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日益猖獗的有组织犯罪,不仅要予以重点打击,而且还要针对其特点,做好有组织犯罪的抗制。对有组织犯罪的抗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完善,同时还要从社会入手,构筑多层次的预防体系以减少、遏制有组织犯罪。具体而言,涉及社会抗制,即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力,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做好流动人口和重点地区、行业的管理;经济抗制,即努力消除贫富差距,规范市场秩序,防止非法致富,同时扩大就业,减少有组织犯罪的人员来源;司法抗制,即尽快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专门队伍,完善侦查机制,从而有效控制有组织犯罪的发生,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暴力袭警或者以其他方式方法妨碍公安机关执行职务的案件越来越多。日益猖獗的袭警犯罪活动,对警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袭警犯罪有几种形态、类型、特征,与一般犯罪不同。袭警犯罪发生的原因有犯罪人、犯罪被害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应提出合理的对策,从多方面预防和抗制袭警犯罪。  相似文献   

3.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成因与抗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经营的生命线,与重要财产一样受到每个企业的青睐。在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同时,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滋生、蔓延状态。分析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成因,探讨其抗制对策,理应从经济文化层面、被害自身层面、法制层面探索正确的抗制方略,寻求有效的抗制措施,以达到整合抗制系统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 ,使得计算机犯罪也日渐突出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犯罪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对计算机犯罪的抗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司法抗制力量是综合性网络犯罪防控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可以称之为最后一道屏障。鉴于我国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实际需要,应积极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多渠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合理配备先进的网络犯罪侦查技术装备等多种途径加快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网络警察部队。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网络犯罪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手段,积极开展侦查,以及时发现和打击犯罪。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成因、经济成因、文化成因,提出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抗制、经济抗制、文化抗制、刑罚抗制,构筑抗制有组织犯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加大有组织犯罪的法律抗制,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专门的反黑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有组织犯罪的含义,对其从重处罚,增设财产刑,设置特别的刑罚措施和特别的程序规定,从而为全面惩治有组织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8.
从制度层面入手,推动证券市场体制的变革,是防治证券违法犯罪的根本所在。新体制背景下,应结合证券市场体制发展的两大走向:金融混业经营与国有股法人股的全流通化,利用证券犯罪抗制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环境刑事立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环境民事、行政责任规制的疲软与对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不足,环境刑法的出现便具有了其历史的必然与必要。扭转以往的人类中心主义道德伦理范式进而转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中心主义是环境刑事立法的应然选择。立基于社会利益格局的改变、道德共同体内涵的拓展与社会风险管理的需要,以生态中心主义为纲重塑我国环境刑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走向理性化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0.
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大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环境与自然生态将会承受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刑法介入环境保护,为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构建的传统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宏  吴岩 《理论前沿》2006,(4):21-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把握和谐社会的历史人文内涵,厘清传统文化的现实发展路径,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良好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通过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义芹 《理论前沿》2005,(16):44-4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从构建和谐社区开始。社区和谐,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因此,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吉先 《理论前沿》2007,492(3):43-44
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拓创新,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用和谐组织工作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利益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益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整合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整合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包括:利益观念导向机制,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利益流向确定机制,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17.
董振华 《理论前沿》2005,(16):28-30
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创新”是推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文化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也是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创新”是贯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个过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莫童 《理论前沿》2006,(24):17-19
文章利用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和任务,针对目前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党的主要依靠力量———工农两大阶级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分化、重组给党的团结统一、执政能力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新考验,提出提高工农两大群体特别是其弱势群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总结了河北省大城县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实践,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