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不服从"是政治和法律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罗尔斯继承了契约论的传统,认为在近乎正义的社会中,满足了某些基本条件的公民不服从能够规避多数裁决规则潜在的危险。德沃金、哈贝马斯等人分别尝试从不同维度论证公民不服从,他们的论证理路不一,实则殊途同归,即公民不服从是对现代民主制度的有益补充。对我国来说,讨论公民不服从有利于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形成尊重法治、信仰法治和捍卫法治的公共精神,而且,作为社会稳定安全阀的公民不服从也将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良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慧玲 《前沿》2014,(19):17-18
任何一国的良性政治运转都离不开公民的服从,公民服从不仅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真正的公民服从是公民基于相互承认基础上的自愿服从。承认理论视角下的理想公民服从,应消解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构建"承认的共同体",并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李敏 《前沿》2005,(11):166-168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学者的政治行为概念,提出公民政治服从行为的概念。公民政治服从行为既是一种政治行为,又具有服从行为的特征,是两者的交集,具有自身的特点,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公民政治服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民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可,因而政府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合理的政治制度、符合公民利益的政治产品、良好的政绩等来获取公民的服从。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国民众的权利意识觉醒,人们为维护个体或群体利益而采取行动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或"服从"公民观逐渐转向"主动"公民观,主张以一种积极和理性的态度参与社会和政治公共生活,以满足民主制度的合法性要求。"主动"公民观对美国公民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主动"公民教育理念提倡在多元化的美国社会,通过实践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公民权责意识、养成公民品格,并掌握"对话与合作"等公民参与技能。在联邦政府推动下,美国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5.
诺齐克提出的"最弱意义上的国家"理论,在国家功能的逻辑依据方面的反思是很有道理的。但以其"权利理论"为基础的国家理论本身是无法成立的。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逻辑上看,国家的功能都不可能局限在"保护它所有的公民免遭暴力、偷窃、欺骗之害,并强制实行契约等"之内,国家存在的意义不能建立在抽象的权利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是"参与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着内在的契合性,表现在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等方面。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因此应该从国家制度、基层政治、社会自治三个层面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民社会与刚性社会结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靖  王成祥 《思想战线》2011,(Z1):320-322
"滇池卫士"张正祥事件曝光之后,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人们掀起一场公民环境权的论战,"打假斗士"王海事件引发人们对消费权的讨论。公民环境权、消费权意识的觉醒都是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而社会上讨论的公民社会和公民权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一些公民社会的专家的理论梳理来对公民权和公民社会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结合中国"刚性社会结构"提出公民社会可作为我国刚性社会结构减压阀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公民财产权体系是一个历史生成的过程,随着国家福利职能的发展,公民"新财产权"改变了传统公民财产权的价值体系,并对财产权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修改和补充。新财产权成长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全部征象。新财产权在我国也已经历史地生成,具备了私用性、自己给付性和生存保障性等特点,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新财产权需要宪法的关注和宪法对公民财产权正当性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送"不作为"锦旗并不违法,但其维权方式却欠妥。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送"不作为"锦旗亦属于公民批评和监督权利范畴,不应被认定为非法游行、示威。退一步说,即使是非法游行、示威,也达不到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拒不服从解散命令"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犯罪基本构成要件。公民表达诉求既要合法,也要合理。送"不作为"  相似文献   

10.
<正>立法为民的理念提醒我们,立法中的公民有序参与需要制度保障,法的正义需要公民的认知和认同,法的权威需要公民的遵守和服从政治学中的"塔西佗陷阱"是指当公权力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同样,立法也面临  相似文献   

11.
公共决策合法性证成——论复兴同意的审议民主之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林总总的政治学说中,合法性理念是一个久谈不衰而且常谈常新的话题。一项公共决策做出之后,国家何以拥有权力强制公民服从决策结果,公民又有什么样的义务服从公共决策的结果呢?这便是合法性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采取规范的研究路径来阐释同意是合法性的归依。相对于自由民主中同意的危机来讲,审议民主复兴了传统同意理论,担负起拯救合法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白族的历史与文化经历了乡土起源、地方传统形成与发展、国家公民身份建构三个阶段,白族也由地方一族发展成为国家公民,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对接,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与发展。"白族模式"为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国家繁荣稳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3.
甘永宗 《桂海论丛》2013,29(5):111-115
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亟待具有公民精神的积极公民。公民精神的现实样态存在着理论层面的"匮乏"共识与危机刺激下"集体顿悟"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以实证探究基层自治场域中公民精神的真实存在样态,并依从中国语境对公民精神成长样态及建构模式等进行反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嬗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远英 《前沿》2008,(11):22-27
公民社会是一个纯粹西方的话语,它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当前,中国理论界正在兴起关于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由于中国缺乏有关公民社会问题方面的理论资源,所以引用和借鉴西方丰富的公民社会理论资源来规范相关理论研究并指导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就成为我们理性的选择,因此,研究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公民社会在西方的古典含义,近代含义以及现代以来的含义,并对他们进行了评析;希望能对我们准确全面把握西方公民社会理论有所帮助,能对我们在国内进行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冯道军 《求索》2014,(8):112-117
在哈贝马斯眼中,"公共领域"理论的载体依托于公共利益,通过休闲吧、图书馆、学术沙龙等为载体形式将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建构一种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权力领域之间的公共交往与公共舆论空间及话语平台,探究如何维护和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及公共利益的生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当中牵涉到公民社会建构的重大工程,而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彰显的对公共权力合法性批判的精神特质,为公民社会所需公民精神之涵养以及民主意识之化育提供渠道。基于此,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当代论域及其归宿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必将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民是社会成员的法律身份,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反映.没有公民意识的主体自觉,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对公民意识的重视.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正步入新的历史起点,主要呈现为公民意识教育的新发展、新视野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立"新"除"弊"的政党制度,是服从和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政党制度。从根本上看,新型政党制度以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实践历史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科学发展为指引,以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文化的一以贯之为根基,蕴含着一条贯穿始终的"中国逻辑",具有显著的中国风格、中国气象、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以"善治"为目标的现代国家治理,其理论根基是建立在国家与公民、政治共同体与个体之间关系基础上的。作为一个"动力概念",公民身份的理论意蕴体现在对个体与共同体、公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关照,因此能够作为考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视角。在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主体与结构上遵循"以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协同合作治理"逻辑;在治理机制与方式上遵循"公共理性、民主协商与法治化治理"逻辑;在治理效果与评估上遵循"实现正义的政治社会秩序,共享发展成果"逻辑。遵循以上逻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在于以公民本位的多中心治理为理路完善国家治理格局;以公民身份权利深化拓展为目标构筑国家治理体系;以决策中的民主协商实践为依托优化国家治理机制;以推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为导向改进国家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孙天明 《创造》2008,(12):54-54
在中国作家里,金庸拥有最多的读者。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庸小说。然而,金庸的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是平民文学的大师。也不只是因为他是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更关键在于,当古典中国的“庙堂”背弃了“历史正义”时。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江湖”,在那里。“侠”的精神就是“不服从的精神”,这既是寻找“历史正义”的一个通道,也是迈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精神接榫。  相似文献   

20.
海子 《人权》2013,(1):46-49
美国人权教育根源于其悠久的"人权立国"民主政治历史传统,通过公民教育中的社会学科教学予以实施,其常识、理论和价值观统一于美国精神。美国人权教育有较为完善的公民教育评价体系,体现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统一,把对理念、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和塑造放在与人权知识的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