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三足鼎立。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儒、道、佛在苗族中的传播和影响是深刻的。它们是怎样传入到苗族地区的?它们给苗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将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贵州佛教发展的历史,对明清以来在贵州形成的极具本土特色的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从原因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3.
张文标 《求索》2014,(2):74-78
“静”是贯通诸子百家的一根主线、是天地间最精微的底蕴。历史上的治国贤臣都是“每逢大事有静气”的人物。王阳明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静思想有三个来源:首先他继承了先秦儒学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知止而后定思想,对孔孟的心斋、坐忘等修养方法也有所继承;而且还融二程的主一、守静以及朱熹的一循于理即为静的思想。其次,他吸取了佛教明心见性、禅定、顿悟与渐修思想;最后,他对道家的虚静、无欲、无为等思想知之甚多,表现出了融儒释道于一体的明显倾向。  相似文献   

4.
儒佛两家创立的思想学说 ,都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优秀文化 ,他们所倡导的人的善性善德 ,可谓是殊途同归 ,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最本质的东西。在两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儒佛两家所主张的善容成为道德向善的表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成为一种道德信仰 ,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看到马克思主义在彼岸的迅猛发展。他在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抱有良好的愿望;但随着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当无产阶级革命对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产生威胁时,梁启超又回到了原来的道路。这是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6.
张立新 《思想战线》2005,31(4):137-138
在当代学术界,兼具诗人才气和学者睿智的人不是很多,云南大学教授张文勋可说是这不多的人中间给人印象极深的一位。新近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再版的《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一书,是张先生诸多学术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该书曾于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原本是一个论文集子,论文的发表和集子的出版都曾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次再版,经过修订和补充,形成了一部内在逻辑更为严密,也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术专著。从初版到再版,一眨眼,近20年的时光过去了。经过了近20年时间潮水磨洗之后,这部书是否还具有它曾有过的锋芒和光彩呢?…  相似文献   

7.
士大夫诗歌在教化民众、凝聚人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考察传统政治、儒道佛思想、民间文化和音乐等四方面的因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从宏观上考察古代士大夫诗歌的源流变化,从而对中国古代士大夫诗歌也就有了一个框架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乡村传播与中国乡村发展乡村传播包括乡村社会的传播类型、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文化、传播者、受传者以及与乡村社会发生信息交流的传播活动。从我们对于乡村传播这一观念的定义来看,乡村传播首先是对于乡村社会以及与之发展关联的所有传播状态的描述;其次,这种描述并不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态度,概而言之,有两种:一曰士志于道,二曰淡泊无为。前者刚健进取,积极用世;后者率性洒脱,心仪自然。然二者兼济才是大多数士大夫之心理实情。  相似文献   

10.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佛教、道教以其特有的属性,与儒学为代表的主流文化相互影响、吸收、交融,最终汇聚成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以儒佛道为基石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封建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就是在全球化条件下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仍有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融汇宗教与艺术的傣族佛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等地州的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有着“三日一小赕、七日一大赕”的宗教习俗。无论婚丧嫁娶、大小节日、还是送男童入寺出家、和尚晋级等礼仪,都要持幡祭庆,而后将之赕进佛寺。于是,在佛寺中我们总能看到许多精美的佛幡悬挂于殿堂梁柱之间,透着几分世俗,却遮不住那厚重的神秘。佛幡是小乘佛教传入傣族地区的伴生产物,作为祭祀赕佛用品,有着装饰佛寺的实用功能,功能在于它是“灵魂通向天堂佛国的阶梯”,具有满足傣族人民精神需要的作用。佛教教义认为,通过赕可以洗刷个人犯下的罪行,多赕多…  相似文献   

12.
试论突发事件与政府传播——大众传播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中政府是危机信息的汇集者、决策者、发布者与解释者。实践中政府传播存在危机宣传、危机公关与危机传播这三种模式。必须建立与完善政府危机传播机制,才能更科学地提高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对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条件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是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理论的科学性是内在依据、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是动力源泉、大众传媒是主要载体、先进知识分子队伍是推动传播的主体力量.认真回顾和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原因和条件,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论网络传播对社会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芃 《湖湘论坛》2006,19(3):20-21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由此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信息内容的多元化,因而使得意识形态和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加大。本文深入分析了网络传播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影响,提出加强网络媒体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全本戏而言,折子戏的美感重心在于表演技艺.传播主体是演员,传播的信息主要是由技艺生发的美感,传播的媒介形式精要集中,传播接受者是理想化的观众,传播效果重在娱人.折子戏的情感沉潜于戏迷的心灵,因而艺术内容并非可以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台北故宫向往之、追求之的传播文明标准,在传播文明中名利双收的文化经济策略.很是值得尚处起步期的诸多大陆文化机构参悟借鉴。  相似文献   

17.
曾谦 《前沿》2009,(8):180-183
武则天是个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她的宗教倾向也随之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推理分析,认为武则天早期比较倾向于道教。武则天的这种宗教倾向,使她在卢舍那大佛的修建过程中,采取了表面上支持,而实则反对的态度。在武则天这种态度影响下,龙门卢舍那大佛成为了一个草草结束。匆匆完工的工程。  相似文献   

18.
孙红蕾 《前沿》2006,(3):208-210
在中国广播电视传播受到新型网络传播方式冲击和挑战的今天,实行广播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一体化融合是广播电视业发展的趋势,只有实现二者的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传播的优势,才能在传媒界开创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自身建设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但在国民党当局严苛的信息封锁和舆论歪曲下,共产党的形象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针对不同传播对象,共产党智慧地采取多种策略,通过本党、国内和国际相关媒体力量,运用报刊、图书等各种媒介形式,把共产党的良好形象有效地传播给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在舆论上获得了多方支持.  相似文献   

20.
老子对传播有深刻的认识。他创造了道、无、有等传播符号,并提出道是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他对传播的方式方法、传者及受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传播应遵循自然规律,传播过程中,受者应该多观察、少说话,传者要真诚交流等,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