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发出了"赶考远未结束"的感叹,再一次强调党面临执政风险的考验,要成功抵御执政风险,巩固执政地位。巡视制度作为党内重要的监督制度,其产生与发展与党对抵御执政风险的认识存在密切联系,也对成功抵御执政风险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以抵御执政风险为视角研究巡视制度,不仅可以推动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更好地思考抵御执政风险的制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制度的“三大”独特优势,也是解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在全球抗“疫”大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新时代,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促进中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制度的适用性与科学性;必须持续强化制度思维和意识,提高维护制度权威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必须健全制度执行机制,确保执行监督考核的严肃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卓越成就,验证了这一制度具有巨大优势。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实践检验,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总结为十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进行探究和多维思考,为坚定制度自信、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作用,防范与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统一战线一直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统一战线有效地推进了增强政治共识、政党合力,以共同抵御风险,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稳定与国家安全。统一战线有效地汇聚了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中的力量与智慧。基于人民政协这一制度性平台,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也成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中的重要方法与形式。当前在国家治理实践中,需要积极探索丰富与发展统一战线的新举措,在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相关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乡村治理面临社会阶层分化、治理主体缺位、党组织建设不完善等困境,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迫在眉睫。理论分析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的逻辑机理,发现:党的领导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坚强堡垒、创新基层治理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客观要求。新时代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层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概念的提出,创新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话语表达。相较中国历史上的政党政治和西方政党制度而言,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最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优势和最大限度发挥效能的比较优势。政治、理论、制度、效能、文化和价值这六重维度,共同构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立体统一的整体,内在统一,不可分割。政治维度是根本,制度维度是前提,理论维度是基础,效能维度是保障,文化维度是核心,价值维度是关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构建,就是相较于旧式政党制度而言,通过对道路选择、制度发展、理论构建、效能优势、文化自信、价值共识这六重维度的表达和引导,讲好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故事,是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一次重大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从一个方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危机学习中提升适应性治理能力是政府应对风险社会的重要抓手。在一系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驱动下,我国政府形成了通过危机学习推动风险治理制度演进的“中国模式”。为了明晰这一经验,以2003-2020年间11个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案例,借鉴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来构建分析模型,并运用制度语法学进行信息提取。危机学习推动风险治理制度演进的逻辑体现为学习动力、学习体系等。在学习动力方面,经历了情境回应、体系赋能、探索创新的不同阶段。学习体系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回应型政府,以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结构。研究推动了危机学习与制度演进在交叉领域的理论对话,为本土化危机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政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把握新时代机遇,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参政党政治生态建设、促进党际关系和谐和完善政党制度运行机制等基本路径,达到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促进参政党作用发挥、推进政党协同发展等目标,从而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有效提升,彰显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深化党内巡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时代深化党内巡视工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监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巡视制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发展历程的经验总结和对新时代健全与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科学回答。新时代深化党内巡视工作彰显了以辩证法思维引领党内巡视制度建设、确保理论落地生根的独特优势;推进党内巡视制度建设成为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利于增强反腐败斗争效能,不断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有利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共识、团结协作、建言献策,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新时代,我国仍将面临众多风险挑战,要进一步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效能的发挥,可以注重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构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和完善制度衔接等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回顾梳理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归纳总结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主要成果,综合分析了新时代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规律特点。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推进人民政协制度建设的路径建议,即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落实在人民政协制度建设之中,全面加强政协协商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深化党派合作制度建设,重点加强民主监督和联系界别群众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五一口号"在奠基我国政党制度方面具有卓越的历史性贡献。"五一口号"推动奠基的中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逻辑的自然延续,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自信,发挥其优势和潜力,推动其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话语在本质上是指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思想表达和理论阐释。构建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进而加强中华文明影响力的基本前提,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作出多维阐释,深刻回答了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何在、优势如何形成、怎么彰显优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创新了我国政党政治的话语表达,对于解决政党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构建中仍存在的有理说不清、说了传不开、传了叫不响等问题,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充分转变为意识形态的话语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型政党制度视野下加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造,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关键靠人、靠队伍。针对这一问题,民主党派应立足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抓住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突出政治建设、思想引领、能力建设和制度保障,参照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参政党,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如何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既是党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必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采取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和水平,切实把国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手段应用于疫情治理的成功实践,探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技术路径,采用“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关注我国疫情治理中制度如何吸纳技术应用于治理实践以及技术嵌入对于制度变革和治理效果的影响。制度与技术的双向互动推动疫情治理:一方面,党政机构通过吸纳先进技术工具以完善疫情治理程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党领导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势等转化为疫情治理的实际效能。另一方面,在人民至上的制度价值引导下,技术发明、运行、应用的逻辑及其内在的规范性、程序性要求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有效嵌合,推进民主制度优势和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治理的民主实践和有效的全民抗疫动员,最终形成了制度与技术的良性互动,由此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强化制度优势。基于“制度-技术”的分析框架,提出坚持技术创新与治理变革,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变革;完善制度法规,加强技术治理风险防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风险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历史逻辑是对中国古今政治智慧的深刻洞察,理论逻辑是对中西方政治风险相关理论的吸收借鉴,现实逻辑是对当前政治风险的精准把握;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目标指向、依靠力量、原则和路径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主要内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防范化解什么样的政治风险、谁来防范化解政治风险、怎样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等重大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价值意蕴在于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风险理论和战略策略,提供了新时代维护政治安全的根本遵循,贡献了维护国际政治安全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主要特色、基本功能、发展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概括为:生成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和历史依据,优势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主要特色和基本功能,发展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关联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若干理论和现实因素的相互关系.加强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应系统开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研究,积极阐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贡献,有效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充分展示了中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制度优势,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全面依法治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善于自我完善等。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