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母親終於盼到了這一天:父親從台灣回來了?@一天又正好是中秋佳節——團圓節。半個月前,父親從台灣來信告訴我們,他將於這一天回鄕。這消息如同一場久旱的春雨灑進了我們母子兩乾涸了的心田;母親激動得哭了,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個叔叔在台灣。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我一直未見過他。聽母親講,叔叔去台灣後最初兩年,同父親通過幾封信。後來,聯繫中斷,不知生死。我五歲時,父親去世,似乎把叔叔在家鄉的往事也帶走了。母親既要工作以維持生活,又要關心、照料我和四個姐姐,擔子更顯沉重,也就无暇提起叔叔。我和姐姐們漸漸長大,那位從未謀面的叔叔却使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举步維艱,升學、工作無不受到影響。對此我們不免耿耿於懷,也對那位不知長得什麼模樣、却總是无所不在的老叔,產生了一種無名的‘怨恨’。然而,‘血畢竟濃於水’。一九七九年以來,随着各項政策的落实,我们全家人变得心情舒暢了。於是,我和姐姐們又重新憶起那位  相似文献   

3.
“小白鴿子”飛回來了! 初秋時節,離鄉四十餘載的白女士從台灣回到了故鄉——吉林省四平市。一九四八年,白女士隨“長白學校”遷往瀋陽讀書,後又南下至海南島;不久,去了台灣省?鼛啄?她與家鄉親人通了信;但一想到回大陸探親,不免還顧慮重重。有一次,在日本飛往美  相似文献   

4.
洞庭纪遊     
近兩年我一直打算到洞庭湖一帶瞭解一些華中的農村情况,去秋終於有了這個好機會。我從小愛讀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年)的《岳陽樓記》,但是直到不久前才得以償我宿願,登上這座嚮往已久的名勝古樓?妒?北宋時人,出身貧困,是個吃菜根長大成才的知識分子;生於蘇州,又葬於蘇州,是我的鄉前輩。范公祠在城西郊外譽稱“萬笏朝天”的天平山麓。我在小學裏讀書時,每逢清明佳節,放假“遠足”,實即春遊。對十幾歲的少年,十多公里的來回步行,算得遠足了。童年意境的美好聯繫,  相似文献   

5.
父親生前身在寶島做盡了思鄕之夢,直到臨終也實現不了興親人團聚的宿願;他含怨辭世後,我却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去台灣為他奔喪的機會。悲慘的話別父親是四十年前隨國民黨軍隊去台灣的?敃r,他從家門前的碼頭乘船時,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悲慘的情景。父親拉着淚水汪汪的母親,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着:“這裏到台灣用不了二十四個鐘頭,我去後會時常回來看你的,你千萬別太難  相似文献   

6.
會親記     
今年三月初,江蘇省啓東縣政协委員、台屬朱蔚接到在台湾的父親從香港發出的一封信。信中說:‘我现在在香港,准備來大陸探親,請你和女婿先到廣州華僑飯店會親。’朱蔚接信後既高興又感疑惑不解,我们家在廣州舉目無親,父親爲什麽叫我们俩去廣州相聚呢? 朱先生於一九四九年和太太到台湾,朱先生在軍界任職,太太在生産鞭炮時不幸身亡。目前,朱先生已年逾古稀,兒孫满堂,退休後在仁爱之家安度晚年,有時還弄墨繪畫,增加些家庭收入。他在台灣一直思念着大陸的親生女兒,一九八三年,輾轉和女兒取得書信聯繫,互寄照片,激起了他思親回鄉之情。當他二月底到達香港後,憂慮頗多,他想:‘過去我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監利縣政協委員裴女士的舅舅鄒先生去台灣三十多年了。自從兩岸親人取得聯繫後,魚雁不斷。後來,鄒先生不再滿足於互相通信,而想聽聽家鄉親人的聲音,兩次打電話到監利老家,與親人通話。裴女士深知舅舅的心願,索性把家人的声音录下来輾轉带去台灣。鄒先生收到後,如獲至寶,抱着录音机百聽不厭,有時聽得哈哈大笑,有時對着录音機老淚縱横,甚至晚上睡覺,也把錄音机放在床頭。半夜醒來還打開聽聽,真是魂牽夢繫。之后,鄒先生又把近年從大陸帶到台灣的錄有家人鄉  相似文献   

