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5月20日,一名邢姓老人来到宁波市信访局反映本市江东区城管执法局5月20日早晨暂扣一名八旬无证摆摊老人木杆抨的事情,认为执法人员暂扣摆摊老人木杆秤的行为是不文明的。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 2008年5月15日,王某在未取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营运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情况下,从事出租汽车客运业务,驾驶一辆夏利轿车,载客一人,在北京某医院门前被城管执法人员查获.  相似文献   

3.
【案情介绍】2009年3月,北京市某城管分队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某处空地上正在建设房屋,已砌上主体砖墙,尚未封顶。初步了解:此建筑物由某施工队承建,拟建一层,作厂房用。分队通过对施工队深入询问,了解到上述建筑系某农工商公司(以下简称农工商公司)所建,于是按规范执法程序的要求对该建筑物进行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劳动者是弱者的代名词,但面对日益健全的法制,那些不懂得用"法"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劳动者才是真正的弱者。面对纷繁的劳动关系或劳动纠纷,只有知法、执法才能走好职场人生。希望以下劳动者维权经历能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辞职,要提前打招呼点击案例:刘某、林某二人大学毕业后,经人才市场介绍应聘福有公司并签订三年零五个月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刘、林二人又分别与福  相似文献   

5.
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开始施行。本刊记者就人们关心的有关问题,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解释》的起草人之一陈现杰博士。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立法中早有体现说到《解释》的法律渊源,陈现杰法官说,首先应该说明的是,制定《解释》的依据是《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120条是《解释》的法律渊源。《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这…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 2007年9月13日,被申请人北京市某区城管监察大队作出<强制拆除决定书>,决定对申请人薛某的过期未履行拆迁裁决的房屋予以强制拆除,并于9月15日组织实施了强制拆除.申请人薛某认为强制拆除行为违法,于2007年10月25日向市城管执法局提起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转移、销售赃物,善意的第三人在取得赃物后往往会惹上法律纠纷。其在处理法律纠纷时难以厘清头绪,无法预料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更不用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善意保护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赃物的财产所有权可以被善意第三人合法取得,应加强对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一、案情介绍 2005年12月26日,在A市向阳路路面上,有许多水泥石、块等遗撒物,长达几十米。凌晨1时40分,金某驾车因碾轧遗撒石块后车辆失控,撞上了路边停放的张某的车辆,由此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并造成金某、张某受伤和两车损坏。事件发生后,张某向C区法院起诉,要求金某承担损害赔偿责任。2006年1月18日,C区交通支队出具了《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金某的行为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全部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湘桂 《当代广西》2013,(14):52-52
<正>借助广电网络,大化县司法局大化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员们除了做好了日常的人民调解外,还积极做普法"土记者",把每一个案件现场调解过程全程录制,并向电视台投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化新闻"和"民生365"栏目以案说法,创新了普法宣传方式,真正起到调解一起,影响一片,教育无数人的作用。2012年5月,钦州市11名大四学生找到大化司法所,希望能通过司法所要回  相似文献   

10.
案情介绍:北京市朝阳区平房乡某小区4号楼共有9层,该楼5单元902号住户在自家居室上方露台即楼房顶部自建了约200平方米的房屋,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分队的执法人员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来到业主家敲门,欲入户检查勘验,但业主拒绝让执法人员进入其家内检查,由于进入违法建设现场只能从住户住宅进入,别无他径,致使执法人员无法按正常执法程序调查.  相似文献   

11.
罗桂全 《桂海论丛》2007,23(3):20-2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探讨法治文明与道德文明各自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互动规律及和谐关系,进而说明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相互统一的,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以法治文明为特点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有多种,民主和法治发展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文明相辅相成。不仅和谐社会的制度取决于法治文明发展的程度,而且和谐社会的制度运行也离不开法治文明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又是法治文明的旗帜。如果只有法治的发展,没有社会和谐的进步,这种法治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可靠的。作为我国法治文明目标的和谐社会,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和谐社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把法治文明和社会和谐相结合,并通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展示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美和壮丽。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公权的执行部门,其执法行为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警务活动的规范化文明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许霆恶意取款案一审判决后,社会对此案的判决结果反响异常强烈,大多数人都认为判决量刑过重。法律界人士对此也是褒贬不一。而该案的重审结果也发生了向社会舆论倾斜的现象。为什么在社会作出强烈反应后,法院的重审结果相应地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仅仅是巧合还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只能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对上述疑问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检测政治文明的价值标尺,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途径,是推进民主政治的保证。总之,一个国家的法治状况,直接体现了该国政治文明的程度和水平,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民主性、程序性、高效性、整合性的特点对政治文明建设提出法治化的要求,而政治文明法治化内涵包括目的、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的法治化。要实现政治文明法治化,需要健全政治法律制度,充分发挥政治主体的作用,普及和提高公民的政治意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确立和维护宪法至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于承良 《理论月刊》2004,(11):52-53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治法治化成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路径。实现政治法治化,需要处理好党与法、权与法、民与官等方面的关系,加强制度规范的建设,在全民中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