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精神”与文化情结上海社科院经济所程念祺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已不断见诸各种报刊。对“人文精神”这样的大问题,各人有不同的见解,是不足为怪的;各抒己见,这也是为学之道。问题一时难以廓清,尽可以慢慢来;话有时讲得刻薄一些,只要还是在讨论问题,未必...  相似文献   

2.
从终极关怀回到现实关怀──“人文精神”讨论与红卫兵理想主义反思刘怀昭近一两年,但凡读读书报的人都对诸如“人文精神”、“知识分子的使命感”、“终极关怀”,以及“失落”、“精神家园”等词耳熟能详。这些话题大致覆盖了近一两年来知识界的热点,而最近几期《读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化”已成为新时代构造、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根本特征,“数字化生存”也已成为数字化时代个体和社会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典型概括和表达,因此,如何认识数字化境遇中的人文精神就成为理论界探索的前沿、热点问题。2002年12月17日—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数字化与21世纪人文精神”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60余人,对数字化境遇中的人文精神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数字化与人文精神的关…  相似文献   

4.
是“戏谈”还是“实谈”复旦大学历史系杨小川编者按: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是1994年思想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本刊也就此发表了若干文章,参与了这场颇具影响的学术讨论。原本想稍涉即止,不意讨论文章源源而来,有的还涉及本刊已发表的文章。为不辜负广大积极关心...  相似文献   

5.
新理性:新启蒙及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学术思想界曾掀起过新启蒙和人文精神讨论,时至今日,又涌现了新理性研究,它们在我国思想史上都留下了一抹印记……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缺陷80年代初,因否定“文革”的现实政治使命的迫切要求,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仓促之间拾起了西方17、18世纪的古典人道主义武器,批判历史强加于中国人的非人道的罪恶,试图树立起一个大写的“人”的形象。然而,仅仅5、6年之后,这场运动便淡化了。由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迅速意识到古典人道主义理性至上以及神化人本身等一系列缺点,总结出“摧毁一个迷信的异己的神却重塑一个理性的内在…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讨论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刘安海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商业文化迅速崛起,文学、艺术以及其他人文学科诸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中国文坛由原来反左和声讨“文革”罪行结成的“契...  相似文献   

7.
超越“后殖民主义”语境的有益尝试姚新勇(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自1993年底以来的“人文精神”大讨论,1995年以“张承志现象”为重声、收场戏之一,而在一片肤浅的喧哗声中草草结束了。今天我们旧话重提再谈张承志,首先就需要检讨我们的基本出发点,而不致于...  相似文献   

8.
王红 《淮海论坛》2011,(3):39-41
一、医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内涵 当前,“人文关怀”、“医学人文”等名词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医学人文精神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仁者,爱人”,尊重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对所有的病人都应一律平等对待。在西方,一般认为比较系统的医学伦理规范源于《希波克拉底誓言》,强调医疗行为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这也体现了古代医德中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个不容回避的迫切课题在世纪之交,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人心,而社会生活越来越趋向通俗化、现实化的今‘天,作为一个特区的公民和文化人,我深刻地感到建设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文环境,不同于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来在国内报刊讨论得很热烈的“人文精神的重建”。由于海南处于大陆边缘地带,汉儒文化传统的积淀不深厚,人文精神相对来说也就比较稀薄,所以不存在“重建”的问题,而主要在于“建设”。海南的人文环境建设,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文”,即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韩东屏有关“人文精神”失落的话题,已在我国知识界引起热烈回响,有人告警我国的人文精神正在失落;有人则反讥这是学者矫情;还有人则以为:我国从无人文主义传统,何来“失落”之说?此处姑且不论上述观点的孰是孰非,只想指出:“人文精神”这个陌...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句,引入现代汉语,即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位,从而折射出国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如煌煌火炬,烛照着国民的心灵,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中科院院士杨叔之先生的这段话,极精当地说明了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的至关紧要。完全可以这样说,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自2006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开展《市民守则》讨论修订活动,大力弘扬“开放兼容,创业创新,诚实守信”衢州人文精神,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对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向华 《求索》2013,(6):121-123
本文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弘扬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补益当今存在割裂知识弊端的“学科教育”或“专门教育”,通过充分挖掘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并将其转换为大学“道德个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推进为我国大学的人文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科学独断论的极度扩张和工具理性的强势渗透是当下人文精神失落的重要原因 ,但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多有“呼唤”少有“建设”、勤于“呐喊”而疏于“构筑” ,没有将讨论继续理性地引向深入。而要建构一种符合人性发展要求的当代人文精神 ,我们必须要秉持一种新的科学理性精神 ;要合理处理好人性中“有限性”与“内在超越性”的矛盾 ,并使两者之间始终保持必要的张力 ;要具有世界视野 ,并始终保持其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呼唤“超批评”华东师大文艺学研究生铁舞华东师大文学所副所长夏中义○铁舞:当下批评界似比创作界热闹。譬如,继“两王之争”(即王彬彬与王蒙之争)后,有人提出目前亟需一种“不宽容”的批评;又听说北京批评界对上海提出的人文精神讨论颇有异义;至于对90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6.
“将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是很重要的话题,与此相应,“将人文精神注入我们的科学”也是很重要的话题。因为目前我们的文化中确实需要更多的科学精神,而目前我们的科学中也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面对自然与精神的技术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生态危机来自社会生态危机,正是有了“文明”,自然生态危机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在寻求救治生态危机时恰恰用“文明”作为救治“手段”,表明人们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中。人文精神靠技术理性辨证地发展;技术理性在人文精神中物化、异化,目的、手段及其功利主其要素。自然技术化、社会技术化、人性技术化正是地球人类全面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表现。  相似文献   

18.
“福建精神打破了八闽各地人文精神的藩篱,成为一方精神统领,对于引领和照亮普世心灵,渲染城乡人文精神,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均有不可估量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一词,源于周易“观于人文以化成天下”句,引入现代汉语,即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奠定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品位,从而折射出国民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有如煌煌火炬,烛照着国民的心灵,为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在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大讨论后,尽管遭遇商品市场的重大冲击,仍然顽强的存在着.在21世纪,人文精神在文学批评领域主要体现在生态批评中.生态批评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遭到人们的误解.事实上生态主义是人文主义在当下的一种体现,其宗旨仍是“为人”,它通过后现代的“解构”实现其对于“科学理性狂热”的颠覆,并形成了与自然如何相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