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尤其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对该罪的客观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在认定和处理该罪时要把握的政策和法律界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教育并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实证调查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网络结构的视角对邪教组织的犯罪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邪教组织关系网络的结构有着与犯罪组织极其类似的特征。这种结构一方面便于邪教头目树立领袖权威,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底层成员的集体反叛。因此邪教组织这种与犯罪组织极其类似的关系网络结构,是为了适应其控制信徒的需要。这正体现出邪教组织的犯罪特性。为了应对邪教组织不断蔓延的趋势,政府应对其建立完整的预警、识别和打击机制。  相似文献   

3.
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属于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重伤、死亡罪的相对的必要要件,致人死亡结果是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的必要条件。蒙骗行为是组织、利用邪教组织致人死亡罪中承担刑责的基本行为,蒙骗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非直接关联性,蒙骗行为人控制被害人或被蒙骗者的企图是其形成主观罪过的基础,蒙骗行为人对于死亡后果只能是过失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邪教组织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突出的犯罪问题。对邪教组织犯罪的危害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增强对邪教本质的认识,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中真诚悔罪情节有其特定的内涵、特征以及理论来源。本罪中真诚悔罪情节的适用之所以会发生异化,它主要是由认定真诚悔罪的主体多元化、启动认定真诚悔罪的程序差别化、认定真诚悔罪的标准表面化、认定真诚悔罪的程序简单化等所导致的。有鉴于此,应通过认定真诚悔罪的主体单一化、启动真诚悔罪的程序全面化、认定真诚悔罪的标准本质化、认定真诚悔罪的程序集成化等,最终实现其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的罪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非严密逻辑性。其价值取向以中国当前邪教犯罪的现状为背景,从克服刑法典的局限性来说具有某种法哲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并且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契合。但这一刑法规范的危险性在于:该规范是过剩犯罪化的结果,这可能导致刑罚权的滥用,其价值取向与谦抑主义的刑事法治理念相悖。  相似文献   

7.
“法轮功”邪教组织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造成了严重干扰,所以必须继续开展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惩治邪教组织犯罪应采取的基本方针是:提高警惕,严肃对待,防止偏差,谨慎处置。  相似文献   

8.
经过对法轮功的严厉打击之后,国内依然还有其残余组织及其他邪教组织,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在我国和谐化社会建设进程当中,必须要加大力度打击、预防邪教犯罪组织.可通过分析中外在邪教组织打击、预防方面的制度措施,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抓紧制定专门打击邪教犯罪的法律,建立健全邪教打击预防组织,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促进全民参与打击、预防邪教犯罪.  相似文献   

9.
“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其实施的行为大多为我国刑法所禁止 ,构成了各种犯罪。运用刑法武器打击邪教组织 ,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上将组织、领导、参加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的行为类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要准确认定此类犯罪,必须把握其犯罪特征,并将其与恐怖组织犯罪、聚众犯罪、单位犯罪和邪教组织犯罪相区别。  相似文献   

11.
邪教组织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打着气功的旗号散布谣言邪说,制造恐慌气氛,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些头目和骨干分子甚至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尹,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邪教组织的对策,必须充分认识邪教组织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集资诈骗罪属于诈骗罪的一种,与普通诈骗罪之间是种属关系,但该罪之所以独立于普通诈骗罪而被单独评价,在于该罪在犯罪客观方面、主观目的要素的司法认定上具有特殊性。文章分析研究了集资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和该罪在犯罪客观方面、主观目的要素认定方面的一些做法,科学界分了该罪与相近犯罪即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异同,以利于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邪教组织为制造事端、扰乱社会大肆炮制和散布网络谣言。邪教组织网络谣言呈现出种类繁多、造谣手法不一、传播能量大等特点。从邪教组织的本质、现实生存环境以及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局势看,邪教组织网络谣言仍将长期大量存在,且更加政治化。治理邪教组织网络谣言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技术攻坚和反制力度、加强防邪反邪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强迫他人吸毒罪属于毒品犯罪中较为生辟的罪名,司法实践运用少,但对该罪的认定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强迫他人吸毒罪的认定争议主要集中在犯罪客观方面,主要涉及如何理解"强迫"行为方式,如何认定因强迫他人吸毒而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时,强迫他人吸毒罪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辨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析几种毒品犯罪与其他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与某些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容易混淆 ,如 :走私毒品罪与普通走私罪 ;贩卖毒品罪与销脏罪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与包庇罪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脏罪与洗钱罪等等 ,在认定时应注意区别。  相似文献   

16.
"纯资本运作"传销犯罪既符合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又侵犯了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所保护的法益。但在司法实践中将其直接认定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不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而将其直接认定为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又超出了社会公众的可预测范围。应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纯资本运作"传销犯罪统一认定为同时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择一重罪论处;将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纯资本运作"传销犯罪认定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论处。  相似文献   

17.
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法抗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日趋严重的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严峻态势 ,重视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法抗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国刑法关于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罪刑规范 ,分别规定于刑法典分则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和侵犯知识产权罪两节。本文着重对上述犯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争议问题作了探讨 ,主要包括 :特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中“明知”的判定 ;“销售金额”的理解及认定 ;注册商标犯罪认定中的问题 ;侵犯著作权罪认定中的问题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中的共犯和罪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邪教组织非法活动迅速升温 ,广泛蔓延 ,严重危害了社会政治稳定和人们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的邪教组织有五个特点 ,其产生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和政治原因 ,通过采取法制、经济等对策 ,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19.
强迫他人吸毒罪属于毒品犯罪中较为生辟的罪名,司法实践运用少,但对该罪的认定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强迫他人吸毒罪的认定争议主要集中在犯罪客观方面,主要涉及如何理解“强迫”行为方式,如何认定因强迫他人吸毒而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时,强迫他人吸毒罪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辨析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侵入住宅罪贯彻了宪法的精神,保护了公民的身体与住宅的安宁。鉴于实践中有关非法侵入住宅罪认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诸如有关住宅的认定、非法侵入的认定、本罪构成的限制情节的认定、本罪与其他入室犯罪的关系等,故需要对其进行探讨并提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