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女性主义理论的两位重要的学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和朱迪斯.巴特勒对身体的论述。波伏娃把性别看作是文化建构的结果,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她展望的妇女解放途径却是拒绝与超越女性的身体;巴特勒批评了波伏娃把身体看作是被动、固定的观点,强调身体是文化铭刻的结果,有其不可化约的物质性,她在反省波伏娃的性别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别操演的理论,指出身体、社会性别和欲望并非天生和谐一致,而是异性恋体制的规范化造成了和谐一致的假象。本文进一步思考这两位学者的影响,并在身体与性别研究的脉络中梳理了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对这两个议题的关切、论争与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五四先进分子认为,妇女发展关系着妇女解放、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他们要求对女性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培养;要求妇女走向社会广泛地参加社会劳动和创造。先进分子还设计了理想的性别关系模式,并以其作为妇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一种理想与一个命题19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人沙尔·傅立叶在其《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一书中,不仅提出了建立“和谐制度”的社会理想,而且“第一次表明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思想。他认为,在和谐的“协作制度下,妇女在各方面都是独立的。她们绝不是奴隶的角色;她们是男性的对手,而不是男子的仆人;她们需要丈夫,但绝不是为了要受丈夫的指挥。……为了使男人不致侵犯女人的权力,女人要有机会获得从支配一个乡直到支配全地球的权利的机会。”虽然傅立叶的社会理想具有空想的性质,但他揭示和谐制度与妇女解放之间关系的逻辑思路却是清晰的,那就是:不合理的旧制度的各种不平等与不公正,已集中地体现在劳动阶级的妇女的身上,只有改变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建立和谐的新制度,才能使妇女得到解放,因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遍解放的天然尺  相似文献   

4.
新女性主义和台湾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70年代初,经济的起飞和社会的转型,为台湾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新女性运动的兴起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而当时西方激进的女权运动,尤其是1970年美国爆发的大规模妇女解放运动,也对台湾妇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台湾新女性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致路德维希·库格曼》)。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的提高,妇女获得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文化观念与性别观念杂糅,这既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妇女解放的前提性条件和社会基础,同时也形成了妇女解放运动不可逾越的基本国情。邓颖超将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与阶级解放和民族独立密切结合,将妇女解放的理想贯穿于其一生的革命实践当中,融合在多重身份和工作之中。她的革命经历及其经验,不仅对当代中国的妇女解放实践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世界妇女运动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论妇女解放、妇女发展和妇女运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妇女解放”这个概念有特定含义,有针对性,不是“发展”这个概念所能代替。妇女解放可分为阶级解放、社会解放、人类解放(或彻底解放)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解放阶段。妇女发展属于人的发展的子系统,要从人的发展角度来思考妇女发展,确定促进妇女发展需要做的事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运动的任务,一是推进以男女平等为目标的妇女进一步解放,二是促进以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和主体发展为目标的妇女发展。前者是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全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妇女解放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作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它同全人类的解放相统一,这一解放要求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实现人向人的本质的复归;其次是作为妻子的解放,这一解放要求打破家务劳动与公共劳动的二元对立,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西方女性主义进行了有益的批判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与社会性别导论》是我收入“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从”的第二部教材,翻译罗斯玛丽·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最初的想法是希望在文学语言学科引进妇女和性别的视角,使女性主义研究成果进入具体的专业领域,进入我们的必修课程;但在翻译过程中,我也体会到,妇女和性别研究,一直都是跨学科、多个学科领域交叉的,即使是讨论语言问题,它也呈现了跨学科的视角。而更重要的是,正如女性主义的所有学术研究一样,它有一个改造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社会存在着不平等,男女不平等,存在着对不同性别、性取向的压迫,这也体现在我们日常运用的语言中。人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婚姻只是机械地重复前一天的生活,扼杀了自由,精神饱受折磨,你更不愿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爱情真的已经死了,还是,放弃婚姻。如同放弃一件你不再爱的衣服。——西蒙娜·德·波伏娃柔柔毕业于上海某名牌大学,现在杭州一家外资公司上班。26岁那年,她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了高大帅气、谈吐文雅的华。“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伴侣吗?”柔柔对自己说。而华好像也看透了她的心思,对她展开了猛烈的攻势,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一场风花雪月之后,两人草草结婚。婚后,柔柔越来越发觉华和自己想象的相去甚远,两人经常吵架,矛盾不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研究主题的变化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挖掘主流范式性别中立背后的性别故事,批判主流范式的男性特征,将妇女与妇女问题引入国际关系;第二个阶段,与主流范式就性别与国际关系、女性主义议题和女性主义方法论等问题展开论争,实现从国际关系的"女性化"到真正性别化的转变。目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启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伦建构的进程,这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成为成熟理论范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孙建娥 《湖湘论坛》2002,15(6):46-47
妇女参政是指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广大妇女处于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四大绳索的束缚之下,被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不可能有参政的机会。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妇女逐步觉醒,投入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力争参政的过程,但是由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中国妇女解放的必由之路,因而也不可能彻底解决妇女参政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妇女走民族解放、阶级解放和性别解放相…  相似文献   

13.
