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梅英 《青年论坛》2006,(2):125-129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统和母体,齐鲁大地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辐射源,山东女性的性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保守、内向、凝重的道德感、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与自强不息的人生追求构成了山东女性性格的基本特色。儒家文化脱胎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实现现代化,山东女性的性格需要优化。以创新的意识、开放的心态、自主的精神、自我实现与优雅精致的生活来优化性格,当是山东女性面向现代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成圣"是儒家的人格理想,"立功"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儒家在"立德""成圣"的基础上形成了双向度的人生价值观。"成圣"的人格理想与"立功"的人生理想是儒家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由于气、命的限制,并非每个人都能事遂心愿,因而儒家另一向度的人生价值观转向孔颜之乐。学者往往强调佛、道文化对儒家文化的补充意义,而忽略了孔颜之乐在儒家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孔颜之乐恰如其分地解决了儒家人生观的转向问题,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有机文化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二程、朱熹、王守仁、陈白沙等儒学大师正是站在孔颜之乐的立场上,以实理、公心为利器,批判了佛、道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与科技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映红 《前沿》2002,(12):151-152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流的文化 ,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过积极作用 ,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论述了儒家文化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影响力 ;儒家文化是否有利于现代化建设 ;儒家文化是否与科学精神相悖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涂可国先生对儒家文化二重性的判断过于宏观和直接,对儒家文化"基干"与当代先进文化精神的差异与分野须作具体剖析.其突出表现在儒家"民本"思想和当代民主精神的差异与分野,儒家王道与当代法治精神的差异与分野,儒家"修齐治平"的治理思想与现代契约精神的差异与分野.  相似文献   

5.
刘洪英 《前沿》2011,(6):52-55
高校多元化的背景下急需对大学生的现代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进行重构,急需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意识的培养,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为儒家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机遇和空间。但是复兴不是复古,如果我们幻想着只需借助儒家文化的复兴就能解决当前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道德、信仰、价值观等精神世界的问题,那么,儒家文化的复兴不仅不能够完成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型,相反复兴儒家文化也必将注定会走入一种误区。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全忠 《前沿》2003,(9):176-178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现代企业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 ,中国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可以借鉴和吸收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 ,培育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稳定而鲜明的企业文化。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或者说影响主要表现在 :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管理方式、职工行为模式、企业伦理规范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革命家,周恩来驰骋中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他的人生哲学形成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周恩来人生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础;作为一个中国人,周恩来又浸润在儒家文化的传统中,所以,儒家文化是周恩来人生哲学的重要精神养料。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儒家文化对周恩来人生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中伦 《传承》2007,(7):50-51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中关于人自身的形体和精神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路遥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家庭伦理、男女青年的自强奋斗及爱情、婚姻中的命运体现了作家深沉的儒家文化意识,因而作品充满感人的力量。路遥这种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创作精神是中国文学走向全球化必须具备的。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2):14-16
在辉煌璀璨、蔚为大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处于主体和核心位置的当属儒家文化。自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算起,儒家文化已绵延发展达2500余年:儒家文化以其深湛厚重的思想内涵和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始终占据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思想文化的主导,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对中华文化特质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2014年,奉化连续举办两届海峡两岸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弥勒文化研讨会,邀请海峡两岸著名心理学专家、知名学者、佛教界法师、儒家文化专家学者,探寻中国本土化的"宽心之道",架构佛学与心理学的桥梁。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西方文化存在着诸多交汇点,弥勒文化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求同的典范。弥勒文化蕴含的包容、和善、智慧、幽默、乐观等精神展示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与"和谐和乐、开明开拓"的新时期奉化精神息息相通。而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新兴的学科,立足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疗愈,推崇由己及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陈友冰 《两岸关系》2008,(12):39-41
学生生活的林林总总以及社会对此的关注,往往能反映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与此同时,两岸学子不同的人生理念和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两岸分隔50多年来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差异和隔膜。  相似文献   

13.
论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包含着对人的个体生命的关爱和各方面基本权利的承认与尊重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儒家文化缺乏人道主义精神,根源在于其整体主义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批判儒家文化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在全社会建立起人道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蒋正治  贾三强 《求索》2013,(7):134-136
晚清湘军重要将领罗泽南,以儒生领兵,对湘军的创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余事为诗,留下了近两百首诗歌,集中反映了他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孝亲忠君、恋土爱国的道德情操;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情怀的儒家文化精神。解析罗泽南诗歌的儒家文化精神,对于理解其文学思想,探寻其心路历程,把握其文学创作的内容、特色、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罗泽南甚至晚晴湘军诗人集团其他士人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探索湘军成功的原因进而发掘近代湖南人精神和湘学精神,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与发展离不开几千年儒家文化的背景。忧患意识作为人类一种思想意识,对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它的表现形式由最初的宗教意识,发展为个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并最终上升为爱国主义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忧患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6.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反映着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即对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引领本国社会成员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二十四个字的基本要求中,都能从儒家文化中找到丰厚资源或元素。我们既要从儒家文化中汲取智慧,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同时要发挥儒家文化的育人作用,推动当代国民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言岚 《前沿》2010,(6):140-142,150
醴陵方言谚语体现了"以农为本,崇尚农耕"的农耕文化精神,是"重义轻利,贵和尚中"的儒家文化的反映,是"强悍刚烈,倔强霸蛮"的湖湘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鲜明体现了地方民间文化心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7,(10)
一、唐朝融儒道精神于一体的文化结构(一)儒家精神实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学说是理性的哲学、入世的  相似文献   

19.
霍明宇 《前沿》2014,(19):68-71
屈原所做《楚辞》渗透着他的审美理想,与儒家文化进行一番比较,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具有既相通又相反的美学特质。注重言志载道的社会功用,善用比兴寄托暗示文本的深层意蕴等,是其相通之处;而在对待人生出处穷通的抉择和态度、抒发情感的基调、艺术表达的风格等方面,则又体现出恰恰相反的审美特征。分析《楚辞》与儒家文化之间的相通和相异之处,有助于丰富对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认知,更为清晰地阐释传统文化中那些独具风格的思想和观念。  相似文献   

20.
儒家文化以伦理为主体、以实践哲学为特点,其伦理精神是一种以求善为目的德性伦理精神。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四大思想特征:道德理想主义,知行合一,利他主义家族情感主义。我们认为,这些思想的合理内核直到今天对大学生仍有其积极的道德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