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与市场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明确各自的职责。我们既不会追求小政府大市场,也不会以政府排挤或压制市场活力。公共事务的治理将有赖于整个社会中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
人往低处走     
孙睿 《中国减灾》2011,(6X):41-41
<正>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种心态:低调。低调,是自然、平和、不争,但不能是为了低而低,故意太低,就是造作。低调,不是无为,是不显摆。靠谱的都低调,忽悠的才高调;靠了谱,又何必忽悠?  相似文献   

3.
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所谓好的环境,主要是适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环境。中国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生动地表明了先贤对良好环境的追求。如今,就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来讲,都希望国家和平、社会安定,而不是战乱不断、动荡不安;都希望自己的周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而不是乌烟瘴气、荒山秃岭;都希望食物洁净、吃喝放心,而不是吃了中毒、喝了生病;  相似文献   

4.
提高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这“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有赖于“两课”教师善于将自己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人格魅力和广博的知识根植于学生的记忆深处,即追求教育教学的艺术性,追求教育教学的意境,追求“两课”教师将自己的人格素质升华为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公安警察院校承载着为各级公安机关培养、输送后备人民警察的重任,人才质量关乎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机关执法、服务能力与水平,在构成人才质量的诸要素中,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审美追求乃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任务的达成则有赖于实施有效的公共艺术教育。公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而在于提高其对美的感受力、鉴  相似文献   

6.
人生在世,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里。所谓好的环境,主要是适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环境。中国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生动地表明了先贤对良好环境的追求。如今,就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来讲,都希望国家和平、社会安定,而不是战乱不断、动荡不安;都希望自己的周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而不是乌烟  相似文献   

7.
公平,效率与人的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都不是最终目的。人们不是为了效率而提高效率,也不是为了公平而追求公平,在公平和效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范畴在起作用,这就是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杨金刚 《桂海论丛》2004,20(5):73-75
对民主的理解我们要走出以下五大误区:民主不是“为民求主”、“为民作主”,而是人民作主;民主不是多数压制少数,而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主不是否定个人,而是弘扬个人;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不是追求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9.
“与以往移民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并且是可以预知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0.
王杰 《政策瞭望》2008,(8):56-56
人处在社会之中,应该怎样对待物质利益?传统的儒家思想并不一概否定人的欲望,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种追求不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协调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而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要建立在伦理的基础之上,从而使制度在设置、构建和运行过程中都蕴含道德合理性,并体现伦理的价值性。这也恰是制度伦理研究的任务。由此可见,制度伦理与和谐社会存在着价值追求上的同构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因此,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将对和谐社会构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做科学工作的乐趣已经存在于工作之中,得到外界的承认是第二位的事情,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是为了科学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得到承认而工作。邹承鲁搞科学是为了科学进步,不是为了追求名誉、地位、金钱。邹承鲁你要是老想着在科学上出名,那就永远做不成一个好科学家。邹承鲁一个有成就  相似文献   

13.
追求     
悬念与追求会产生一种美的境界。有的美学家认为,哲学、艺术的真谛,都在于不断地追求真善美,而不是占有它们。实际上,美是不能被占有的。由此,我联想到《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实.  相似文献   

14.
崔增富 《前沿》2007,(2):32-33
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不是简单、自然地对应和一致的,把科学的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是一个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它有赖于主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伦理精神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精神既是实现公平的保证,也是追求效率的动力源泉,更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均衡的支点。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是一个经济学的难题,对其支点的寻找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最终必须有赖于人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质规律,它的核心是人生观而不是本体论或认识论。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人的生活,讲究生活的趣味,以其独特而浓郁的生活趣味———自然、理想、追求与精神等趣味,使自己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区分开来,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并将继续在人类的实践中发挥持久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维护警察尊严是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非警察职责而无奈作为、民警自身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社会民众对警察的无理评判等,是警察尊严容易受损的主要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有现行公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公安机关高调承诺难以兑现、警察队伍面临严峻信任危机、一些人员存有“仇警”思想情绪。维护警察尊严,有赖于依法行政的推进,有赖于民警执法权威的保护,有赖于公安自身形象的提升,有赖于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人从内心来说是追求快乐的。旅游就是人们追求快乐生活的一种方式。而对于中青旅新疆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新疆公司)的员工们来说,工作着又何尝不是快乐呢!这个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人民的梦想就绝不是天方夜谭,而只能是吃穿住行、教育就业、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民生追求。  相似文献   

20.
从侦查实践角度看犯罪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对犯罪本质、犯罪原因等的本体论追求 ,是犯罪客体化的产物。这种追求是社会犯罪文化观的一种知识层面的表述 ,并不是犯罪学科学化的基础。从刑罚实践的历史进程看 ,犯罪作为刑罚实践的一个环节 ,构成了刑罚实践的手段 ,而不是脱离刑罚实践并与刑罚实践相对峙的外在的自在事实。因此 ,犯罪体现了刑罚实践的结构性特征 ,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