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民法典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对于坚定大学生法律信仰和“四个自信”、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体可从将民法典知识融入教材、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创新教学形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实践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使民法典精神深入大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我们提出以下主要思路和具体对策。主要思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高校人文精神;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或者同步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现有模式的质量和水平上,而不是盲目追求增加新模式。具体对策: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实施"加法"和"减法"共用原则;建立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等。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科研,促进教学、科研两不误,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背景下,"微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出现课堂教学管控难度加大,教师教学空间范围扩大,教学主客体关系模糊化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教学"微模式";要更新教学方法,重塑教师"微权威";要完善教学设施,保障教学"微条件",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学中挖掘专业课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传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认同。目前,一些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高,高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不高、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因此,高校应构建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协同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使专业课教师具有课程思政素养、视野和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仍然存在师资不足、开课质量缺乏保证、评价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作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延展,思政课实践育人必须遵循正确实施路向,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发挥思政实践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已将思政课列为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与通识教育的目标要求呈现出"两张皮"的现象。提高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与挑战,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关注教学过程、革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和变革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方法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还不尽人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缺失的现状还比较严重。思政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从教师教育教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大力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把握立德树人、以德化人的宗旨,着眼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与实践理论,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正逐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育人机制。随着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大思政课”中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其他育人环节呈现的“双轨型”特征,向“并轨型”模式的转变,但并未实现理想化的“接轨型”融通发展。这是源于“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社会实践资源管理“零散化”、思政课实践板块“形式化”以及教学联动机制“低效化”等现实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大思政课”建设应开展学生理论宣讲、国情历史研究、基层岗位实习、社会场景体验四种创新模式,把“学、思、践、悟”的特征贯穿其中,以实现“大思政课”的善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作用已经十分明确,但如何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却仍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阻碍。其中,没有好的实践模式作为抓手是影响实践教学落地的关键。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引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教学资源单一、课程安排困难、风险难控和组织实施难度大等多方面问题,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阵地。解构思政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理论以及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向度,进而从促进思政课文本转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搭建高校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体系,实施差异化、分众化和精细化的教学,塑造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探索思政课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遵循,有助于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促使大学生在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不断上升发展,社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需求日渐增大,思政课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个人全面综合素质发展必修课程,也应及时调整传统教学模式。在大实践视野下,区分思政课的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重新构建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的思政课大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的分析,找到阻碍思政课的发展症结,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对当今高校思想道德培养方式进行剖析,深入思考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将做人与做事紧密结合,探索思政大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及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其全方位和全过程,是推动其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要求,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师履行职责使命的实践要求。要以“五个牢牢把握”为基本遵循,通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强现代技术的运用和思政工作大格局的构建等方式切实提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把握以下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是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精神内核;以专业技能为依托是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实效性的关键;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学有序的实施体系是提升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育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把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两支队伍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推进高校辅导员与恩政教师合力育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提出"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但当前大学生们普遍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思政课教师如何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成为一名受大学生欢迎的教师,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对大学英语教师在理念认知、素质能力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定位不只是英语知识的单纯灌输者,更是学生成长的指引者和帮助者。与此同时,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尤其是单向度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师职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建立社会与高校、高校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交流机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语言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通,促进构建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教学联盟,并通过增设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指标和多主体评价的方式,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应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核心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从内容设计、形式选择和路径构思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析。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形成爱国自觉意识;培育勤奋好学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彰显文明道德品质,践行实事求是理念。形式选择上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双向沟通关系,增强大学生踏实学习的理解力;构建以场景为驱动的人文教学理念,增强大学生主观能动的执行力;优化以道德为准则的体验教学模式,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路径构建上可以采取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进教学实践方法,丰富大学生学习经历和生活阅历;完善教学结构功能,优化校园物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助于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有助于夯实思政课的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支撑、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应注重在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新技术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多样化结合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多维的融入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