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过程引入ADR不存在理论上的困难,美国与韩国在此方面的相关实践较为成熟。中国行政过程ADR的建构亦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对美国与韩国行政过程ADR制度的分析,中国可以在建立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多元化和效益理念、完善正式的行政程序制度、立法形成ADR适用的具体框架、提供及时的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等方面进行初步借鉴。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AD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争论 ,人们对于非诉讼程序 (ADR)已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 :即对于在国外比较流行的非诉讼程序 (ADR) ,如今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需要引用 ,而是在于应当如何使用。而司法ADR作为ADR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由于其与司法系统的紧密联系 ,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根据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效力不同,可将行政争议解决途径分为诉讼和非诉讼解决途径,但是目前这两种途径都存在弊端,因此扩大救济途径很有必要。法国调解专员制度是专门针对违法和不良的行政管理活动而设立的一种制度。研究法国行政调解专员制度并分析其优劣性,对我国在ADR机制中引入行政调解专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治理念的深入在高校管理中产生了深刻的烙印,随着学校成员权利意识的不断觉醒,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矛盾纠纷突显。在大调解背景下,应探索更为公正、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在高校内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纠纷,维护校园和谐。  相似文献   

5.
ADR指美国近 3 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诉讼之外解决纠纷的各种途径的总称。ADR在英美等国家已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在我国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 ,日常生活中争议的增多 ,ADR无疑是减轻法院工作量的有效途。我国律师在ADR中将为社会主义法律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直接的法律服务 ,及时解决民事、经济纠纷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ADR(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手段。作者在分析了我国建构ADR机制现实必要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建构我国ADR机制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7.
ADR发端于美国,是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其对社会纠纷解决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ADR的特征与价值的分析,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优势,以及与法治建设的密切关系,以期能够为中国当下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ADR,即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由于其程序简易灵活、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以及过程的平等性和互利性等特点,在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已经与诉讼共同构成一种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并与中国纠纷解决的现实需求相一致.与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相比,公安行政调解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当科学定位并合理规范公安行政调解行为,以化解矛盾与纠纷,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ADR,即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由于其程序简易灵活、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以及过程的平等性和互利性等特点,在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已经与诉讼共同构成一种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并与中国纠纷解决的现实需求相一致。与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相比,公安行政调解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当科学定位并合理规范公安行政调解行为,以化解矛盾与纠纷,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行政性ADR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功能提出了追求效率、实效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行政自由裁量权扩张的突出表现。了解行政性ADR的存在原因,建立科学的纠纷分流体制,最大限度地回应社会需求,从而实现法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行政调查不仅是事后证据的收集,还包括事前信息的收集。警察行政调查出于具体执行者警察个人的意图和判断,带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性。加强警察调查权的控制,对调查行为可能存在的瑕疵事前给予充分的重视与事后完善的救济,是依法行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不断深入,政府的职能逐渐由权能性向服务性转变,行政管理活动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交警部门是一个重要的政府执法部门,也是一个窗口单位,依法行政至关重要。现阶段交通警察在执法中出现了执法主体混乱、执法理念存在偏差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行政立法存在缺陷、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地方政府滥用权力。应采取科学立法手段和加强执法监督、提高交通警察素质等相应对策,以提高交通警察的依法行政效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不同的社会规范,法律与道德始终存在着重叠、冲突与对立.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复杂不仅仅是二者本身规范意义上的分离与重合,不同的社会科学与政治生活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精神与实体判断,法治与德治进而成为自古以来国家社会调控机制的不同选择.因此,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便扩展为政治学、伦理学、法理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的主角,并且只要存在社会规范,它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维护秩序、调控经济、市场监管、增加福利、公共服务、促进和谐等多重角色.建设法治政府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最优选择,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建设法治政府体现了依法行政重在治权的内在精神,浓缩了依法行政追求公正与效率的价值目标.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等方面是法治政府的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15.
信息社会的电子警务模式是以警务链及其信息流的价值增值为核心的 ,警务链是电子警务成功运行的指标之一。文章通过对电子警务模式中警务链产生的基础、条件的论述和价值、功能的分析 ,倡导电子警务模式下的警务链管理发展优势 ,以此来推动更深层次的警务革命和发展更高水平的警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的依法行政,虽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与行政法治文化的不成熟不无关系。深刻认识成熟的行政法治文化之于依法行政的功能,不仅利于拓展行政的类型、丰富依法行政的内容,完善依法行政的具体方式,而且是整合行政过程中各方主体行政观念的宏观方法论。成熟的行政法治文化的社会化,决定着和谐行政秩序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崇尚法制是现代社会政治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品质。法治作为政治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展现出来的重大价值和精神作用,对整个国家、社会都将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维系现代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中国当下最缺失的还是法治以及由她展示出来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法治价值转向的人性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成果,为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发展的途径和有益的经验。在西方文明内部,法治在基本理论和制度实践方面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二战以后法治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注重法治的工具价值转向关注法治的实体价值,将人的尊严与自由置于核心地位。这种转变的内在动因来源于人的本性,在根本上是对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最后十年间建立的警察与警察制度,是中国近代警政发展的开端,后历经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迅速发展,近代警察制度渐趋成熟与完备。这一阶段,是我国警察行政逐步地向职能独立化、组织系统化、行为法制化、服装统一化渐进的时期,它使中国警政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是不同于演绎性思维、归纳性思维与类比性思维的新型思维方式,是具有规则性、主体间性的对话、交流、辩论与反驳的思维过程。可辩驳性是法律知识逻辑结构的本质属性,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根本上是以法律的可辩驳性为基本前提的。可辩驳思维对"法治可能性"的证成,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上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法律中的可辩驳思维在本质上并不必然导致法治的不可能性,相反在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可辩驳思维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法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