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特许经营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种商业经营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价值。特许经营中存在一些限制竞争行为,这些行为绝大多数都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不绝对为反垄断法所豁免或禁止,应采用辩证的方法加以具体分析。目前,我国要加强对特许经营反垄断豁免研究及立法,明确立法指导思想、立法体系以及反垄断豁免方式,从而保证和促进特许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谢兰 《法制与经济》2008,(22):110-110,115
特许经营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种商业经营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价值。但是特许经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又存在一些限制竞争行为,这些行为绝大多数都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在国际上并不绝对为反垄断法所豁免或禁止,而是采用辩证的方法加以具体分析。目前,我国要加强对特许经营反垄断豁免研究,从而保证和促进特许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彦晶 《北方法学》2011,5(3):109-114
从表面上看,特许经营所采用的分割销售市场、固定转售价格等措施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但是其具有享受豁免的理论和法律理由。理论的理由在于特许经营本身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其发展仰仗于这些措施的采用;法律的理由在于《反垄断法》提供了多种豁免条件,可以适用于特许经营。但特许经营在反垄断法上的豁免存在例外,《反垄断法》调整特许经营应当谨慎并保持克制。  相似文献   

4.
特许经营作为现代营销方式之一,特许人为了保护其多年经营所创造的知识产权,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常凭借其"天然生成"的经济和资源的优势而在特许经营中制订限制竞争条款。然而,这些条款是否违反竞争法理论及具体法律规定已成为各国反垄断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在对搭售这种特许经营中常见的限制竞争行为法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特许经营搭售行为反垄断豁免立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许经营的责任分担和风险防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特许人和被许人之间就被许人的侵权或违约行为如何进行责任分担的问题,直接影响特许经营的发展。由于特许人与被许人是分别独立但又存在严密控制关系的商事主体,其责任分担与一般民法原则有所不同。另外,由于特许经营自身固有的风险也给特许经营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建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特许经营风险防范体系对特许经营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权豁免的相对和绝对原则及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主权豁免的绝对和相对原则是豁免制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绝对豁免原则主张所有国家行为和国家财产都应享受完全和绝对豁免;相对豁免原则主张对国家行为进行分类后有选择地给予豁免。相对豁免与绝对豁免原则的冲突反映了我国改变绝对豁免原则、加强相关立法、采用更合理的混合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及其财产豁免是国际法上的一项习惯法规则,关于国家及其财产豁免的限度历来有绝对豁免主义和限制豁免主义之争。二战后限制豁免主义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接受,但其中的行为区分标准仍存在着问题。《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通过对限制豁免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在此种国际环境下,中国也应当调整自己在国家豁免这个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参与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限制豁免理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习惯。如何认定国家行为,是限制豁免理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家行为是由合格的主体代表国家所从事的行为,判断国家行为的标准有"目的标准"和"性质标准"。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性质标准更具有合理性。我国已经从绝对豁免的立场向限制豁免的立场转变,但根据什么标准来认定国家行为,国内尚存在立法空白,因此,应尽快制定《外国主权豁免法》,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赞 《环球法律评论》2011,33(5):151-158
国际组织豁免经历了从外交豁免到职能豁免的演变,直到联合国建立才真正确立了国际组织豁免的职能必要性理论。对于国际组织高级职员而言,豁免是指其不受一国国内法院的管辖。国际组织高级职员享有职能性豁免,为了履行组织职务、达成组织目标,其公务行为受到豁免的保护。在很多情况下,出于履行职能的需要,也会授予部分国际组织高级职员外交豁免,但即使是那些在享有职能性豁免的同时还享有外交豁免的国际组织高级职员,也只就其公务行为享有豁免,非公务性行为依然不受豁免的保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职员只享有职能豁免,不享有外交豁免,其私人行为不能豁免于国内法院的管辖。  相似文献   

10.
翟巍 《法学》2014,(6):52-60
公共企业领域行政垄断与行政扶持行为均包括财政补贴、特许经营等措施,具有一定程度的形式相似性。欧盟反垄断法律制度对这两类行为给予了区别规制。一方面,基于附属理论严格禁止作为企业垄断行为诱因或强化因素的行政垄断行为;另一方面,政府为保障公共经济利益服务而实施的对公共企业的行政扶持行为,得到了反垄断豁免。在当前我国国企类型化改革背景下,明晰公共经济利益服务构成要件,借鉴欧盟反垄断法制模式,可有效厘清与区别规制国有公共企业领域的行政垄断与行政扶持行为。  相似文献   

