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被文坛誉称“在90年代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的作家张平,已是百姓读者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年六月,他的新作《十面埋伏》的出版,又一次在文坛掀起张平作品热。一心为百姓写书《今日山西》的编辑们约我们“写一写张平吧!”看得出来,他们为有这样一位作家的今日山西而自豪。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几次出入省文联家属院六层楼之基的张平的家。这套居室只有几十平米,光线昏暗陈设简单,但他的妻还是为他辟出了一间3.8平方米的储藏室作书房。很难想象,这位现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享有‘平民作家”、“法律小说家”、‘政法小说家”等美誉的名…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09,(2):93-96
13世纪到14世纪前后,在欧洲,戏剧和其它文学一样,正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元杂剧却放射出璀璨的光彩,出现了一个戏剧发展的高潮,涌现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杰出作家,他们用自己非凡的创造才能,别开生面地为中国文学建构起传统戏剧的审美范式. 创作了《窦娥冤》、《西厢记》、《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前进》2000,(11):4-7
一 根据山西作家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改编的电影《生死抉择》正在全国各地上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成为大江南北的焦点话题和电影市场的全新景观。影院内外,好评如潮,出现了万民争看、众说《抉择》的喜人局面。全国票房收入已突破 12000万元,遥遥领先于同期放映的进口大片。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媒体到街谈巷议,无不交口称赞,认为这是一部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反映人民心声、展示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优秀影片,是一部给人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精品,观后令人震惊,促人警醒,使人振奋。影片既叫好又叫座,得…  相似文献   

4.
张平是山西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作家。高高的黄土地给予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同时,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又给他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张平的创作始终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写下了《抉择》、《天网》等一系列优秀的长篇小说。小说《抉择》直面现实,关注时代,以敢为人民代言的巨大勇……  相似文献   

5.
王韬 :随着去年《青年文学》、《作家》、《时代文学》等文学刊物的联合推出 ,“后先锋”这个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可能是2 0世纪中国最后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学定位概念了。您是在《青年文学》第三期上同时发表文章对“后先锋”写作进行理论定位的评论家 ,请问 ,“后先锋”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葛红兵 :那时候和朋友聊天 ,大家感到先锋写作衰微之后 ,文学似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文学刊物的热炒 ,一篇又一篇作品的出世以及一套又一套文集、文丛的出版 ,另一方面是文学的先锋精神的萎缩 ,写作思想以及写作技术上的不思…  相似文献   

6.
讽刺是现实主义作家常用的文学样式,我国作家钱钟书在长篇小说《围城》中即巧用讽刺手法,勾勒了一帧帧令人捧腹的人生漫画,勾画了一幅幅知识分子的群丑图,使作品成为古今中外讽刺小说中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 当代苏联文学一直处于十分活跃的态势之中,从“解冻”以来,它就表现出不断变化和紧张探索的特点。五、六十年代,苏联作家对社会生活问题很关心,常常采用政论性的艺术风格,写出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现实主义作品。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形势的平静化,人们思想的紧张状态也跟着放松,文学中的激烈情绪在消除,然而,文学的发展却变得丰富和复杂化,特别是对精神道德问题显示出极大的兴趣。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苏联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产生了一批“路标性”、“定向性”的作品,如恰科夫斯基的《胜利》、顿巴泽的《永恒的规律》、艾特玛托夫的  相似文献   

8.
李霆 《前进》2005,(1):17-18
从1979年国家在山西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至今,跨越两个世纪的25年过去了。回顾四分之一世纪的历程,总结经验与教训,2004年提出的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是山西必然的、明智的抉择。一、必然的抉择2003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历时一年研究行业结构调整。先后出台了《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其核心内容,就是传统产业的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进而使山西进入到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这个时代更多的是风花雪月的故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掏腰包买《抉择》这样的书了。但,将它改编为电影(《生死抉择》)放映后,这部小说畅销了。人们被银幕上李高成的生死抉择感动得落泪——有一种激情在我的心里涌动。不觉得想起了宋人王令的一句诗:“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对《抉择》的作者张平的采访使我加深了这种感受。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前进》1996,(3)
编读往来走向“丰富的具体”潘峰《前进》1995年第12期发表的《邓小平是怎样看待人生的》一文,把笔墨聚集于邓小平的人生观,从人生目标抉择、人生价值体现、人生态度确定和人生过程锤炼诸方面展开阐述,使邓小平思想研究走向了“丰富的具体”。(1)扩展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之启示温儒敏(北京大学文中系教授)激活“潜历史”的记忆挖掘“旧史学”的空白最近,北京朝华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字》,成了畅销书,初版5万册很快售完。北京一家专门介绍新书的期刊《书摘》闻风而动,以最快的速度转摘了该书部分内容。这就更引起读书界的关注:因为这是第一部发掘和研究“文革”时期文学现象的书。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还以此书为“话题”,举办过一次关于“文革文学”的讨论会,尽管对此书的评价有不同意见,但所引发的有关文学理论问题是很有意思的,已经受到文坛的关注(讨论会部分发言刊载于《文艺争鸣》1993年第2期)。据说作者是中央戏剧学院一位青年教师,他接受了出版社的约稿后,从采访当事人、查找资料到写作,仅花4个月就完成了这部长达35万字的书。这样赶出来的著作难免粗糙。其中一些缺,久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将“文革”初期的红卫兵诗歌也列为“地下文学”,似不贴切。另外,其内容多集中在北京的“地下文学”,外地的材料比较欠缺;对许多“地下文学”的评论没有深度,有些历史背景交待不够清楚,等等。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欢迎这本书。该书的价值,是材料的发掘,记录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2.
在两岸出版市场尚未开放的今天,台湾作家走红祖国大陆文艺圈,正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年大陆几十家媒体的主管票选年度十大文化人物,以《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红两岸的网路作家痞子蔡——蔡智恒可是荣登第二,把大作家余秋雨远远抛在了后头。谁是知名“台湾作家”?台湾华文出版趋势观察家辛广伟指出,大陆知名的台湾作家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是流行文学,包括琼瑶、三毛、金庸、蔡智恒、张曼娟、吴淡如、席绢等;第二类是励志文学,主要是刘墉和林清玄;第三类是  相似文献   