8.
有一首歌曲《龍的傳人》,流傳極广。作者就是台灣校園歌曲的開創者侯德健。他已於幾年前來到大陸,現定居廣州。而他的父親侯國邦仍在台灣。他專門選在龍年請父親回家鄉——四川省巫山縣探親。龍年八月一日深夜,星光燦爛,皓月東升。壯麗的長江三峽深處巫峽西口、縣城会仙橋西邊「小洋房」的曬台上,凉爽的江風吹拂,歡聲笑語蕩漾,時而發出「叮噹」的酒杯撞擊聲。席间,侯德健與年逾花甲、頭髮花白的父親,正同侯氏親人及新結識的朋友們一邊痛飲故鄉美酒,一邊暢抒胸懷。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日,也就是台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徐璐結束北京之行前往南方繼續採訪的第二天,我在北京崇文門附近的一座高層建築裏,訪問了曾經陪伴這兩位記者遊覽市容的前台灣‘國大代表’張春男先生。張先生是台灣省彰化縣人,祖籍福建泉州。他身材魁梧,著深色西裝。他爲了謀求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於一九八六年二月攜帶家眷,從台灣取道東京來北京旅居。我們見面後,他興致勃勃地談起海峽兩岸隔絕近四十年後台灣記者第一次來訪大陸的熱門新聞。九月十五日凌晨,兩位台灣記者由東京乘中國民航班機抵達北京。張先生想他們初來乍到,不辨路徑,當天中午就趕到長城飯店去探望他們。這時候,他們剛剛睡醒。但一起床,便急急忙忙不顧旅途疲勞,要立即出動進行採訪,真是新聞記者本色。於是,張先生自告奮勇地陪他們乘車參觀了天安門廣場、故宮,遊覽了王府井大街和東華門夜市。同鄉異地相逢,自然格外親切。次日中午,張太大親自做台灣風味的菜餚,在家設宴招待了兩位遠道而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四日這一天,在結束台灣海峽兩岸長達三十八年隔絕的進程中,無疑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台灣國民黨中央常委會於這一天上午通過了台灣居民到大陸探親的方案。該方案規定,除台灣的‘現役軍人及現任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親等以內的親屬者,得登記赴大陸探親’。台灣‘行政院’已原則上决定由台灣紅十字會機構擔任中間角色,協助島內居民辦理申請大陸探親事宜,‘內政部’並於第二天公布了實施細則。  相似文献   

11.
昔日荒凉沉寂的渤海萊州灣畔,如今兀立起一座令人矚目的鹽化工新城,這就是國家第七個五年計劃(一九八六——一九九○年)期間興建的現代化大型純碱生產企業——山東濰坊純碱廠。純碱被譽為“化工之母”,是廣泛應用於建材、冶金、輕工、化工、電子、食品等工業生產的重要化工原料。近年來,隨着經濟建設的發展,純碱需求量日益增多,我國的純碱生產長期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連續十幾年每年進口上百萬噸,花去了大量外滙。為此,國家决定“七五”期間建設三大碱廠,徹底改變我國長期進口純碱的局面。隨着我國純碱工業生產的崛起,這三大碱廠  相似文献   

12.
現在台灣當局終於確定開放台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局面突破了。這使我想起了首先作爲新聞記者,由台灣公開來大陸探親採訪的台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和徐璐。他們是飛越海峽的使者。他們的行動被認爲是歷史性的突破。他們的到來絕不是偶然的,可來得又那麼突然。九月十二日下午,我一進辦公室,幾位同仁幾乎異口同聲地告訴我:‘有一件緊急事要你去!’我未及弄個明白,便與另兩位同事來到社長辦公室裏。王社長告訴我們:台灣《自立晚報》記者李永得、徐璐將自費來大陸探親、採訪,希望中新社能給予協助。他們已於九月十一日抵東京,預定九月十四日到達北京。社裏讓筆者等三人去接待他們。  相似文献   

