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有关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应学习领会习近平有关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握共性与突出个性相融合、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协同创新与教育宣传相契合等基本原则,从抓实主体、搭建平台、拓展渠道等方面推进革命精神的实践,深化人民群众对革命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促使革命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行老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而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革命老区黎城就是太行精神的培育与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后,黎城老区赋予了太行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一伟大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以及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时期创立的、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彻底胜利和顺利实现历史转变的伟大精神。其科学内涵具体表现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团结群众、实现统一的民主建国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赶考”精神。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在当年顺利实现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保障。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长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中培育了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的太行精神,这是长治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独特政治优势和不竭力量源泉。在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中,要着重发挥革命老区革命遗址多、英雄模范多、光荣传统多的政治优势,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永葆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和传承,使革命精神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特定领域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井冈山精神到延安精神再到大庆精神,它们产生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以及时代价值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缘起,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演进,而大庆精神则是中国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这些伟大精神,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是引领新疆发展的精神旗帜。该文主要阐述了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的科学内涵;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共性研究;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的差异性研究以及研究新疆精神和兵团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和长征的出发地,同时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省份和新四军的策源地。把握我省深厚的革命历史资源,加强老区宣传,弘扬老区精神,对于进一步发扬老区的优良革命传统,增强老区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革命精神。本文阐明了中国产党人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它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旨在说明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的众多革命精神际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勤劳智慧的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了包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在内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是"红船精神"在山西的继承和发展,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必须大力弘扬右玉精神,使之成为建设美丽山西的强大精神力量。右玉精神是"红船精神"在山西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11,(12):30-32
近些年来,研究和弘扬革命精神的活动蓬勃发展,成果丰硕。许多专家学者也都在革命精神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90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研究总结,将革命精神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然而,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方志敏可说是研究中国革命精神的开拓者、前驱者。他英勇就义前所作的文章《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开创了研究中国革命精神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和传承,使革命精神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贝  黄翠茂 《世纪桥》2024,(1):8-10
梅山革命精神是琼崖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革命史上不朽的精神丰碑。“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中心,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是梅山革命精神的精神内涵。梅山革命精神是琼南地区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实践斗争中形成的,其生成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当前,海南自贸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步伐已进入深水区,在此背景下,厘清梅山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研究梅山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增强海南文化自信,丰富海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俊华  周勇 《探索》2013,(1):126-129
文化传播学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精神文化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精神文化具有延续性,常通过文学、艺术、文物渠道进行传播,当时的文献、歌曲和诗词都显现出两者的共性——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群众路线、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时的诗歌和报刊文献也体现了长征精神的独特内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岩精神则是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5.
苏志国 《党史博采》2013,(12):21-22
西柏坡精神包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今天,西柏坡精神已成为社会主义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体同源。它发端于党坚持真理信仰初心使命的确立,孕育生成于党坚守初心、践行初心的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的百年锻造,是党的光荣传统内外精神品格与精神品质的有机统一。其铸就的路径在于:顺应时代潮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性政治本色,坚持正确对待“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以始终保持大党革命信仰初心不改为追求,以始终保持大党革命理想信念不灭为支撑,以始终保持大党革命纪律挺立不败为保障,以始终保持大党革命使命担当不停为进路,以始终保持大党自我革命不止为品格,以始终保持大党人民至上情怀不变为旨归。中国共产党在实事求是解决自身存在问题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历史演进中引领和凝聚人民力量,铸就起百年大党内在坚强的革命精神,永葆蓬勃朝气和强大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巩固和发展苏区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培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总结苏区精神研究的现状,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革命精神三个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于当下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秋收起义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起义体现出的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和实事求是的秋收起义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毛泽东作为秋收起义的领导者和核心人物,在秋收起义精神的形成过程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钟小明 《党史文苑》2012,(16):36-37
广昌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在广昌这块红色的沃土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和中央红军不仅建立了历史的丰功伟绩,还给我们倡导和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区精神。在国家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莅临广昌,就广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际,作为生活工作在红色故土的一员,进一步深化对苏区精神基本内涵的认识,以苏区精神为动力,扎实工作,对于建设和谐幸福新广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精神品格和精神气质。凝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希望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及其凝练的研究,能够引起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关注,能够有更多的人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