取悦于人而在乎脸面;有的人,为了虚荣而在乎脸面;有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在乎脸面;有的人,自己的所作所为丢人现眼,却还在那里死命地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包括有的党员干部严重存在着两面派行为,在群众中影响极坏,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危害,很值得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重视、深思。两面派行为有种种表现。譬如:有的人表面上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背地里却信仰宗教,参与宗教甚至邪教活动;有的人心底间不爱国,表象上却很富民族气节;有的人口口声声立党为公,勤政廉洁,实际上却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有的人台上讲的冠冕堂皇,台下行的肮脏败坏;有的人桌面上标榜思想道德纯洁,私下里腐化堕落;有的人人后做手脚使绊子,人前装模作样若无其事。他们做人两面三刀,  相似文献   

8.
巧从何来     
巧从何来?有经验的人认为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也有的人认为巧主要取决于天赋,巧干同勤学苦练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他们设想,只要抄到近路,无需费多大功夫,就可以使自己成为能者、巧者。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者无不希望在任职期间办几件像样的事,有一定的政绩,在老百姓那里留下一个好名声。但是,“政绩”不等于“政迹”,不等于为政者走过的脚印、为政的轨迹。君不见,一些所谓“政绩”突出者,取得所谓“政绩”之日,便是丧失群众信任之时。有的人为达升迁之目的,不惜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频繁推出“大动作”,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人“志存高远”、好大喜功,常常脱离实际,动辄“八大工程”、“十大工程”,费时耗力,劳民伤财;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一己之私利,弄虚作假,大搞数字政绩,欺骗群众,蒙蔽组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在充分肯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前提下,也要看到,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不时发生,易于激化。就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分配不公铸就了“火药桶”。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政策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有的人发了大财,有的人苦煎苦熬却只能糊口;有的企业职工年收入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有的却连基本生活都没  相似文献   

11.
张文雄 《求是》2013,(12):35-36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务实推进城镇化,必须把提升城镇化质量摆在重要位置。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盲目扩张,一哄而上,贪大求洋,城市迅猛"长大",导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有的"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重硬件轻软件"、"重短期轻长远",缺乏产业支撑,有城无市;有的"化地不化人",重物轻人,忽视人的城镇化,城镇建设品位  相似文献   

12.
论格局     
《前线》2017,(2)
<正>格局决定成败。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何为格局?格局既是心理空间,也是精神结构,还是生命容量,更是综合素养。常言道: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对个人来说,如果事业是饼,格局就是烙饼的锅。决定一个人格局大小的常有以下维度。一是境界的高度。人的境界有高有低。有的人,自己就是世界,世界就是自己,他们只为自己活着,谋的是一己之私,这种人局限于"自我"的羁绊;有的人,世界就是"圈子","圈子"就是世界,他  相似文献   

13.
微也足戒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从银库中走出来,头巾里藏有一文钱,便要打库吏。库吏不服气,高喊道:“一钱何足道!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木锯断,水滴石穿”。遂斩了库吏。“一钱斩吏”的典故,在今天对人们仍有警示作用。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极为放纵,认为“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能奈我何?诸如: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赌小钱,没关系”;有的人请客送礼,认为是“小意思,构不成行贿”;有的人收受礼品,认为是“小打小闹,微不足道”;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腐败,不…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对待自己所犯之“过”,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搜肠刮肚地辩解,死不认错;有的人千方百计地推卸, 委过于人;有的人却坦荡磊落地揽责,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经济问题。一个人创造的财富越多,生活需求就越能得到实现,反之就受到抑制;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越多,人民生活水平就普遍提高,反之则停滞不前。可以说,正是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民生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伴随着民生的凸现:有的人获得了更多的财富,有的人收入则相对较少,甚至有一小部分人生活面临困境;有的人是热门人才,有的人就业困难;有的人住房宽敞,有的人住房窘迫;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快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 ,经过相当时间的酝酿和准备 ,1 95 2年冬 ,在彭德怀、罗荣桓直接关怀和指导下 ,军队有关部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开始着手进行军衔评定工作。经过精心细致的充分准备 ,有关部门很快拿出了一个评衔授勋工作的初步方案。这个方案基本上还是合理的 ,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当然 ,在少数人当中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想法。听到初步方案后 ,有的虽然嘴上说满意 ,而在心里却不十分舒服 ;有的公开跑到领导那里为自己评功摆好 ,要军衔 ;有的为了要到更好的军衔 ,甚至在领导面前哭鼻子。毛泽东得知这些情况后 ,很不高兴…  相似文献   

17.
<正>每有重大主题,各地都会举办宣讲活动。少数宣讲团成员在宣讲时,有的一篇稿子念到底,有的一张面孔板到底,有的习惯讲大概念空道理……类似这样的宣讲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会引起干部群众的逆反心理。笔者曾参与过某基层乡镇的讲坛活动,由镇、村党员干部担任主讲,听之大有感触。有的村支  相似文献   

18.
个旧市金湖西社区位于锡城个旧市中心地带的金湖西路主干道,现有居民1726户、4700余人,辖区单位22个、商业网点219个。杜区党总支有直管党员63人,他们有的常年生病不能参加组织活动,有的经常流动在外务工,有的多年来一直联系不上。由于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党员下岗、失业后流动性大,对自身要求不严,长期以来传统的党员教育管  相似文献   

19.
“陪会”,虽是老话重谈,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的“陪会”风不但没有刹住,反而大有兴盛之势。其表现形式有种种:有的以多为重,会议本来由主管领导参加就行,为了显示领导重视,非要请“五套”班子领导和职能部门参加不可,又是安排座次,又是接送,闹得“满会风雨”;有的徒有虚名,本来是部门的一般会议、业务会议,由于有领导光临,也只好“升格”,把业务交流活动,说成是学术交流、理论研讨;有的扩大规模,原来只是几十人  相似文献   

2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创新中一步步创建出自己的伟业。一、革命序曲初奏响,风雨"一大"诞生党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中华民族又陷入军阀的凶暴专制统治之中,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民族,许多爱国之士纷纷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当时的中国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涌现,既有保皇派、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又有马列主义者。不少人迷惘彷徨、摇摆不定、不知所从。有的远赴欧洲,有的前去日本,有的奔向俄国;当然也有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