11.
特许经营体系中的商业秘密作为特许经营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具有持有主体的多元性、外部使用性等特点,因此更容易受到侵害。本文指出针对侵害特许经营中商业秘密的各种行为,特许人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通过保密协议的签订,对其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李赞 《时代法学》2011,9(1):82-93
联合国组织在一定条件下放弃豁免,是《联合国特权与豁免公约》及有关国际法律文件明确规定的一项国际法律制度,这项制度美系到相美国际组织能否享有豁免以便履行职能和实现目的。同时也关系到与国际组织有关的其他各方,尤其是与国际组织交往的私人在国际组织一旦侵犯其权利的情况下能否得到救济。因此,国际组织放弃豁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际法律制度。联合国豁免的放弃必须由其有权机关作出相应的意思表示。不论是民事行为,还是刑事行为,其豁免都是可以放弃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放弃豁免的权利。同时也构成其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相似文献   

13.
李赞 《时代法学》2012,(1):81-90
国际组织的职能性豁免是随着联合国的建立而确立起来的。国际组织豁免是一种职能性豁免,意味着国际组织职员只有在从事公务行为时才享有豁免权。职能必要是判断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的主要标准。在卡恩案中,卡恩的行为纯属私人事务,与公务职能无关,故不受豁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王立君 《法商研究》2007,24(3):100-104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是国际法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其理论基础源于国家主权原则以及由该原则引申出的国家平等与独立。关于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的适用范围,长期以来存在“绝对豁免论”和“限制豁免论”之争。目前,“限制豁免论”正在逐步取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也采纳了“限制豁免论”,而且还在商业交易等问题上对国家管辖豁免规则作出了某些新规定。我国虽然一贯主张国家及其财产管辖的绝对豁免,但目前的态度有了新变化,开始接受“限制豁免论”。  相似文献   

15.
<正> 限制理论在适用中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心问题是区别国家的政府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的可行性标准。由于涉及主权豁免的情势后果包含着政策性的因素,法院很难制定出适当的标准来区别政府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所以,了解主权豁免请求中的政策性因素,对制定区别这两种行为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这一原因,本文将首先分析达些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16.
浅析国家豁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豁免泛指一国的行为和财产不受另一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管辖。国家豁免是一项国际法原则,主权平等理论是其主要法律依据。国家豁免的主体包括国家及其政府机关、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国家政治区分单位、国家机构或部门和其他实体、国家代表。关于国家豁免范围,许多国家先后抛弃了绝对豁免的主张,转向限制国家豁免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上在国家地位定性上主要集中于19世纪前绝对豁免以及19世纪后限制豁免的角逐。随着莫里斯案、仰融案一些列案件的出现,绝对豁免的立场无疑受到了冲击。限制豁免主义,随着《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公约》对国家豁免作出的限制性规定,也日渐为各国所接受。然而,在实践操作当中,却因为难以判明是否属于商业行为以及与受诉讼法院地国家是否有实际上联系,而使限制豁免主义在适用上困难重重。本文从国家行为的定性上,以及被辨明为国家行为后,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来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次一、对患者已知事实的告知义务豁免二、存在紧急情况时告知义务豁免三、医生的医疗特权对告知义务的豁免四、我国现行法关于医疗告知义务豁免之规定述评医患纠纷中,医师的诊疗行为属于专业行为,在过失的认定上,常常由于专业标准的难以确定、专家证据的不易获得而难以实现。因此,晚近以来,医疗过失逐渐发展出新的诉讼类型———告知后的同意。所谓告知后  相似文献   

19.
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主要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国君主的个人豁免以及一些国家中存在的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外交使节的管辖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的最初表现形态;国家君主个人的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概念的基础;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对形成国际法上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英美两国国内法院的有关判例上.  相似文献   

20.
张海敏  王春良 《河北法学》2007,25(12):144-147
特许经营的营销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除了原有的商标与商号的冲突等问题,还出现了限制竞争行为与垄断的界限、特许经营的责任分担等新问题.因此,笔者将就该等特许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力图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平衡点,以使特许经营这一新型的营销模式能够保持更旺盛的生命力而长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