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剖匿名信     
一个幽灵,在空中游荡。它一旦降临某单位,常常引起轩然大波。这决不是革命导师所说的“共产主义”,而是匿名信。 匿名信,牵连着复杂的人文和社会因素,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它,都难以说清问题的实质。这里,我试作一点具体分析。 我以为匿名信大体可分三种类形。第一类,告发的事实准确,揭露的问题严重,提供的证据也很确凿。在反贪斗争中,不少“蛀虫”就是通  相似文献   

2.
陆定一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是我的老领导,自我到中宣部工作起到“文革”爆发时的18年中,我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 1966年,毛泽东称中宣部为“阎王殿”,并且发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号召,陆定一就成了“大阎王”,我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阎王”身边的“大判官”。“大阎王”被打倒了,他不再领导我了。但“文革”后他从被关押的地方放出来,见面时我还是叫他“陆部长”,一直到他去世我都没有改口。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几十年历史中,许多革命志士的家庭都有过生死离别的经历。这里讲述的是陆定一和他的前妻唐义贞烈士以及他们的儿女陆叶坪、陆范家定悲欢离合的故事。 一 1909年7月2日,湖北武昌城外金口镇上的八铺街,名中医唐心舟的小药店里,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响起了噼噼叭叭的鞭炮声。  相似文献   

4.
六 让我们回到50多年前的中央根据地吧。 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唐义贞在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工作。那时,她受到王明一伙又一次政治上的打击,被无故开除了党籍。 11月初,她随被派往闽西担任福建省委秘书长的毛泽覃以及贺怡、周月华等,从瑞金转移到长汀,一起在福建省委工作。这一时期,由于敌人的进攻,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省军区已实行精简,联合办公。唐义贞不顾政治上蒙受的冤屈和将要分娩的身体,以忘我的精神坚持  相似文献   

5.
四 寻找烈士及其子女行踪的过程,断断续续持续了将近50年。 1937年下半年,从中央苏区撤出的一批游击战士回到延安。从这些同志那里,陆定一得知唐义贞已经于1935年初牺牲。之后,借着到武汉治病的机会,他回无锡老家处理了父母留给自己的一份遗产,并将其兑换成2000元现洋。1000元交了党费,1000元交给了义贞的大哥唐义精先生,请他代为寻找失散的一双儿女。但毫无结果。 1943年,贺怡同志(毛泽覃同志夫人)从江西到延安。她向陆定一讲述了自己同唐义贞一起打游击的一  相似文献   