13.
近兩年來,三百名游子陸續回到故鄉安徽省歙縣探親旅游。歲月流逝,山河依舊,使他們感到親切;而故鄉的變化,又使他們感到幾許陌生。吳先生已四返故鄉。他說:“四次回家,看到故鄉年年有變化。離開歙縣去台灣時,走路又搭船;今日返鄉,乘飛機,坐火車,火車通到縣城,汽車可開到家門口。城區新樓碅?連農村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石冲村周時傑先生,收到了從美國洛杉磯輾轉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說,居住在台灣、海外的周氏族人商定,要修寫族譜,請他代為查詢故鄉周氏親属情况,並隨信寄了現居台灣、美國等地的七十多名周氏族人名單,要求一個一個查找他們的先祖世系和史迹。周時傑先生深為台灣和海外同族親人尋根念祖的赤誠之心所感動。接到信的當天晚上,他就提筆寫了回信,表示支持親人尋根,贊成修周氏族譜,原盡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張秀龍,一個追隨國民黨多年的退役老兵,帶着千般惆悵,萬縷情絲,孑然一身從台灣回到了久違的故鄉。故鄉張開雙臂擁抱了他欢?覊旅異鄉的凄風苦雨,勞燕分飛的離愁恨别,又觸動了他的隱痛,牽起了他那辛酸的回憶……一杯苦酒張先生一九一五年三月十四日出生在河北省高陽縣陳家莊一個較富裕的家庭裹。他從小就跟教書的父親讀書練字、學詩習詞,深得父母鍾愛藲q那年棄學從戎,參加了國民黨軍隊,一九四九年前夕隨軍到台灣谲娭性伟唷⑴拧⑦B、營、上校代理團長,一九五  相似文献   

16.
五月二十八日,從瀋陽機場出來的幾位台胞,其中有一位“常客”,他就是穿梭往來於海峽兩邊的台灣商人宋先生砸痪虐似吣晏钞斁珠_放民衆赴大陸探親以來,他二十八次往返於大陸、台灣,小生意越作越紅火。  相似文献   

17.
海關對回大陸探親的台灣同胞進出境時攜帶的行李物品在自用合理數量範圍內將從寬驗放,並已採取措施簡化手續,爲台灣同胞進出境提供方便。台灣同胞在每一個公曆年度內(以下簡稱‘一年內’),首次進境攜帶的行李物品,海關對其中的高檔耐用消費品,如電視機、電冰箱、錄像機、收錄音機、照相機、洗衣機或其他價值在人民幣二百元(不含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學習和生活用品,可免稅帶進其  相似文献   

18.
王福全領導的輝南參鹿製藥廠,位於吉林省的東南部。一九九○年,創建八年,該廠便以產值、利潤連續翻番的成績,名列全省榜首。幾年來,它由一個工藝簡單、品種少的企業發展成為工藝精良、劑型新穎、齊全、技術先進的現代化製藥企業,深受用戶讚譽。職工們說,在這些成就中,有着廠長王福全的心血。王福全生在長白山,長在長白山。長白山有着極為豐富的藥物資源。他自小就對中草藥感兴趣。後來長大了,無論是當知識青年下鄉,參軍當兵,還是轉業到地方工作,他始終鍥而不捨地鑽研祖國中醫藥學,决心用長白山藥材,製造出造福於人類的藥品。  相似文献   

19.
五年前的一天,一位右手傷殘的姑娘在著名畫家吳冠中的家裏,拿出一件比巴掌大不了太多的木刻向老教授請教。教授一眼就從這構圖奇特,但還很幼稚的作品中,感到作者的藝術敏感與多思,不禁由衷地讚嘆道:“很好,很好,如果你肯付出畢生的勤苦,一定會獲得藝術成就的。”這位姑娘是貴州省青年畫家王平。一年之後,在北京北海公園一個偏僻的小院裏展出貴州的幾位青年畫家的作品,吳教授又趕去看,裏面又有王平的作品,而且竟然還包括水墨、木雕、陶塑。吳教授非?锌?“丑小鴨”很快就要變成白天鵝了。王平不是出生於藝術之家,她的成長自然就更多了一層苦澀。一九七○年,十六歲的王平初中剛畢業,進入一家工廠頂替退休的父親作了一名車工。不久,在一次車床事故中,她的右手被碾成粉碎性骨折。於是她只得離開工廠開始了學畫,她學繪畫的第一位“老師”是一本《芥子園畫譜》,還有幾張不知從哪兒弄來的工筆花鳥年  相似文献   

20.
永恒的引力     
一九五○年我出生於杭州,正是新中國誕生的第二年。西湖的羣峯諸洞從小給我許多美好的幻想,陶冶了我的感情。我像飛來峯下的一棵小草,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祖國母親的乳汁,成長起來。從小學到中學,在新中國和平建設的環境中,我一直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這耠我後來從事文學創作,打下了一個較好的基礎。我的父母都是四十年代後期参加革命的知識份子,父樣從事新聞工作,母规從事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