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良纲  王志强 《中国司法》2010,(10):106-108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和探讨“信访”动因时,往往将其归结为“中国老百姓”的“青天情结”、拟或“信访不信法”所致,进而指出信访制度是一种“人治”。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么?  相似文献   

2.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荫茂 《法学》2007,(2):26-32
《信访条例》规定了信访工作的法律责任,但对于相应法律责任应该如何追究,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以一种制度的形式或规范性的文件补充或完善信访责任制,以程序制度保障实体制度的实现,对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矛盾、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保障《信访条例》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同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如何规范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行为范围和性质;对“造成严重后果”如何认定;将引起“进京上访”、“越级上访”作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条件,对其复杂原因要认真分析,切忌客观归责。  相似文献   

3.
谋利型上访不仅受传统文化、现行法律制度的影响,更与个人权利的畸形伸张和基层政权的相对疲软有关.基于国家信访局暂停对各省“非正常上访”人次数的排名以及涉诉信访改革试点省份的逐步推开,本文认为,要治理谋利型上访,不仅需要规范信访秩序,明确信访责任,完善利益诉求机制,还需要重新界定信访功能,健全信访代理制度和信访终结机制.  相似文献   

4.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现在持续的信访“洪峰”让人们对信访制度的改革也越来越关注.这里从转型时期的特点和现实需要认为:信访要不断弱化,但现行还不能完全废止的总方针指导下,信访地位和功能要定位清楚,从党政机关、人大代表和司法机构三位一体,律师等专业人士的介入,社会积极参与,各司其职来解决当前信访困局!  相似文献   

5.
“网上信访”在未来可能要扮演一个新的角色. 继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开通“网上申诉信访平台”之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控告检察厅负责人也公开表示,要建立完善网上受理、办理、答复信访工作机制.自2013年年底以来,国家信访局官员也多次表态,将大力推行网上信访. 在此前的几年,涵盖上访功能的政府领导信箱,早已自发地运转起来. 不过,与“便民”、“快捷”等好评相伴的,是多个领导信箱屡被曝光出“神回复”,或答非所问,或千篇一律,或被指打太极.“神回复”随即成为网络讽刺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制度     
《中国监察》2010,(4):32-32
黑龙江省同江市细化制度提高信访监督质量 该市近年来坚持依靠制度提高信访监督质量。制定《信访谈话监督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实施信访谈话,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信访工作任务。市纪委、监察局建立《纪检监察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每名干部联系一个党委、两个支部、三名党员,  相似文献   

7.
权利的迷思:法秩序中的信访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访是一项十分中国化的、非法律性的制度。目前理论界大多认为人民因信访所受之利益并非源自其应有权利,而是一种非法律上之合法利益,即反射利益。但从信访制度的历史演变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制度特别是日本的“苦情处理”制度来看,信访应属于我国宪法上的其他自由权。而从法秩序上说,信访制度应为一种行政性补充救济制度。信访制度的完善必须围绕议会监控、民众监控、舆论监控来进行相关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8.
在《信访条例》出台后,信访制度法制化的进一步目标是《信访法》的起草和制定,能否以“信访权”为核心建构其体系,成为法制实践的重要课题。从实证法学的权利理论观察,“信访权”的逻辑构造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其作为“主观公权利”的法律属性和规范效力尚未定型;信访制度的主要保障范围在干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但并不排斥权利保障,形成了对某些自由权利的连接性的、补充性的保障。从实践和公法权利理论出发,有必要完善信访制度,以促进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权利救济制度的进步,推进我国宪政事业。  相似文献   

9.
简讯     
△在顾念扭院长的倡导下,从去年10月初开始,上海市法院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当事人”的大讨论。各级法院告申庭或信访部门的审判人员在院、庭领导的带动下,认真开展讨论。树立了“接待就是服务”的观念。明确了信访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是法院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各级法院的告申庭或信访部门,建立健全了挂牌接待、信访登记、领导接待、重要信访处理、信访监督和接待室卫生等六项制度。并开展了评比“文明接待宜”活动,促进信访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630403,2019年前10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收到630403件信访,能回复的都已在7日内程序性处理。落实群众信访“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向全国人大作出的承诺。2019年前10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收到630403件信访,能回复的都已在7日内程序性处理;其中,符合检察机关管辖的有近8万件,答复办理结果或进展的有78996件,答复率为98.9%。  相似文献   