6.
为理想而投身革命我的父亲陆定一,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不是由于生活所迫才闹革命,而是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才义无反顾,甘愿去抛头颅,洒热血的。父亲是中共“七大”中央委员中唯一的一位大学毕业生,长期从事新闻和文化工作。父亲多年负责党的文化教育和宣传工作,他提出了党的新闻定义和教育方针,并积极推动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主要政治中心的年代,父亲以超人的勇气和魄力,提出要允许艺术和科学改造,允许不同学派和新的学派的树立,要把文学艺术问题及科学技术研究“同政治问题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陆定一,一个出生江南名门,20世纪20年代上海南洋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一个才华横溢,当了2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大笔杆子;一个出入几生死、往事泣鬼神,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老人。为了摄制纪念陆定一百年诞辰的四集人物传记片,我随剧组同志深入采访,了解到他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7,(12):39-45
对于陆定一,许多读者并不陌生.他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长征时,陆定一任中央军委二纵队宣传干事,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和文化部部长,是我党宣传文化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而陆定一的情感世界,也充满了悲欢离合,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9.
正革命元老的"右倾"在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中,陆定一的身份有些特别。他是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成长于共青团的领导岗位,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有着资深的经历,又是走过漫漫长征路的老革命,并与党内多个"左"倾路线进行过较量,同时又是内行(新闻家、文艺家)的中共宣传总管和报刊掌门人。有这样资历和经历的人,在中共历史上委实不多。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长河县民政局退休干部陆范家定,是陆定一同志的儿子。谈起他艰难坎坷的寻父历程,以及与父亲陆定一的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这位62岁的老人居然几度硬咽无声…··托扬得知生母是个女红军1934年秋天,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了,留下部分人坚持在当地斗争,这年11月19日,一位怀孕临产的姓唐的女红军干部被送到福建长汀四都圭田,住进汀西县保卫局区队长范其标家中,次日生下一个男孩。孩子满月那天,省委通知女红军归队转移,她从床上抱起孩子对范其标夫妇说:“大哥大嫂,孩子你们抚养他,你们就是他的再生父母。”说着,深深地向范…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9日,陆定一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文纪念陆老在“文革”时期的非常岁月。“文革”之前,陆定一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1966年,狂飙天落,他成为第一批被打倒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随之而来的是批斗、关押,在铁窗中度过了13年的囚徒生涯。然而,批斗、镣铐、名誉扫地都没有能够动摇陆定一的政治信念,越是在逆境和危机面前,陆定一越是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忍与顽强。风生水起1966年初,山雨欲来风满楼。围绕《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斗争的风云翻涌,毛泽东对中宣部、北京市委越来越不满。3月…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横》2007,(11):14-17
艰难的寻父之路陆范家定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艰难坎坷的寻父历程,以及与父亲陆定一半个多世纪的悲欢离合。他后来所用的奇特的复姓名字,正  相似文献   

13.
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陆定一遗言为理想而投身革命的我的父亲陆定一,出身于江南名门望族,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不是生活所迫才闹革命,而是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才义无反顾,甘愿去抛头颅,洒热血的。  相似文献   

14.
陆德 《党史文苑》2007,(4):36-37
为理想而投身革命的我的父亲陆定一,出身在于江南名门望族,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不是生活所近才闹革命,而是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才义无反顾,甘愿去抛头颅,洒热血的。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报》文章说,一位在地方政府从事信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收到的各种信访材料达10万件,70%以上是匿名信、假名信,署真名的不到20%。  相似文献   

16.
1960年3月中旬,曾涛、我、俞成仁、谭岱生一行四人从北京动身去古邑。那时没有大飞机,航线又少。我们不断地转机场,等航班花了近20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1927年8月7日,清早。汉口俄租界三教街上行人稀少,车辆不多。这时,一位个子不高、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向惠罗公司方向的一排公寓走来。在第二个门栋前,他警惕地扫视了一下周围,便机敏地拐了进去,由临街雨廊沿左边的楼梯上了二楼。他,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是来这里参加中共中央紧急会议的。为他开门的是房间的主人——苏联农民问题顾问卓洛莫夫的夫人洛卓莫娃。  相似文献   

18.
我的孩子出生后,父亲给孩子起名为“继朴”,专门注明“继朴”二字是纪念我的外公严朴同志(苏南农民运动领袖,参加过中共六大、七大。曾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副部长,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49年在北平病逝。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我很感动,觉得老人真是个高手,给孩子起名起得好,把老太太的念想摆平了。  相似文献   

19.
布敏 《廉政瞭望》2008,(2):25-27
悲:幸运儿猝死“转正”前夕 2006年11月14日晚,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申晓晶下班回到家,赫然发现丈夫何东明无声无息地躺在漆黑一片的卧室里,气氛十分诡异。申晓晶心中顿时升起不祥之感。她上前推了推丈夫,触手一片冰冷,伸手去探鼻息,竟然已经没了呼吸!  相似文献   

20.
魏健 《世纪风采》2012,(2):24-27
陆定一在中国共产党内,素有“秀才”之称,连毛泽东都经常崩“秀才”来称呼他,在某些场合,“秀才”甚至成了他的代号。所谓秀才,用在陆定一身上,大概指的是他聪明、博学、善记、才华横溢,能写一手好文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