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旭霞  余桢 《知识产权》2007,17(5):78-83
利益平衡通常被作为解决利益冲突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作物已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转基因技术作物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利益平衡理论在协调各方利益时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利益平衡理论为支撑,分析转基因技术作物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产权人利益与农民利益保护间、知识产权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间、"强保护"国家利益与"弱保护"国家利益间存在的失衡,提出了确定以转基因技术作物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理性框定,以及知识产权权利限制制度的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利益的国际平衡协调的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利益。利益冲突形成了利益秩序,即各个不同主体在社会中实现利益的顺序。和谐社会应当实行"社会利益优先型"的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3.
公司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公司股权分散的现实恰恰偏离了“股权至上”的逻辑,“股东至上”理论逐步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所取代。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公司利益相关者派生诉讼应运而生。当公司怠于通过诉讼手段追究有关侵权人员的法律责任以实现其权利时,具备法定资格的利益相关者为了公司的利益可依据法定程序代公司提起诉讼。这种制度的实质是确立公司机关为公司利益之正常代表之外,在特定条件下,公司利益相关者也可以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表,以矫正原有代表机制可能存在的缺陷,因此,可以视为一种公司整体利益或者公司公共利益的补充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上,是检察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职责所在。当前,要抓好以人为本、在检察工作中体现和贯彻人民利益至上,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春兰在审议"两高"报告时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全面、实事求是,部署今年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体现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她完全赞同。孙春兰说,过去的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全面贯彻"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相似文献   

6.
正句阳县烟草专卖局,是个忠于法律、严于职守的优秀单位。作为特殊行业的管理部门,肩负着保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双重责任。单就近年"打假"而言,令人触目惊心。2011年,查获"1.22"假烟网络案件一起,涉案金额1 220万余元,共拘捕犯罪嫌疑人33人,其中依法逮捕14人,11人分别被判处7个月至8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罚金累计达186.4万元;2012年,查获"11.29"假烟网络案件一起,涉案金额达700万余元,主犯万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罚金68万元;2013年,查获"6.21"制售假  相似文献   

7.
国家利益的主体是国家,其内容不仅包括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经济财富、文化完整等涉及国家生存问题的利益,还包括国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所提供的部分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属于政治范畴;社会公共利益的主体是"社会"与"一定地域的绝大多数人",其内容不仅包括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和活动而提出的主张和要求,还包括涉及公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属于社会范畴,并且其生成价值具有合理性。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国家利益能代表和反映部分社会公共利益。在对外交往中,国家利益的实现是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非法经营罪的适用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仅对涉"假烟"非法经营罪进行探析,对"假烟"能够成为非法经营罪的犯罪对象以及取得许可证但违规经营"假烟"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予以论证,以期对解决法律适用争议和打击"假烟"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蒋晴 《特区法坛》2006,(1):28-30
涉他合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但往往有许多人将其与“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相混淆。在探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涉他性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传统的合同理论中关于合同涉他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民心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一个只有九人的网站,发展到今天声名鹊起,成为当地群众与政府沟通对话的平台,民心网得益于它始终秉承的宗旨那就是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1.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检察机关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涉检信访工作在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上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契合,使其成为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只有努力实现涉检信访工作法治化才能回应社会管理创新的期待;只有提升涉检信访的工作理念、健全涉检信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完善涉检信访工作协商机制、强化涉检信访工作的监督制约职能才能真正落实法治化的要求,提高法治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渐显露,这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地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成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涉法涉诉案件,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化进程,理顺社会关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就律师参与涉法涉诉案件处理作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这一指导法院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烟草专卖第一稽查支队成立8年来,在山西省烟草专卖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始终把打击涉烟的不法行为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在2005年支队班子调整后,全体稽查人员在张成芳支队长的带领下,发扬了不畏难险、不牺牲的精神。仅2005年5月至年底,就办理了各类涉烟案件47起,查扣各类假冒卷烟5599.24件(50条/件),涉案总标值达1000余万元,开创了稽查一支队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极大地震慑了涉烟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为山西烟草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为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何…  相似文献   

15.
利益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矛盾的主要根源,是道德和所有人类规范的核心所在,也是人类一切活动和制度的实质。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利益原则应有新的内涵。本文主张的利益原则不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新集体主义"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以经济领域中看得见的"利"作为理论思维的切入点和理论线索,从市场经济利益关系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点,达到育与利的共存目的。  相似文献   

16.
石磊 《法制与社会》2013,(23):167-168
"公共利益"是与公众的民主生活休戚相关的重要内容,亦是政府管理正当性的法律理由。虽然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存在交叉,但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政府利益不完全等同。因此,对"公共利益"在行政法范畴的清晰理解对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在存在行政垄断嫌疑的现代社会,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真伪冲突也必需给予以法律的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17.
邓宏光 《法学论坛》2007,22(6):88-94
商标法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商标法的取向,影响着商标具体制度的设计.目前我国《商标法》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宗旨,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应将商标法定位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商标权人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并应以此修改我国《商标法》的第1条规定.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提出了"三个至上"的科学论断。胡锦涛强调:"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切实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相似文献   

19.
股东至上主义是英美法系国家或者地区在企业管理和公司法上的基本原则,它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立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针对股东至上主义的由来、适用及发展,评析其优势及不足,论证利益平衡理念的必要性,并探讨该理念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胡余旺 《法制与经济》2013,(7):111-112,114
在法哲学视阈下",以人为本"表现为以人的尊严为本、以人的自由为本、以人的利益为本与以人的权利为本。人的尊严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自由是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地位的体现,利益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资源,权利是人的尊严、自由、利益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