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一些尚未掌握实权的非领导干部和党政群机关的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谈论反腐败这个话题时,常常要说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人无职无权,想腐败都腐败不起来。”这句话乍听起来确实有道理,因为腐败常常是与职务、权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无职无权的人一般是难得沾上边...  相似文献   

2.
就腐败的主体而言,有两种人的腐败:一种是“大人物的腐败”,另一种是“小人物的腐败”。官大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算是“大人物”,没有定论。所谓“大人物”,总是相对而言的,像陈希同、王宝森这样部级以上的官自然算是“大人物”了。有一些地区性的属于处级、科级的官,他们的官按级别来算,实在是不大的,但是,在当地来说,却权倾一方,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领域对资源有绝对的支配权,因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贪什么就贪什么,权力实在是大得很,谁都惹不起,谁都想巴结他,这样的官也可以列为“大人物”。不过这样的人属于“地方级的大人物”。  相似文献   

3.
孟德斯鸠有一句精辟的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教授阿克顿也曾直言:“权力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沈阳“慕马”案件中,我们发现,被依法处理的腐败官员中,涉案领导干部多达106人,而且大多是  相似文献   

4.
“普及腐败,成行成市”,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广西“第一贪”和“腐败街”的真实写照,几欲是新科腐败在疯狂地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腐败,成了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市场经济转制过程中,界点体制不及防范、又有机可乘的经济行为;之所以中国的“腐败经济”现象有日益扩大之势,除了体制的空隙待补之外,那就是有相当一些人,在专司其职、乐此不疲的“经营”着“腐而未败”的业务……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开展的党员干部警示教育中,听到一些清贫或不景气单位同志的抱怨,说他们这些“清水衙门”和“清水岗位”的人没有必要搞什么警示教育,他们个个清清白白,想搞腐败都没有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清水单位”和“清水岗位”一小部分人不健康的思想和心态。   这些人工作在较清贫的单位或岗位,待遇不好,眼红一些有权有钱的单位和岗位,势必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由羡慕、攀比、嫉妒,进而上升到渴望、欲望、邪念,最后形成一种消极的腐败思想。“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免疫系统一旦被破坏,很容易感染病菌,侵蚀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但是有些地方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近年查处的“腐败窝案”现象,表明腐败已由单个的人或单个的事,发展到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形成了带有一定社会性的问题。 编织网络 难解官场“ 千千结”“腐败窝案”的最大特点,就是腐败分子勾结在一起,形成一张“腐败网络”。他们互相包庇,狼狈为奸,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几百人;小则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则一个系统、一个地区。当前,“腐败窝案”有以下几种形式:“地区…  相似文献   

7.
“裸官”现象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那些搞腐败的贪官言行,就会发现这些贪官最“恨”腐败。他们和正派人一样对“腐败”嫉恶如仇。如果再细分一下,他们“恨”腐败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们的腐败行为还没暴露前。这时,他们“恨”腐败是为了掩盖他们搞腐败的罪行,是为了给他们的丑恶嘴脸涂脂抹粉。他们这样“恨”腐败,也是为了欺骗正派人,给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你会想出一百个一千个贪官来,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头上。据说胡建学案发前任泰安市委书记时,大小会上给下级干部们大讲特讲的经典就是繁体字的“钱”字,即“金”子有两把“戈”(古代…  相似文献   

9.
“树有根,水有源”。如果说,腐败是“毒草”,那么要彻底铲除它,就必须找到它的根;如果说,腐败是“祸水”,那么要彻底治理它,就必须找到它的“源头”。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要求。是巩固执政党地位,永保党的先进性的关键。那么,究竟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近年来,我结合工作实际,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强化教育,从思想意识上“断源”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头脑中的腐败意识,是产生腐败行为的总根源。要想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根除腐败,就必须着眼防范,通过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  相似文献   

10.
美在清贫     
“清贫思想”这一文化传统已经广泛地被普通庶民所接受,虽然在任何爵代都有同样贪婪、奢侈、沽名钓誉的人,但在普通庶民眼里,无异是些腐败和恶俗的小人。  相似文献   

