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民主》2017,(7)
<正>前几日,画家盛姗姗从美国写信来,约我为她的父亲草婴先生写一篇纪念文章。30多年前,我刚从大学毕业,分在《萌芽》当编辑,盛姗姗是《萌芽》的美术编辑,我和她有过一段同事的经历。当时就知道盛姗姗是翻译家草婴的女儿,也知道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英文,准备去美国留学。盛姗姗从未和我说起过她的父亲,但草婴这两个字,在我心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因为,从小学时代开始,我就读过他翻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周恩来同志1944年主持修改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党,我军新民主主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作了全面的回顾总结,尤其是对当时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作了深刻分析。最近,我重温这篇重要文献,联系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些感受,略陈于此。(一) 《报告》在充分肯定当时成绩的基础上,把我党当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弊端,概括为四种作风,即“形式主义的作风、平均主义的作风、空喊的作风与孤立主义的作风”。所谓形式主义的作风,是指  相似文献   

3.
赵仁近 《慈善》2021,(2):23-25
人生在世,有一些事情过了一个阶段,也许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好像从未经历过;然而,有的事情,做过之后,尽管时光流逝,过了很久很久,却从来不会忘记。2002年1月4日起,我曾在《慈善》杂志社工作了四年,这四年里我主要工作就是把杂志新开辟的“素质教育之花”栏目办好。主编当时给了我一些读者投寄的稿件。这些稿件,就是我编辑“素质教育之花”栏目的素材,也是我在《慈善》杂志社编辑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年已70岁的退下来的农村干部,贵刊第27期“热点观察”栏目刊登的《谨防农村出现“政治空白”》一文,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是一篇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好文章。这篇文章实事求是地报道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财政上的实际困  相似文献   

5.
<正>"亲爱的爸爸,十一年了,我不知在默默中给您写了多少封信,我既不能让人知道,又没有可投之处,可我却不停地写,不停地写……写在纸上的我不得不一封封毁掉,可写在心上的却铭刻得越来越深。"1978年12月,《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在《人民日报》发表,一位女儿对父亲那刻骨铭心的思念,感动了全中国,也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陶斯亮,她是陶铸和曾志的独女。去年,本刊创刊30周年之际,在采访老同志谈杂志创办经过时,记者得知陶斯亮的母亲曾志,与邓力群、袁宝华等一同担任过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相似文献   

6.
谢云 《瞭望》1988,(Z1)
资华筠的《舞蹈和我》,在《人物》杂志连载之初,就吸引了我。文章是从她的童年写起的,我很惊异于她对于近40年前的那许多动人的细节和童稚的心灵,竟能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现在这篇长文,经过补充修改,已经作为一本自传呈现在我们面前。重读一过,仍然觉得那样富于魅力。《舞蹈和我》记录了作者向着艺术高峰攀登的脚印,或深或浅,或轻快或沉重,甚至停滞不前。舞蹈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一向喜欢自己动手起草报告、文件,甚至新闻稿。1958年他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明确提出:“不可一切依赖秘书”。这句话是对当时领导干部作风现状的折射,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警醒。最近,笔者常听到一些秘书抱怨:“领导学习一篇文件,我就得给写一篇心得体会;领导是不学不行,我是不写不行”。这说明有些地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靠“材料闯关”、注重“稿好”忽视“搞好”的形式主义倾向,也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四风”问题根深蒂固,习惯于“甩手”,不愿于“操手”。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吴营洲 《各界》2011,(9):90-92
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也说知识分子的妻子》,其中谈及“老舍之死”。当时我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有太多的理由,要从今年夏天的极端高温天气中,思考些问题,感悟些事理。 从7月5日至9月7日,申城累计日最高气温超过36摄氏度以上的连续高温天气已达40天!生活在骄阳似火、热浪灼人的酷暑中的人们,谁能没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呢? 有位文友写了篇题为《苦夏》的文章见于报端,又一位文友与之唱对台戏,写了篇《乐夏》登在报上,我看写得都言之有物、有理而且有感情,这夏天的苦乐酸甜是值得玩味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举着邓小平理论旗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 ,广大干部群众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已经出版发行200期了!作为贵刊通讯员 ,我向全体编辑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 ,并致以深深的敬意。从1984年第4期开始 ,我先后在贵刊发表文章21篇 ,曾被贵刊评为优秀作者和优秀通讯员 ,并有数篇文章在贵刊征文中获奖。我工作中的进步和收获是与贵刊的不断启发与鞭策分不开的。纵观这200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感到她在同类期刊中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平。从政治方向上看 ,她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遵循党…  相似文献   