13.
<正>这就是文学殉道,将文学创作当作了严肃、神圣的工作,当作精神的顶礼膜拜,当作了义无反顾的精神抉择。11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纪念路遥是为了能继续前行》的文章:11月17日,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日。当天,陕西文学界众多知名作家及热爱路遥的读者冒雨聚集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表达哀思。同一天,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  相似文献   

14.
《杂文报》(2000年10月24日)头版有两篇同《生死抉择》有关的文章。《回扣不怕“生死抉择”》就看反腐大片《生死抉择》竟有人在购买团体票时仍敢索要回扣发了一通议论:虽说团体门票给回报已是公开的秘密,一部反腐大片,也未能逃脱中饱私囊的侵扰,《生死抉择》的烛照,驱不走回扣的黑暗,荡涤不走心中的尘埃,怎不叫人掩卷长叹。《也是抉择》说的是文章作者感到奇怪的事:有的领导干部竟拉家带口坐着小轿车去领受《生死抉择》“警示教育”。某地首映,坐豪华小轿车的多达300余人,有副县级、副处级以上头衔的还不少,有的还带家眷。这…  相似文献   

15.
现在,温州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我们将全力进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使温州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第三次跨越”。一、“第三次跨越”的战略抉择温州的“第三次跨越”,是在正确分析发展形势、判断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16.
活跃于新世纪的广西多民族作家,生活在一个文化相对开放的时代,接受的文学教育趋于多元。对于这一点,汉族作家东西在一篇谈及他的壮族作家朋友的文章中就专门指出:“他们读过《诗经》、《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读过鲁迅、卡夫卡、托尔斯泰和巴尔扎克的小说,看过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吃过麦当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废都》的对话□张卫民,周斯伍《废都》一炮走红,毁誉参半迄今正版伪版发行百万册文学价值所使?性爱描写所使?周斯伍:《废都》的走俏是文学界近几年罕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文学失去了所谓的轰动效应后,一本小说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可以说到了街谈巷议的地步,实在出入意料。好多平时不读小说的朋友也谈开了《废都》。张卫民:我觉得这不算新鲜,过去几年王朔不也走红了吗?再说《废都》的广告做得不错,小说未出之前,有关稿酬的议论已经沸沸扬扬,一本价值100万元的小说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后来媒介一再声称这是误传,但人们的阅读期望已经被“吊”起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今后一部小说想要获得成功,没有新闻媒介的参与和支持,恐怕不太可能。周:但贾平凹不同于王朔,在人们印象中,王朔的作品是介于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之间的,连他自己都声称“一点正经都没有”,他的小说符合市民趣味。而贾平凹历来被当作严肃文学的一员重将,他有多年的文学声望,况且他一直是强调“文以载道”的,当然他的“道”不是现实政治。具体说,他的“道”与天地、士地、石头之类的有关,我想我能理解他讲的那些东西,极富韵味,山川水土都和“道”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文学原是“乡姑娘”。她从一族一乡的地方走出来,汇入世界文学之林,自然带着各自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孙健忠创作中就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和土家族民族风味。作家说,他是“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追求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我力求在作品中写出那么一点‘湘西味’,那么一点‘山味’和‘野味’。”(《文学与乡土》,载《湘江文艺》八一年第五期)他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要闻刊登的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即2006年11月13日《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文章,开篇便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没有稿子,准备了一点素材,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引证。一篇没有稿子的报告,人们不会求全责备,说错了,大家批评就是了。今天我是来跟大家谈心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读到这儿,顿时,总理温文儒雅、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眼前,一如电视上时常看到的那样,面带慈祥的微笑,目光专注,传神。  相似文献   

20.
“爱”的失调:伊戈尔“幼稚症”的病因■张伟前苏联作家利帕托夫(1927—1979)的长篇小说《伊戈尔·萨沃维奇》(1977)中所塑造的“幼稚症”患者伊戈尔形象,是前苏联文学中第一次提出的探讨当代青年命运的“新的社会典型”,在舆论界曾引起过激烈的反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