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 ,我国的干部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改革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现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是在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被推上领导岗位后 ,由于诸多因素 ,一些德才平庸、不能胜任现职者 ,却难以调整下来。这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导致领导干部队伍恶性膨胀 ,冗员越来越多 ,队伍越来越大 ,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 ,困扰着领导班子建设 ,制约了干部制度改革深入。因此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必须着力解决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下”的问题。  一、干部“下”难的原因造成干部“下”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相似文献   

2.
试论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是全面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指示精神,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题中要义,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结合深圳市罗湖区的工作实际,就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问题作一探讨。一、干部难“下”问题制约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圳建立特区近20年来,干部队伍素质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但也应看到,一些单位和部门,干部队伍素质良莠…  相似文献   

3.
干部交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干部管理任用制度,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建立,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无疑地成为改进干部管理任用工作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党政机关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交流制度显得更为紧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地方的党政机关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选拔领导干部(下文简称“公选”),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践证明,公选工作有利于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选拔综合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的领导人才,有利于促进用人观念的转变,在干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把公选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列出专门章节。但是由于这项工作是一个新生事物,各地执行过程中程度不同地存…  相似文献   

5.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指出,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和党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干部“能下”问题,进一步完善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制度和办法,是当前这项改革任务的难点和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积极倡议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指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就是“干部缺少正常的录用、奖惩、退休、退职、淘汰办法,反正工作好坏都是铁饭碗,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江…  相似文献   

6.
对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咎辞职”是指领导干部对自己履行职责过程的一种自查、自责、自咎行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咎辞职实际上是一种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控机制。道德水准高的人会主动承担责任 ,而道德水准低的人则需要外界的压力。引咎辞职制度对于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有重大的作用。它必将以其自身所特有的管理力度 ,为干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突破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思维定式 ,改变领导干部“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心态有着重大的意义。推行这项制度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强相应的制度规范建设。在执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时 ,既要大胆创新、勇于借鉴 ,又要积极稳妥、与现行领导干部制度相衔接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  相似文献   

7.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坚持先试先行,大胆探索创新,以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努力破解当前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提名难、甄别难、下来难、整治难、知情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制度作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新突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干部制度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公推公选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公推公选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完善公推公选制度关键要建立一套能够推动和保障其稳定发展的制度,使公推公选能够作为我国干部人事改革中的一项长期制度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9.
时 下全国各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渐成热潮 ,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但是 ,在具体操作中 ,一些地方也存在片面地、不恰当地把考试作为“试金石” ,简单地“以考取人” ,从而把公开选拔变成了公开考拔 ,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其实公开选拔≠公开考拔。我们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措施 ,首先要对这项工作准确定位。所谓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就是采取组织推荐 ;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选拔领导干部 ,这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朱岩 《瞭望》2000,(40)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之所以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深受广大千部群众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具有治本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但是,干部人事制度和干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地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禁而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一些地方,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封官许愿、拉帮结伙、任人唯亲的现象相当严重;跑…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用和谐理念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如何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学规范和有效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用权行为,对于保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不断改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人,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行使职权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一些党政“一把手”在行使职权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确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进一步部署,并强调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这为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公开选拔正职领导干部 ,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干部选用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长期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一大难题。自 1994年开始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就“公开选拔正职领导干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并在咸宁市大部分县 (市 )中得到推广。现将他们的探索与实践刊登 ,以供各地在干部制度改革中参考。一、突破多重阻力 ,不断探索创新公开选拔正职领导干部 ,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最不易把握和不好操作的难题。其改革的阻力来自多个方面 :一是领导干部本人想不通。一些在实际工作当中表现好 ,经考察…  相似文献   

15.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推进。本文回顾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历程,简析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在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以扩大民主为取向、确保群众公认程度,以建立机制为核心、确保常态长效建设,以攻坚克难为关键、确保改革全面深化,以关注倾向为引领、确保用人导向正确”等方面,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干部工作“识人难、流动难、退出难、监督难”等“四难”问题,一直是困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个“瓶颈”。淮安市淮安区针对当前干部工作中“四难”问题,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建立以“四化”解“四难”的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0,(2):4-4
《学习时报》11月30日刊发了题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专访文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答该报记者问时强调指出,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方式,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全面分析民主推荐结果,不简单以票数决定干部任用,防止误用不讲原则、不负责任的“老好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始终保持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我部成立课题组,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围绕加快干部制度改革,重点就着力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能下”问题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措施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评判手段与调整方法 调整不称职党政领导干部,在对不称职干部衡量标准确定的前提下,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开的一套评判手段,以及行之有效的调整方法,以确保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干部评价选拔中进行民主推荐和测评,是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成果,并被确定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一个必经程序。干部民主推荐和测评的制度、程序、做法日趋完善。随着改革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在干部推荐测评中如何扩大民主,应当把握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对健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们党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这项工作已在全国许多省区市逐步展开。十五大以后,尤其是200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大纲》出台及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召开以来,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1年元月,全国31个省区市都开展了此项工作,其中选拔厅局级领导干部700多人,县处级领导干部7000多人,选拔科级干部数万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力地推动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