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法学始终的一个经典问题。关于这二者关系的说法可谓是林林总总,莫衷一是。德国法学家耶林亦曾经将之比喻为法学中的好望角,一凉涛骇浪,难以驾驭”。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庞德院长阐述了他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看法,无疑是一次跨越比利牛斯山般的尝试。如何处理合法的道德恶行?又如何处理从实在法看是非法的、但在道德上却是可以证成的行为?对此.哲学界和法学界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故此,很有必要在剖析实证法的道德困境之基础上,探讨道德理念对实证法的重塑。  相似文献   

2.
杜利娟 《传承》2009,(22):42-43
知行脱节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践行的转化的困境,一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与大学生个体道德选择的复杂心理和大学生特殊的身心特点有密切关系。分析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原因,探寻解决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转化困境的途径,对高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行脱节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践行的转化的困境,一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与大学生个体道德选择的复杂心理和大学生特殊的身心特点有密切关系.分析大学生道德践行困境的原因,探寻解决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转化困境的途径,对高校德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6,(3)
道德困境是人们面临道德选择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选择困惑,它作为一种人类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始终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而制度是伴随道德发展的一种外在约束,因而道德困境也有其产生的制度因素。因此,弄清楚道德困境的制度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之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所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全社会范围内一次重大的利益调整,利益型不仅表现在体制上的转型,而且更深层面地、更具根本意义地表现在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提高。转型呈现的多元化格局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各种社会利益本身都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并使人民群众焕发起在旧体制下被泯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恢复了活力和动力。但与此同时利益转型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因此,本文认为必须重建适合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明体系,具体的方法思考是:协调和整合多元利益:强化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等。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曾经是摆脱了宗教神圣价值观束缚的人们借以安顿自己心灵的现实理想模式,但从现代性迷梦中觉醒的人们将面临着因为缺乏主体、缺乏选择、缺乏方向而陷入“后现代道德危机”.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世界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性带来的破坏性影响,重构“道德乌托邦”——中国化的“后现代道德”.而重构“道德乌托邦”,应从确立以人为本、承担他者责任、追求终极价值三个维度着眼.  相似文献   

7.
论家庭道德     
家庭道德的核心是“和”,它贯穿于父母道德、子女道德、兄弟姊妹道德和夫妻道德的具体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道德困境之源考量——基于道德的支撑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忠 《求索》2011,(2):137-138,203
现代人道德困境成为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但从根源上看是道德的支撑缺失。中西传统道德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尽管二者发展路径不同,但各有其相应的道德的支撑。而现代中国社会道德困境之源正是由于缺乏道德的支撑,因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必然要对道德的支撑进行追问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的生成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等领域多方面问题的存在,制约着道德发展及作用的发挥,进而产生道德困境,影响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因此,通过从社会发展、社会制度、社会道德、社会风气角度去分析消解道德困境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昌娟  刘娉 《岭南学刊》2015,(3):117-121
关于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重提道德滑坡与道德爬坡的争论,探讨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期冀能找出缓解当前中国道德焦虑情绪,走出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一点理路。新时代的中华民族在经济大发展的潮流和社会快速转型期,确实正在遭遇一些道德上的发展困境,社会上弥漫着道德焦虑情绪,存在道德崩溃的论调,但现实上远不到道德崩溃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善恶标准界限模糊、感恩意识的缺失、责任心的淡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校园"小社会"的熏染,还有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渗透,诸如网络空间的虚拟化交往、后现代多元价值观的泛滥,等等.  相似文献   

12.
儒家道德以血缘亲情对抗利益冲击带来的社会动荡,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作出了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人们对自身利益追求的正当性,传统的、非功利主义的道德观陷入困境,很难承担起重建道德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道德管理中高校思想教育存在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道德视角,对中国高校思想教育,由于缺乏伦理关怀而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疏理,意在强调高校思想教育要加强道德管理,强化人性管理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受教育者的精神积极性,把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去做宏观的考察和整体的把握,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在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现实背景下予以高智慧的领悟,是高等学校思想教育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月兰 《前沿》2010,(1):22-24
由价值个体主义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各种关系的恶化形成现代性的道德困境和危机。类精神是伦理精神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伦理精神向类精神的发展和过度,伦理精神的发展完成了它的辩证否定性圆圈。类精神的确立为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消解提供了价值资源和现实契机,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道德困境、走向和谐的伦理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0,(8):93-93
李建华、朱伟干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行政检举是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的历史变迁中,行政检举始终面临着政治合法性的质疑,亦即检举的政治道德困境。这种道德困境的实质表现就是政治价值内部的责任冲突。西方国家虽然依靠伦理立法克服困境,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道德建设和个体道德的养成中 ,最困难的环节有两个 ,一是社会道德进入个体道德境界的过程 ,即道德教育效果的真正体现 ;二是个体道德修养中一定的道德信念如何始终坚持不懈 ,养成习惯。在第一个问题上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 ,道德意识的传输过程中 ,各种外在因素及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 ,道德个体在接受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产生一些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 ,造成道德意识的变形和传播效果的降低。在第二个问题上 ,由于道德个体已有的道德认识在进入现实的道德实践时 ,往往要面临利益上的让度甚至牺牲 ,也会形成各种心理上的复杂反应 ,导致…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价值     
崔昆 《桂海论丛》2006,22(1):58-60
对道德价值本质的揭示要以“价值”根本规定性为逻辑起点。道德价值客体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其主体是社会整体。参照“价值”规定性,道德价值就是伦理行为事实对社会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形式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满足。道德价值既有相对性、精神性又有绝对性、功利性。另外,它和“道德的价值”作为两个字面相似的概念截然不同,需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世界,只有在东方的中国文化圈里,才讲孝道。西方与东方不同,尽管也有亲情,可是不讲孝道。楚人的主流心态以为忠是第一位的,孝是第二位的。当今的世道颇异于往昔,一家之内,独子贵于王子,独女贵于公主,人伦有倒悬之势,似乎父母倒要对子女克尽“孝”道了。这是一种文化危机,矫治之术唯有提倡孝道,舍此无他。  相似文献   

19.
再论亚道德     
周仁准 《前沿》2012,(15):24-27
亚道德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阶级斗争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与分裂分层的社会现状是亚道德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准确把握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有助于正确区分和解释人们不同的社会性行为.  相似文献   

20.
林桂榛 《桂海论丛》2001,17(2):27-28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丰富 ,使得人们的一些陈腐的思想道德观念日益受到瓦解 ,新的合理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日益生成。但是 ,伴随而来的心无所安、精神空虚的心灵孤寂现象和唯利是图、背道弃义乃至违法犯罪的社会丑恶现象也日益滋生和蔓延。限制市场经济自我发展的负面影响 ,就必须加强对社会道德文明的社会控制与调节 ,从调控主体、调控手段、调控中介、调控力度、调控目标、调控操作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之 ,从而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提升社会的道德文明水平 ,使社会开放、繁荣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