王淼 《理论月刊》2007,(7):133-135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思潮中的一个新的流派,在当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完成了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的继承和超越,对世界妇女解放和发展事业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它有着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这也使它不可能成为带领全世界妇女走向自由和全面发展道路的指导性理论。因此,有必要认真地对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史学家挑战了传统史学,不仅使妇女进入了史册,而且使“性别”(Gender)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析范畴。但是,女性主义史学在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上存在很多争议:在解释妇女在历史上缺席的原因时,如何区分性别偏见与时代局限;在把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时,应该如何认识妇女之间的差异;妇女史学在颠覆使命完成之后,如何处理妇女史与通史关系等。思考这些问题是我们研究妇女史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社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妇女在政治上的解放尤为显著.“妇女能顶半边天”,就是对新中国妇女解放的形象概括.由于《人民日报》在中国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的权威性、准确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本文以1949-1956年的《人民日报》为线索,探讨中国妇女的政治地位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是如何实现翻身解放以及翻身解放后政治地位提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22-25日,山东社会科学论坛——"妇女解放、发展及社会性别研讨会暨读书班"在山东女子学院举办.来自国内外12所高校、研究机构、妇联系统的性别研究专家、学者及本校师生与会.本次论坛分两部分进行:22日为学术报告会,约240人参会;23-25日是读书班,有40余人参加了读书活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原副所长刘伯红研究员、美国德儒大学柏棣教授、湖南省妇干校原校长唐娅辉教授分别作了《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角度加深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解》、《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妇女解放"、"妇女发展"、"社会性别"》、《"文化自觉"与构建和谐的性别文化》的学术报告.柏棣、刘伯红以及来自美国北慈大学苏红军副教授在读书班上就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和中国的现实与实践等主题,根据既定的书目进行了导读.现将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的父权制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法国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集中反映了作为唯物主义的理论特色。它质疑了生理性别是自然的观点,指出生理性别是一种阶级的区分,揭示了其作为社会性的概念被自然化的过程,提出了社会性别先于生理性别等激进主张。它与以法国女性主义闻名的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完全不同的理论趋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美国黑人妇女缝制“拼贴被”的文化传统,女性主义者提出把女性主义内部的种族、阶级、国别和性取向的差异缝合为文化“拼贴被”的隐喻构想。本文从性别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探讨“拼贴被”的隐喻构想与美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互动与影响,以求打开女性主义批评文本的外延,在性别研究、妇女文学史、文化研究等学科之间寻找一条“共同的丝线”。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涉及性别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文章,有关妇女家庭状况的调查研究多,但理论阐释少;对问题的描述多,但系统分析少;关于性别的意识形态呼吁多,但把女性主义研究放到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中研究少;在分析中,对文化规范注重得多,但与制度因素相关的理论解释少.有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贡献,并阐释了研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性别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激进女性主义法学对美国刑事法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主张修改传统刑法的强奸定义,取消强奸犯罪被告人的无罪推定原则;另一方面,试图扩大传统正当防卫理论的适用范围,引入“受虐妇女综合症”为受虐妇女犯罪成立提供辩护理由。试想当激进女性主义法学企图颠覆某些西方法律传统之基础之时,是否亦是偏离其追求平等理念之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