11.
制度     
《中国监察》2009,(4):30-30
重庆市司法局建立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接待制度;山东省桓台县纪委、监察局建立“6+1”案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为维护来之不易的政权,她采取尽可能的措施来垄断皇权,在民间却允许百姓直诉,并于垂拱年间推行函匦制度.武则天时期的直诉制度主要有四种:肺石制、登闻鼓制、函匦制度、邀车驾制度,它们的运行程序在法律中被明确规定.直诉制度对于当时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作为封建制度下的产物,它又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当下的信访制度实则来源于古代的直诉制度,面对信访难题,探析武则天时的直诉制度,以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监察》2011,(22):F0002-F0002,F0003
南京市纪委、监察局以创新为手段,不断提升信访举报工作水平。出台《关于鼓励实名举报工作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营造群众“敢署实名、放心举报”的良好环境;在互联网上开通“在线接访”平台、手机短信举报平台,构建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和手机短信五位一体的现代新型信访举报体系;打造“民生服务”、“民意表达”和“民主监督”三个平台,建立信访件的“全委承办”、“直查快办”、“矛盾化解”三项机制;通过规范流程、完善制度、健全台帐等,积极开展信访举报工作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苏方  裴义红 《中国监察》2011,(12):24-24
近年来,江苏省纪委、监察厅根据中央纪委《关于依纪依法规范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综合全省各地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决定从制度建设入手,推出做好新时期信访举报工作的“信息反馈、监督保障、督查快办、协调疏导、目标管理”等五项制度。五项制度,明显提升了全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并在构建和谐信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尉 《法制与社会》2012,(23):232-233
现代法治国家,处理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应是司法救济,但实践中,信访作为我国所特有的救济途径,却承担着解决社会矛盾和缓解社会压力的重要角色,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说无论是司法权威还是法治基础,都被信访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本文试着对司法救济与信访救济进行探析,提出应对日益严峻的“信访怪圈”的对策,旨在完善现阶段的信访制度.促进社会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11,(4):80-80
游劝荣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当下信访制度在发挥一定正面效应的同时,也身陷困境。从法治的角度去审视,借助法治的方法去研究信访制度在矛唇纠纷处理中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机理,用法治的理念去思考和认识信访制度运行及其完善的路径,是信访制度的一条“脱困”之路。  相似文献   

17.
信访也需要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报道,浙江信访制度正在酝酿大突破,近日提请审议的《浙江省信访条例》(修改稿)明确规定,对于信访事项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规定信访人有权获知信访结果,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组织听证,工作人员在信访中推诿、敷衍、拖延的要追究责任。依我之见,“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可组织听证”堪称传统信访制度的一大制度创新,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从法律意义上讲,作为公民申冤诉苦诉求公权力救济的民间路径和维权途径,上访其实是申诉、控告、检举等法律术语的俗称,上访权也就是受宪法保障的申诉、控告、检举及批评建议权的总称。通过信访向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18.
陈晋胜 《法学论坛》2008,23(3):83-88
在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中国信访制度有其历史的演进、基本特色、重要原则和主要内容,中国信访制度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演进关联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原则,中国信访制度的基本特色彰显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思想,中国信访制度的重要原则充实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方法,中国信访制度的主要内容丰富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创新不断。自2005年推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大格局后,2008年初,他们又审时度势,切实加强信访举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将“信息反馈、监督保障、督查快办、协调疏导”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强力推进,强势发展。这一套信访举报“组合拳”,打出了一个和谐新局面。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出现了“三降一升”的良好态势,即信访总量、越级访和重复访下降,实名举报率上升,达41.3%。  相似文献   

20.
直诉制度是中华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中国古代的直诉制度源于西周,终结于清代的京控。这些制度对中国现代的信访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