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正确理解和谐理念的涵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和谐理念应该是一种现代辩证的和谐理念,这种和谐理念应该是一种谋求发展、以人为本、尊重差异、重视合作、崇尚自由、倡导宽容和追求公正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傅志祥 《学习月刊》2012,(10):158-158
和谐的征纳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全社会的事,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伦理的内涵与和谐的构建是道德与实践的关系,对伦理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生活的实践、利益的调整、社会的和谐需要伦理学的学理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伦理的支持。构建和谐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向春玲 《奋斗》2006,(8):6-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2005年2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不仅深刻地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历史背景、重要原则和奋斗目标,而且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和谐文化是相对于和谐社会而提出的概念,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有着具体而深刻的时代内涵。在当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厘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系:人文教化、制度建设与和谐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秀清 《世纪桥》2009,(3):64-64,78
和谐自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素。也是铺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本文从和谐自我的内涵出发,探讨和谐自我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一方面,和谐自我有助于实现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和谐社会促进和谐自我的发展。最后强调如何实现和谐自我与和谐社会的统一:一是要正确认识自我;二是要加强学习;三是要克服欲望。  相似文献   

7.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正确把握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内涵与要求,深刻认识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的重要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基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三重和谐统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创新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和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妥善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及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注重的着力点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和谐的,和谐劳动关系是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要形成基本理念,同时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