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灾情信息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涉及灾害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灾前监测、灾中救援及灾后救助中,有效的灾情信息采集与报送手段,对于灾情分析、灾害预警、救援决策等方面都具有关健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灾情信息的采集与报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为了进一步拓展灾情信息报送的手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全省灾害信息员灾情管理水平,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4月16日,江西省民政厅在南昌市举办汛前灾害信息员培训班。培训采取授课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方式进行,重点就灾情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灾害救助实务、自然灾害救助评估基础知识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全面培训。灾害信息员队伍在减灾救灾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开展灾前预防和灾后应急救助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地要严格按照灾害信息管理规定,按规定程序、按时间要求上报灾情,要提高灾害信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报灾程序和时间要求以及强化灾情评估等手段,促进了全省灾害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报灾程序和时间要求以及强化灾情评估等手段,促进了全省灾害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省通过建立灾务培训严格  相似文献   

5.
解析灾害信息管理——灾害信息管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娜 《中国减灾》2006,(10):18-19
近期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因灾损失严重,因灾死亡人口等灾情指标的公布一时间成了敏感的话题,公众对相关报道反应非常强烈。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在整个灾害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影响灾情信息及时准确的主客观因素有很多,如何及时准确地报送和发布灾害信息也一直是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7):28-31
每当重大灾害来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即进入“应急业务”模式,保持应急值守状态,跟踪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及时评估灾害风险并发布损失预警,开展灾情遥感监测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启动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或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提供决策支撑;灾情稳定后,通过现场调查(核查)、综合评估等多方法开展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支撑。面向救灾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中心及时提供灾情信息、遥感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份,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非常低。主要灾害种类为雪灾。据统计,12月份全国受灾人口3.3万人,因灾死亡4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12月份灾情较轻,远轻于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07,(1):F0002-F0002
2006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尤其是台风和旱灾等极端性气候事件来势猛、强度大,灾害损失严重。综合各项灾情指标判断,2006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也是1998年特大洪涝以来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一年来,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针对各地灾情,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启动应急响应40次,其中四级响应32次,三级响应8次。灾害发生后,国务院相关部委及时应对、密切配合,全面部署抗灾救灾工作,各地政府也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救助工作。2006应急响应在行动$国家减灾中心…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06,(10):21-22
灾情上报工作是救灾救济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整个自然灾害管理金字塔型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部门管理体制与地方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对灾情上报时间有严格的要求,县级民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内向地级民政部门报告,重大灾害可越级上报;地级和省级民政部门也要在2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4):37-37
延安市属陕西省自然灾害多发区,如何做到及时掌握灾情、启动预案、落实自救措施,是提高灾害应对能力的关键所在。在长期的灾害应对历练中,延安市着力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把灾害预警触角延伸至最基层,畅通了灾情信息传递渠道.有效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以来,江西省横峰县为了做好灾情预防、灾情上报、核灾工作,及时出台了三项举措。一是制定了全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四级,一旦发生类似灾情,对号入座,立即启动相关预案。二是民政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5):17
青海省民政部门抓住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建立起一支涵盖各类自然灾害、覆盖全省城乡社区、配备必要工作设备、承担灾害预警、灾情收集、传递和应急救助工作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全面夯实了减灾救灾工作基础。争取项目明确方案在玉树灾后重建过程中,邀请职能部门和专家编制了《民政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可研报告》,争取发展改革、财政和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支持,将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玉树恢复重建发展项目,安排专项  相似文献   

13.
<正>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灾情管理系统")是基层开展灾情信息采集、处理、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业务平台,2009年6月1日正式在全国上线运行。为帮助县乡灾害信息员开展网络灾情统计报送工作以及各级灾害信息员修改灾情快报过程中错误的灾情信息,现就操作难点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05,(12):60-64
General Situation月度灾情概况1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较低,主要灾害种类为地震、洪涝和雪灾。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间(北纬29.7度,东经115.7度)发生5.7级地震,地震波及江西、湖北、安徽三省60多个县,因灾死亡13人,其中江西省九江市的九江县和瑞昌市受灾较为严重。11月中上旬,江西省北部出现历史同期少见暴雨天气,连续的暴雨造成江西省北部修河、潦河水位急剧上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情。10月中下旬以来,西藏、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相继出现较大范围的降雪过程,大面积草场被积雪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3,(13):2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江苏省苏州市气象灾害频繁发生,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苏州市各级民政部门更为重视灾情信息工作,通过建立制度、完善网络、加强合作、强化预警、注重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了苏州市灾情信息管理水平。一、健全工作制度,灾情信息管理有效运行苏州市民政局始终把灾情信息管理工作作为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建立健全了五项工作制度:一是灾情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了新闻发布的工作程序、发布渠道和要求;二是灾情上报制度,建立了三级报灾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灾  相似文献   

16.
周璇  王瑛 《中国减灾》2013,(11):48-49
灾情信息是有效开展救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而灾害信息员及时、准确地报送灾情信息,不仅关系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应急处置、救援救助、恢复重建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党委政府能否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和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切实提高灾害信息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通化市灾害信息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夯实救灾工作基础,吉林省通化市民政局对全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3X):43-43
<正>三原则灾前防——未雨绸缪指根据气象灾害的前兆,气象部门做出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灾对策,落实防灾措施,还包括增强人们防灾意识和软硬件工程建设的长期性工作。灾中抗——应急避险灾中抗是指在灾害发生时指挥系统根据抗灾决策和措施及时采取抗灾行动。灾后救——伤害急救灾后救是指气象灾害发生以后,相关部门迅速开展灾情调查评估、筹款筹物救济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先瑞 《中国减灾》1995,5(4):49-52
1995年1──4月灾情实况一、暴雨、冰雹灾害2月14日,广西博白县遭受特大龙卷风、冰雹的袭击,最大风力达12级。有42257人受灾;因灾死亡4人,伤360人;倒塌民房842间,损坏8402间;毁坏水稻秧田面积11.7公顷,经济作物面积173.6公顷...  相似文献   

19.
暴雨洪涝灾害灾情级别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灾害是我国重要自然灾害之一,暴雨洪涝灾害又是气象灾害中重大的、多发灾害,对于全国来说年年有,因此,对于暴雨洪涝灾害灾度的划分是很重要的。近年来,我国的灾害学家对于灾度的划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1-3]对于暴雨洪涝灾情等级的划分,李吉顺[4]等从受灾面积大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但是,并没有涉及灾情的其他方面。本文同时考虑了受灾面积、死伤人口、倒塌房屋、经济损失四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之后,其值便有可加性,根据总值的大小,确定灾度,轻灾到巨灾共分五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05,(7):60-60
6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为主,流域性洪涝灾害与局部山洪灾害并存,灾情重于1990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轻于大灾的1991、1998年;旱灾较常年同期偏轻,局部地区旱情较重;风雹灾害频发,北方地区尤为严重。据统计,全国受灾人口5664万人,死亡595人,紧急转移安置27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500千公顷;倒塌房屋42.6万间,损坏房屋141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20.4亿元。与近年同期相比,今年6月份灾情明显偏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