11.
话剧《风雪夜归人》写于四十年前的一九四二年,当时已接近于抗日战争的后期。在这之前我已经写过的两个剧本都是表现抗战题材的。 《风雪夜归人》的剧情和主题都与抗战没有关联。虽然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钳制舆论、镇压民主运动日益专横;禁书禁戏,逮捕抄杀,形势十分险恶,但我避开了现实题材并不是由于政治的原因,而是自己在生活当中进行了较长时间深入思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杂志已经创刊30年了。当初《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刊时的情景,总像是昨天的事"。采访中国政研会离休干部吴素娟时,她这样对记者说。"我是最早到研究会的"1982年12月份,时年已经50多岁的吴素娟从《工人日报》来到了国家经委。当时中央准备召  相似文献   

13.
难忘师生情     
<正>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不知不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已陪伴我一起走过15个年头。回顾我订阅这份杂志的这些年,可以说,她是我补充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好老师。认识这份杂志,是在2007年。在一次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介绍经验的同志向大家推荐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称赞她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老师”。本着向优秀代表学习和对“老师”的钦慕之情,我马上订阅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从此与这份杂志朝夕相伴。写作困顿时,我会翻看杂志找找灵感;工作闲暇时,我会翻出杂志细细品味,探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事业迷茫时,我会通过学习杂志里的有关文章,坚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可以说在成长最快的那两年,杂志成了我真正的老师,她与我形影不离,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4.
墨随堂心迹     
林阳 《民主》2014,(10):F0003-F0003
<正>上世纪60年代初,还在上幼儿园的我让爷爷牵进书法之园。写得好,给一分钱,我尝到了什么是鼓励。爷爷端庄秀丽的楷书让我以为这是全世界最美的字,爷爷在历史博物馆写文字说明也是我向小朋友炫耀的资本。"文化大革命"初期,天下大乱,家中也不能幸免。在家人仿徨不安时,我的心早已飞向院里拍三角、玩冰棍棍儿的小朋友。此时,家里要求我每天放学用小楷写一篇文言文《愚公移山》。因为心里长草,字写得潦草,万分疼爱我的奶奶打了我一戒尺。我从此懂得,学习成绩固然重要,态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我撰写了一些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论文,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省《宣传动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市《社联辑刊》、《思想政治工作通讯》等刊物发表了十三篇,一些论文还参加了省和东北三省十五市理论讨论会的交流。我还给市和部队师局级以上单位作报告十余场。探索与研究的实践,使我有了这样一些体会: 一、热爱是老师。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在部队工作了三十五年,当兵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哺育。一九四九年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我  相似文献   

16.
四月十日至十二日,郑州铁路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召开了首届年会。会上传达了全国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精神,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了一九八六年的研究任务;修改了研究会章程,增补了研究会常务理事和理事;会议还评选、表彰了二十九篇优秀论文。参加会议的有研究会全体理事、各级研究会的代表和部分工厂、院校党委负责同志。河南、湖北、陕西省委宣传部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负责同志,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筹备组的负责同志,也出  相似文献   

17.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副教授》一文,给了我灵魂深处强烈的震撼!这也是我困惑已久的问题——知识分子,你的论文该写在哪儿? 我以为,写论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发表,主要应该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扪心自问, 二十多年来,我发表及获奖的论文数十篇,却没有一篇是“写在大地上”的。而是写在了为晋升职称的空谈虚论上。读了《瞭望》的  相似文献   

18.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19.
刚刚读罢董衡巽的《学术论著稿酬菲薄非国家幸事》,紧接着又有《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的《拖欠稿费谁来管》。两篇小文章,一个大问题:出版界与著作界的关系。董文指称:“我在1962年发表了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文,得稿费二百多元,是我当时的工资的4倍;去年我发表一篇一万多字的论文,也得稿费二百多元,但只抵我工资的四分之一。”这位作者历经三十多年,稿费几乎没有增长,是一个极个别的例子。然而,指出“学术论著稿酬菲薄”,却是千真万确。解放后第一个由行政机关制订的稿酬办法于1958年公布,规定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稿酬每千字4—15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17号文件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思想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蔚萍教授,在长期教学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著了这本书。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总编戴舟同志为该书作序,并作了很高的评价。全书共分为六篇三十二讲:第一篇是“基础理论篇”,主要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沿革、革命导师和我党三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形成发展的贡献;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的重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