11.
所谓“掠誉腐败”,就是某些领导利用自身权力优势,把本属于他人的荣誉通过“正常程序”掠为己有。而时下的“掠誉腐败”现象,不仅在一些地方非常普遍,也已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甚至都有点见怪不怪了。故而,那些热衷“掠誉”的领导一旦掠起誉来也就脸不红,心不跳,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12.
蔡恩泽 《西部社会》2002,(4):39-40,47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剖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从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大权独揽的专权者“香销玉殒”中,我们能从中窥视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杜斌 《半月谈》2003,(12):46-47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反腐工作重点在抓“大案要案”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一些似乎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职务犯罪现象。记者在调研中,不少专家指出,反腐工作绝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分,“小人物”的腐败造成的大危害不可忽视,大小腐败都要反。  相似文献   

14.
在反对与抑制一些国家公务员腐败行为的一些措施上,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综合治理标本兼顾的总策略下,以制度防范为中心,以法律防范为保证,以教育防范为基础。但是从一些宣传和舆论内容看,有的观点存在绝对。片面和主观的倾向,容易造成误导。道德教化万能的误导有人认为制度再好也要人来制定和操作,因此道德修养是防止腐败的关键。这是一个良好愿望,但从现实性来看却难以让人放心。强调道德自省和教化育人作为一种约束手段是必要的,但却是有条件的。不可将其强调到不切实际的程度。追求运动效应的误导从“三反五反”到“四清”运动,…  相似文献   

15.
“腐败”这一概念是反腐败理论中最基本的范畴,是构建反腐败理论体系的“细胞”和“纽结”,也是我们制定反腐败原则和对策的理论始点之一。当前对于什么是腐败的界定,可以说不是十分明确和清晰,造成一些边角腐败缺乏打击的依据而任其泛滥。理论界对腐败的定义有以市场为中心的界定,有以权力为中心的界定,也有以利益为中心的界定。角度不同,解释也不同。一是从经济学特别是以市场关系为取向来界定腐败,认为腐败实际上就是一种寻求经济租金的活动,即以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利润。该定义的合理性在于揭示了资源分配过程中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人们较多地关注官员腐败,而实际上我国现阶段的隐性腐败更可怕。隐性腐败有四类:一是“寻租性腐败”,具体表现为价格双轨制、经济特权和经济垄断权、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以及政府对某些地区或集团的“优惠政策”。二是“地下经济腐败”,指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其产值和收入未能纳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经济活动,如走私贩私、毒品生产运输、黑市等非法活动,及私下交易、现金交易、劳务交易等一些未统计的地下经济。三是“税收流失性腐败”,指违反公平竞争的各种合法性税收减免与海关…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要贯彻十六大确立的战略方针,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一、强化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这已被国内外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反复证明。从目前查处的一些腐败大案、要案看,腐败的产生都是由于缺乏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治…  相似文献   

18.
一、“用人”是杜绝腐败滋生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用人”要看“德”,“德”比较好的人,他的思想境界比较高,对自己做人的要求比较严,自律能力比较强,能经得起诱惑,抵挡住腐败。 二、“建制”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的“环境”和“土壤”。在制定“制度”时,应想到哪些环节上会产生腐败,应有配套的监督执行的硬规定,从根本上和客观上提供了不易产生腐败滋生的条件。 三、“监督”是制约权力、制约腐败的重要环节。这是一种用一定的法律形式、用行政手段来规定的,官方不叫你“监督”不行,执行监督者不“监督”也不…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存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关系疏远了,也构成了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如果听任腐败现象蔓延,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根治腐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社会主义能够根治腐败。(1)共产党的先进性赋予党一种自我净化能力,这是克服腐败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把党的团结看作是夺取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和“最重要的基础”,视为我党“无价之宝”。实践经验证实党的团结关系到党能否…  相似文献   

20.
慎言“误区”朱其高近年来,“误区”一词使用较滥,一些探究“误区”的文章也并非都是正确之言。所以,应当慎言误区。比如,有的文章在探讨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认为,现在在用人上存在一些误区,不敢起用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建议要大胆起用一些“两头冒尖”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