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命题,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更是至关重要。面对突发事件,地方政府怎样积极与媒体沟通,积极利用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稳定公众情绪,进而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是现代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必须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积极应对新兴媒体 正确引导公共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深刻改变着媒体传播的内在结构和总体格局,带来了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成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阵地。如何通过新兴媒体联系群众、了解社情、凝聚人心、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网络反腐作为我国制度反腐的重要补充,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随着公民权利和参与意识的觉醒,网络反腐舆情逐渐成为一颗"隐形炸弹"。科学应对网络反腐舆情、引导社会舆论,对检验政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政府为主体,讨论了政府应对网络反腐舆情和远离"塔西佗陷阱"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在网络反腐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深化舆情认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强化系统分工和优化聘任与问责等举措对重塑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远离"塔西佗陷阱"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切实必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提高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要从四方面着手:一、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必须为党的事业和工作服务,三、高度重视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四、处理好“媒体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司法权具有社会权力的属性,司法独立原则强调的是法官的人格独立,因此,法官自主地考量社会舆论并不违背司法独立原则,反而彰显司法权的社会属性。但是司法裁判对社会舆论的考量是有界限的,司法裁判中的事实认定部分,必须遵守证据裁判原则和直接言辞原则,不能考量社会舆论。法律评价部分可以考量社会舆论,但必须遵循一定的前提。要在司法裁判与社会舆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可以从司法精英化与司法大众化相结合、限制媒体报导与借助媒体报导相结合、审慎考量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灾害救助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中,媒体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扮演着信息沟通者和"意见领袖"的重要角色,是帮助政府缓解危机、动员社会、引导舆论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只有媒体、政府、公众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进一步促进媒体作为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媒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日渐产生广泛影响时,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利用网络传播先进文化就成为宣传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网络舆论的形成、网络传播环境下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引导措施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媒体介入到刑事司法审判之中,是社会对司法进行监督的要求之一,有利于司法的透明与公开,但媒体通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也会影响到我国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因此,媒体与司法判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媒体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要在扮演好社会角色的同时也要扮演好自己的法律角色。认清媒体的作用,完善相关媒体行业的法律制度规范,完善司法机关与民沟通机制,加大对新闻媒体报导的监督,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是协调刑事审判与媒体之间关系,发挥媒体在司法方面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梳理媒体与劳动保障部门之间关系变化,我们不难看出,由初起时媒体沉默,到后来的"网络轰炸",再到最终的自主报道,媒体不再是政府单纯的传声筒,也不再是附庸或从属,而是学会扮演一个独立的社会角色,学会在政策的引导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学会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和空间。对于劳动保障工作,媒体的社会责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传播信息、舆论监督、社会协调。可以说,媒体在劳动保障工作中正在不断有效地发挥着自己的重要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行警务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安机关危机公关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它承担着通过媒体网络向公众提供信息,与媒体网络和公众实现沟通,用政策议程引导传媒议程和社会舆论的职能。公安机关要勇于实事求是,善于做好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所谓的"互联网狂欢"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固定模式。话语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社会舆论走向。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官媒,在与新兴媒体抢占舆论高地的博弈中,由于政府公信力下降导致官媒话语被"习惯性质疑",在信息的即时性、交互性日益增强情境下,官媒试图重构权力话语体系,重拾话语权,以期走出正面临的塔西佗陷阱。  相似文献   

12.
继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零距离"交谈,再次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络政治参与使普通民众有了更为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其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影响政府公共决策。因此,探讨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共决策的正面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高速发展,多媒体、移动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中国进入网络信息化社会,网络新媒体自然而然应运而生。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对社会舆论传播与引导产生重大影响。网络成为舆论事件的放大镜,新媒体广泛、快速的传播特点带给政府舆论引导新的挑战。本文分析网络时代舆论传播特点,以及政府舆论引导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探析互联网背景下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手段和策略选择,从而提升政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因此,探讨新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运行方式和影响,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从新媒体视角,分析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耿嘉 《社会主义论坛》2009,(2):51-52,54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新闻宣传工作"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理论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给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应对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营造网络主流舆论强势、做好政府"议程设置"以及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等举措,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群体极化倾向的助推器。网络舆论给公安工作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引发严重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公安机关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网络监管、提高舆情研判能力、发挥"主场优势"、争抢舆论"旗帜"等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8.
舆论引导是一项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意见和呼声、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的工作。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巨大的思想舆论平台,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对此,如何提高边境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力,发挥其宣传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以来,欧洲社会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提出了持续而尖锐的批评。这构成为其自1995年以来对华政治外交的主要目标。本文以民意的非理性为出发点,分析了非理性的社会舆论是如何在媒体和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下,影响政府立场并造成事与愿违的政策后果的,并由此提醒决策者审慎对待非理性的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受到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诸多困境。由于境外舆论场中大量虚假和带有煽动性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加之宗教极端势力利用网络媒体的隐蔽性进行渗透,增加了舆情引导的难度。做好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引导,应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建设,通过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重点增强媒体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来加强民族地区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通过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力度和舆论引导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通过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舆情引导,并做好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压缩境外敌对势力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