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加强国际反腐败司法协作以遏制腐败,成为各国反腐败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一全球性的反腐败法律文件应运而生.在我国的反腐败工作中,负责反腐败侦查、起诉的主要机构是检察机关.为配合检察机关行使反腐败职责,使其更为高效有力地与腐败犯罪作斗争,我们应当按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和精神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进行适度调整与适时修改,健全与完善检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对腐败案件采取特殊的侦查手段,建立对污点证人的保证机制,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腐败犯罪猖獗,洗钱已成为维护腐败的重要手段,反腐败必须反洗腐败必须反洗钱,反洗钱就是在反腐败。为了遏制世界范围内猖獗的腐败犯罪势头,130多个国家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第五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0月31日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久中国亦已签字加入并表决通过批准该《公约扎本文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梳理了中国现行的反洗钱立法体系,指出了中国在反洗钱立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建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腐败犯罪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既是人类的遗产之一,也是现代文明异化的产物。为了加强反腐败力度,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0月31日审议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对我国有关应对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我国的反腐斗争必将通过这项公约在战略上出现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实施与我国反贿赂犯罪法的完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2003年《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专门预防和打击腐败的最新法律成果,反贿赂犯罪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应完善反贿赂犯罪立法以推动反腐败领域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良性互动。我国应完善《刑法》的相关规定,为将来实施公约作好法律准备。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强调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更强调对腐败犯罪实施综合预防战略。《公约》设立专章,对预防腐败措施作了系统的规定。目前,我国尚无预防腐败措施方面的中央级专门立法,但是,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都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立法。以《公约》为参照,借鉴国际经验,检视我国地方立法中职务犯罪预防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预防腐败的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腐败资产追回是侦查机关或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有关人员的合法利益,对犯罪所得的相关财物进行的查找、控制、处理等活动.2013年1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编”中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一章.作为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程序对严厉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犯罪活动,及时追缴犯罪活动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协调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27日,全国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2005年12月14日,《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但是,中国的国内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之间,在有关腐败犯罪的主体、构成要件、死刑等规定上,尚存在有不协调的地方,从而制约了《公约》在我国的贯彻和实施,制约了中国为惩治腐败犯罪而与有关国家开展刑事司法合作,为此,我国有必要适当地修改有关国内立法。本文围绕"废除腐败犯罪死刑的可行性"这一论题,多角度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梁晓春 《政法学刊》2004,21(2):21-24
2003年12月9日,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国际反腐败趋势及我国反腐败刑事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 约》存在一些差异,我国刑事法应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进一步协调。  相似文献   

9.
陈结淼 《法学评论》2007,25(5):54-61
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是打击跨国腐败犯罪的基本保障。《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此,我国应完善反腐败的国内刑事法律,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双边立法和合作措施,建立与该公约相衔接的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以满足我国反腐败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新规     
《法人》2004,(1):11-11
中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墨西哥当地时间2003年12月10日,正在墨西哥梅里达出席《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高级别政治签署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于2003年10月31日由联合国大会通过。《公约》是第一项全球性反腐败法律文书,确立了被转移他国的腐败资产返还的原则,为国际反腐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学界普遍认为抱告制度(诉讼代理)起源于元代,而清代学者更是将抱告制度的历史渊源追溯到周礼.但经过考释,可以发现<周礼>中的制度与后世抱告制度并不相同,也没有实质上的传承关系,只是形式上有类似的地方而已.同时,抱告制度起源于元代的观点也值得商榷,在宋代已经出现了抱告制度之萌芽,这也体现了宋代司法转型这一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司法鉴定职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建立司法鉴定人助理制度也被提上日程。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人助理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应该说司法鉴定人助理的地位特殊,其设置也对鉴定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实践中因各地做法不一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如何建立并发挥该机制的积极效益,是我们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应该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犯罪理论体系是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犯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哲学和刑法学派的影响和制约。古典犯罪理论体系、新古典犯罪理论体系和目的主义犯罪理论体系各有优劣 ,中国刑法学者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 ,勇于创新和超越 ,形成中国特色的犯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旷凌云 《河北法学》2011,29(10):162-165
现行立法对委托调解的适用范围没有明确规定,这不仅导致了司法实践中操作的混乱,也影响了该制度的功能发挥。为了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谐而高效运行,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委托调解在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与自身特质从程序范围、案件范围、时间范围三个方面来规范委托调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论刑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家证人制度主要是英美法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功能是弥补法官在专业知识上的缺陷,帮助法庭查明案件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专家证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初露端倪,而在刑事诉讼中是一个盲点,这种状况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刑事司法发展的需要。在刑事诉讼中引进专家证人制度,强化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应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合意管辖具有实体法律行为和诉讼行为的双重性质,对其分析需要从两个视角同时考察。而将应诉管辖理解为默示合意管辖并不妥当。就合意管辖和应诉管辖的基本要件而言,现行立法规定尚存在诸多不合理或有待澄清之处。合意管辖的效力在司法适用中产生的争议应当区分不同情形予以审查认定。  相似文献   

17.
现行民事审判监督程序运行中存在着"再审难"与"再审滥"的困局。为此,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再次修订需要调整建构的理念,准确定位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坚持辩证施治的方针,注意平衡各种相关价值,同时在此过程中处理好相关的几对关系,并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条件、启动再审主体、管辖、再审审理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予以合理化改造。  相似文献   

18.
李丽 《行政与法》2009,(9):44-46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财经法规建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特点出发,深入剖析了会计职业道德约束与会计法规体系、行政监督体系的关系.提出了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行政与法》2007,(2):36-37
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条件,我国非常有必要建立农村法律援助制度,而且在当前形势下有很大的可行性;尽快构建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是目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浅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晓曦 《中国司法》2011,(12):84-86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国际背景 数据显示,非全日制用工是一种国际惯例。“在发达国家中,非全日制用工占就业总量的比例已经超过20%,荷兰的非全日制用工比例超过37%,在非全日制就业的用工人员中,女性所占得比例又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