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重要成果,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理论上的可能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传播和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实践证明了将二者相融合具有可行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位;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成为趋势,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必然产生冲击。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网络文化,扎实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对话、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关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结晶,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而融合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这关系到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也反映出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略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因一定的地域条件、文化的传播性质和各自的文化需求,始终处于双向互动状态,互相作用、互相适应、互相辅助、互相推动。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互动融合,探索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工程,让科技助力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交融、扬弃愈加凸现。在研究借鉴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三种倾向影响我们正确解读、借鉴、研究西方文化:一是惟我独尊,二是防范戒备,三是斗争哲学,应该引起反思。在借鉴西方文化上,一概排斥不可取,全盘吸收不可能,借鉴扬弃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提升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旅游具有必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与旅游融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我们既应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创新的文化眼光,同样需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实质内容、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也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认真挖掘、研究、提炼和升华红色文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是两种不同的群体文化,它们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不同的价值观念、群体精神、信仰、道德、习惯、规范,对群体成员产生不同的影响。新形势下,提高两种文化的认识,实现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共建共进和融合,提升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品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加强对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内涵认识入手并着眼于通过“五立足、五提高”,对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的融合与互动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文化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新的行政文化型态开始出现,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重要影响.当前行政文化出现的若干变革特征,在中国日益深化的改革进程中,已初步确立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大国崛起和社会剧烈转型,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性课题。本文在剖析当代中国价值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客观需求的基础上,阐述了价值建设过程中吸纳自身传统文化的历史规律性,分析了对于传承传统价值观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为寻找正在探索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体系的主要路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80年代中期,政治文化研究在我国兴起,研究成果灿然可睹。但在政治文化研究的历程中,学者们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纷争。对于政治文化的概念界定、政治文化的功用、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和现代化等各个层面的研究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陈乃圣  陈燕  陈明 《理论学刊》2007,3(2):52-56
注重社会公平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社会公平是指人在社会中都应获得公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它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法规公正、分配公平。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其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平;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权利部分缺失、机会不够均等、司法缺乏公正、财富分配贫富过于悬殊。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加强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和培育公平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1 行政立法的统一性在一些领域中存在问题。行政立法的统一性指的是合宪性。行政立法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从属性立法,因此无论是从它的形式、还是从它的内容上看,都应与宪法和法律相统一。就立法的形式而言,只有法律规定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才能制定行政法规,而且不能超越本部门职权的管理范围。从立法的内容上讲,凡是制定的行政法规,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不得违背宪法,不得同法律相抵触,否则不具有约束力。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制度公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制度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通过改革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行政垄断、社会保障等制度,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社会分配公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应包括全体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应该均等以及结果应该大体相等,社会在提供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果的过程中尊重某些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从横向上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品“供给失灵”重要的制度安排,也是缓和当今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和当代世界文明国家社会政策的一个趋势。应本着横向上范围要适中、纵向上标准要适度的“第三方”主张,在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方面逐步实现均等化,并需要有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协调发展制度、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做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如何衡量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比起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低估之处,但如果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2400美元相比,又明显高估.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日本.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的问题,从2009年初“民工慌”到2010年初的“民工荒”,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逐渐回暖的一个信号,更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劳资矛盾等深层次问题的再次暴露。“民工荒”出现的原因和解决路径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需要全党全社会从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就其地位而言,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就其性质而言,属于非对抗性的矛盾;就其产生的原因而言,主要有职工生活长期陷入困境,地方财政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管理等部门的服务严重滞后,受雇佣的职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县乡政府在执行农村政策中的偏差等等。而解决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格局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地方政策和法规进行调整;要实行“首长责任制”,切实解决好本部门存在的矛盾;要勇敢地站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前列,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