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省家庭暴力中女性犯罪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暴力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家庭暴力中的女性犯罪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湖南省 1997年至 2 0 0 0年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 ,犯罪手段残忍 ,性质恶劣 ,女性化特征明显。犯罪动因复杂 ,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经济纠纷、生活琐事、第三者插足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她们的犯罪 ,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给亲人带来了心灵上无法愈合的创伤。女性家庭暴力犯罪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白领女性犯罪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高 ,白领女性的人数大量增加 ,相应的犯罪现象也逐渐增多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白领女性犯罪具有高层次与技术性、隐蔽性和非暴力性、情感性、组织性、极大的危害性的特点。其犯罪的原因有个人原因和社会因素。预防白领女性犯罪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3.
纵观1993年我市社会治安情况的发展变化,有几个特点十分明显.一、侵财型犯罪大量增加.1992年,侵财型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为76.2%,1993年元至十月,侵财型犯罪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已上升到78.3%.大、重特大案件中,1992年侵财案件的比例约为60.7%.1993年元至十月,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7.4%.  相似文献   

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协调的发展原则。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好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统筹平衡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结构  2 0 0 3年重庆市的GDP增长1 1 4% ,总量为2 2 5 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 9% ,总额为1 2 70亿元。2 0 0 4年一二月份全社会投资1 1 3 9亿元,同比增长为3 9 4% ;…  相似文献   

5.
女性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女性参与各类事务以广阔的机遇,同时也为女性犯罪提供的机会,女性犯罪占整个犯罪比率不断上升,对整个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提出了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广大女性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少数女性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失去了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迈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女性犯罪现象日增,犯罪手段社会危害程度渐强,已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兰州市看守所中女性犯罪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当前女性犯罪现象的特点、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违法犯罪,影响社会女性的整体形象,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尤其影响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其特点:1、犯罪类型多与家庭问题有关;2、犯罪动机较多集中在家庭矛盾与冲突;3、犯罪场所多为家庭及家庭周边环境;4、犯罪过程多经历了从受害人到犯罪人的“恶逆变”。  相似文献   

8.
中外犯罪统计学提供的数据表明:女性犯罪的数量大大低于男性犯罪。1971年英国女性犯罪占14.5%,1973年西德占17.1%,1975年日本占16.9%,1985年中国占5%。就大多数国家而言,女性犯罪率为男性犯罪的1/10。但若以等同数量的男性与女性犯罪相比,则女性犯罪的危害性远远要大于男性犯罪的危害性。本文试图对当前女性犯罪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作一探索,以求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女性犯罪率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女性犯罪由于具有特殊的心理,生理因素,其犯罪手段往往区别于男性犯罪,但却又与男性犯罪有着这样那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特殊的社会危害性。掌握女性犯罪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点,分析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探究女性犯罪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防治措施,防止、遏制和减少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未成年人共同犯罪现象突出,存在暴力倾向明显、事先预谋多、职技校学生犯罪突出以及女性未成年人参与犯罪增加等情况。其原因主要在于,道德观念淡薄,家庭教育缺乏有效引导、学校思想法制教育缺位和未成.年人之间认同感相融性强等。应强化家长的监管责任,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迟桂敏 《工会论坛》2002,8(5):27-28
莱钢集团作为特大型钢铁企业 ,现有在岗职工 3945 9名 ,其中女职工 1 2 4 69人 ,占职工总数的31 6% ;女干部 2 65 5人 ,占干部总数的 32 5 4 %。全集团科级干部 1 70 7名 ,其中女科级干部 1 86人 ,占科级干部总数 1 0 9%。女性处级干部 1 5人 ,占中层干部的 4 2 %。两级党委建立了后备女干部队伍 ,加强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 ,女干部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科级、处级职务的女干部比例偏低 ,年龄也偏大 ,40岁以下的仅占 2 2 % ;处级干部正职中也仅有 4名女性。特别是女干部在重大改革中受冲击也大。 1 997年企业精减富余人员 ,在对孕期、产…  相似文献   

