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雷电灾害是我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4月以来,我省已出现雷电大风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为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豫政办〔2006〕76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最近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现结合我省实际,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防雷减灾工作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省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是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省份。今年以来,我省出现的雷击事件及造成的损失均明显多于往年同期。防雷减灾工作对保障我省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面落…  相似文献   

3.
夏天,应防雷电伤害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且会在一定条件下对人身或其他物体造成危害。防止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重要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那么,人如何防止雷电伤害呢?其一,不要在树下避雨,尤其是空旷环境中的树木,最有可能成为雷电放电的通路;要远离建筑物的...  相似文献   

4.
薛福连 《中国减灾》2001,11(2):21-22,26
雷电是自然界中极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 ,它能给人类生产活动造成各种灾害。近几年 ,我国已有十多起石油雷击事故发生。1 雷电的危害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如黄岛油库雷击事故 ,大火共燃烧 1 0 4小时 ,烧掉原油 3 6万吨 ;烧毁油罐 5座。整个老罐区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 540万元 ,其中油库损失 94 0万元。若加上海洋污染损失与消除费、海产品养殖损失 ,海路和公路阻断停产停工 ,以及其他间接经济损失 ,全部损失金额不少于 850 0万元 ;在救火过程中有 1 9人牺牲、78人受伤。这样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共和国成立以来在…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一名从事雷电物理研究的研究员。雷电对航空、航天、通讯等高新技术和电力、石油等工业设施都具有严重威胁。全球每天大约有800万次闪电击中地球。我国最严重的雷击事故是1989年青岛市黄岛油库遭雷击起火 ,造成数十人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万元。因此 ,对雷电进行研究 ,认识它的成灾规律 ,并对它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把雷电引发的灾害降到最低 ,是每一个从事雷电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我多年来始终不懈追求的目标。从事雷电研究很危险。每逢风雨欲来 ,雷电交加 ,别人都往家…  相似文献   

6.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避免雷击应当做到: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3.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目前,世界上各种建筑、设施大多数仍在使用传统的避雷针防雷。实践证明,用避雷针防止直接雷击是经济和有效的。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避雷针对这些电子设备的保护却显得无能为力。避雷针不能阻止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而这类过电压却是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8.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区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区是雷  相似文献   

9.
苑迪 《中国减灾》2006,(7):46-47
盛夏时节,天气说变就就变,一转眼就可能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从今年1月截至5月底,仅贵州一个省就发生雷击事故92起,3人遭雷击死亡,8人受伤,136台电器设备被雷击坏。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国防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0.
成石 《中国人大》2012,(24):6-6
12月14日,我国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惨案,22名小学生被砍伤。也是在美国时间的这天,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  相似文献   

11.
12月14日,我国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陈棚村完全小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惨案,22名小学生被砍伤。也是在美国时间的这天,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事件发生后,两国地方政府部门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手段。美国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以最快的速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还原  相似文献   

12.
文学广角     
建筑物防雷施工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雷电对人类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人类自从认识雷电起,就积极地想办法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其危害。早在1749年,著名的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提出了使用避雷地线以防御雷击的设计。由于这一设计的实施,使得农村茅屋有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3.
雷电交加时该怎么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涛 《中国减灾》2004,(7):52-53
户外避雷十大方法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的气象现象,主要反映在雷雨云内部及雷雨云之间,或者在雷雨云与大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据有关部门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4.
陈家兴 《当代广西》2011,(16):11-11
动车追尾造成的惨剧,据称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耐人寻味的是,铁道部4天前就曾警告近来雷电对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要求一旦遇有设备故障,要立即派人到调度台处置,制订合理的救援和处置方案。特别是对动车组故障。相关铁路局要按照比普通客车高一格的要求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内涵的界定是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公安机关对特定行为或案件作出准确处理的必要前提。将群体性事件界定为诉求主体违法表达正当诉求或自认为正当的诉求,及其所进一步引发的不特定多数人参与实施的不同程度的危害行为所构成的行为集合。这个界定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的本质首先是应该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文明走向文明,从不完善走向完善的一个过程。这些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被一个事件所搅动着,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不安的事件,这是一个令山西人羞耻、令中国人羞耻、令世界所有文明人羞耻的事件。我一直关注着这一事件,几乎看了有关这一事件的所有新闻及评论。我也想写一点东西,来表达我的愤怒之情。但我一直不能下笔,我不能相信、也无法相信在21世纪,在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中国,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成绩的中国,会出现这样一个事件。我除了和一切善良的人们一样感到愤怒之外,还感到一种深切的悲哀。  相似文献   

17.
春夏之交是广州地区雷雨季节,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雷电的冲击而造成计算机通讯设备的损坏现象时有发生。以我局为例,1993、1994年两年中的这个季节,我局计算机房的一些设备(如服务器,终端,以太网收发器等)、800兆无线集群通讯系统以及电话程控总机话务台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雷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万元。因此在计算机和通讯系统中如何做好防雷工作,使雷击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损失减至最低程度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由于雷击的途径极为复杂,防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也未能彻底解决。因此,本文仅从雷击…  相似文献   

18.
<正>鲁气办发[2015]7号各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已经山东省气象局第34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1年5月9日印发的《山东省雷击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鲁气办发[2011]42号)同时废止。山东省气象局2015年1月26日山东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行为,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  相似文献   

19.
人生在世,都要参加工作,那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在我看来,工作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工作付出一生的汗水和泪水,甚至是生命。俄国的科学家利赫曼,他为了证实雷和闪是大气层放电的现象,在自己的屋里安装了测试雷电的装置,结果在研究过程中,不幸遭到雷击,当场丧身。他为了科学工作,奋斗了一生,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此等热爱工作的精神,让人为之感动,为之动容,为之敬佩。  相似文献   

20.
刘忠 《前沿》2014,(13):92-94
发生于2013年11月的“夺命快递”事件,造成1人死亡9人中毒的严重后果,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该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快递行业的弊端,而谁该为“夺命快递”事件造成的后果负责,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本文将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民事责任三个方面分析“夺命快递”事件的责任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