12.
浅析女性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 ,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是法律侧重保护的对象。但处在社会变革环境中 ,各个阶段的女性群体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 ,对各种社会规范有意无意的逾越也日渐增多 ,从而导致女性犯罪呈现急剧增长趋势。本文从女性性别与犯罪的关系 ;女性犯罪性别差异的趋势 ;女性犯罪的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加强女性知识教育 ,提高女性素质 ,增强自立、自强能力等五条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女性犯罪和20世纪80年代相比,不仅在犯罪类型、年龄结构、文化知识结构、捕前职业结构和刑期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在犯罪形态上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为:犯罪类型以财产型犯罪为主,新型犯罪增势明显;中年女性犯罪和女性从业人员犯罪占据主导地位;文化知识的结构层次大幅提升;女性犯罪的绝对数急剧增加;涉性和涉毒犯罪增长较快等。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焦虑的社会问题。联合国的四次犯罪调查表明,整个月世纪是一个犯罪迅速增长的世纪,尤其是本世纪后如年,犯罪的浪潮席卷全球,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刑事犯罪的主体,占到了世界各国全部刑事犯罪的刀%至80%左右,个别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了80%,而且犯罪增长的势头到了下世纪还会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我国也不能例外,尽管我们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维持在65%以上。本文拟对我国建国以来青少年犯罪的两个阶段五个高峰期作出回顾,并结合我国政府对…  相似文献   

15.
自杀性恐怖犯罪是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标或恐怖效果而经常采取的一种恐怖犯罪行为。近年来由女性直接实施自杀性恐怖犯罪的数量开始明显增多,并在犯罪主体成分、犯罪手段、犯罪形式与数量、犯罪科技化程度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态势。究其根源.社会地位低下是女性参与自杀性恐怖犯罪活动的基础根源,民族主义因素与宗教文化影响是其思想根源,战乱冲突境况是其外在根源,恐怖组织利用是其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女性参与的一种有组织犯罪——传销,这种犯罪近年来在中国的女性罪犯中越来越普遍。文章将研究结果放在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讨论,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数据。然后详细地论述了案例研究的内容:一是传销的性质和中国关于非法经营的法律规制;二是女性流动人口②进入传销市场的过程及其动机;三是女性在犯罪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还探讨了女性参与犯罪的得失。最后,本文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提出了研究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国女性犯罪数量较少、占比较低,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女性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女性的社会功能是以非社会化的形式展现的,即女性的社会功能并非是因为其通过外部的社会交往所形成的,而是作为维系家庭这一社会最基本组成单位而存在的。因此,女性犯罪所造成的危害不仅仅直接作用于社会秩序本身,同时影响着社会基本结构的稳定。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犯罪的数量增加,其特征更加男性化,对于传统的女性犯罪成因的研究需立足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才能够发掘现代女性犯罪发展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内地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是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的、人数较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反社会群体。国际黑社会组织犯罪已有百余年历史 ,我国大陆自 80年代中期以来 ,在不断恶化、升级的结伙犯罪、集团犯罪的基础上 ,产生了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其犯罪活动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为了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了专项斗争。刑法第 2 94条对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了明确规定 ,2 0 0 0年 12月 5日 ,最高人民法院又作出了“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其中把“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犯罪嫌疑人人口构成的主要特点有:1、在性别上,男性占绝对的多数,但女性的参与程度相对较高,而且女性犯罪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男性与女性在犯罪广度上呈反向发展趋势。2、在年龄上,犯罪年龄集中在26—59岁之间,其中35—59岁的中年人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较少,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存在,但总体上难成气候;老年人犯罪极少,并呈现强劲下降趋势。3、在教育程度上,初中以下低学历者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明显趋弱;高中学历者表现突出;高学历者有一定的参与程度,但低于预期;在发展趋势上,低学历者持续增多,中、高学历者相应减少。4、在户口性质上,犯罪本土化现象明显,但走势逐步趋弱;流动人口犯罪突出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境外人口犯罪初露端倪,但未成气候。5、在职业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职员犯罪最为突出,而且持续增长;农民、个体业者和无业人员三种群体在经济犯罪中共同居于第二集团,并且地位旗鼓相当;工人和国家公务员很少参与。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但在当前中国,许多家庭中男女两性并未达到真正的平等与和谐。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暴力及其所引发的女性犯罪就是这种两性冲突的极端反映。制止家庭暴力、预防女性犯罪、建构和谐家庭,是我们成功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