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民政坛》2010,(5):30-30
丁锐华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3期上载文《德法兼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认为,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和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而这必须赖于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这是因为,首先,法治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的实施能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是对社会进行调控的防火墙和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撑点。其次,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极其重要。由于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以及宣传教育的失灵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而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加强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当是目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邓秀华 《新东方》2004,(6):51-55
据英国《独立报》记载:在过去20年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8%,亚洲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亚洲经济的良性发展趋势是和一些亚洲国家所采取的德法兼治的治国方略分不开的,研究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法兼治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无疑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振煊 《今日浙江》2009,(14):40-40
近几年来,在各地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窝案、串案明显增多。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始终不渝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而且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其中,道德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的活动。所谓以德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 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  相似文献   

8.
王刚 《湖湘论坛》2002,15(4):69-70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共性使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支配力量,公共权力的实现最终要由社会个体来行使。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竞争新秩序尚未完…  相似文献   

9.
防止两极分化和铲除腐败的根本途径恽希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腐败到处蔓延。据统计,全国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有500多万户,约占全国总户数的2%;家庭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超过100万户。而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的贫...  相似文献   

10.
卢尚涛 《传承》2011,(5):84-85,88
腐败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是现代国家最大的腐蚀剂。权力腐败则是腐败的核心,它不断侵蚀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今,各个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以控制权力腐败。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指出权力腐败的基本危害,并提出惩治对策,即基于权利、社会和权力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贺昌友 《湖湘论坛》2002,15(2):35-36
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我们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行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提出,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道德的创新和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良好的道德基础,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一、在立法上,道德是法律内容的源泉,是法律价值的评判标准(一)道德是法律内容的源泉。道德的产生早于法律,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一定存在道德,没有道德的人类群体在本质上只能是动物群体。道德是非制度化的,是在人们社会生活中自然逐渐形成的习惯,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2.
黄远志 《政策》2004,(2):4-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举  相似文献   

13.
惩治和预防腐败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仅要抓好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好制度,确保制度的实效性。要确保制度的实效性,就要切实保障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要抓紧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落实的有效机制;要抓住“一把手”这个贯彻落实制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批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随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在华腐败现象也日益增多。由于跨国公司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单凭中国的力量不足以彻底阻止其腐败行为,所以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构建联合侦查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型腐败的特点包括从以权谋私变为以影响力谋私,从权力寻租型腐败变为"市场化腐败",从直接受贿变为间接受贿,从当期受贿变为延期受贿,从资产型贿赂变为权益型贿赂。识别新型腐败行为,要牢牢把握滥用了公权这条主线。有效防治新型腐败,应综合采用制度和技术两种工具。  相似文献   

16.
研究传统"德法共治"与新时代德法共治逻辑统一性问题,就是要深刻把握两者的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在逻辑起点上讲清楚传统"德法共治"的历史形成与经验启示,在逻辑必然上讲清楚新时代德法共治实践逻辑对传统"德法共治"历史逻辑的深刻回应,定位出良法善治与领导干部是新时代德法共治实践逻辑的核心主题与关键因素。新时代德法共治实践实质上体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质的飞跃,回答了新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诉求,也必然在新时代法治实践中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达到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闵文强 《政策》2003,(5):19-19
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虽说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它玷污党的形象,破坏干群、党群关系,危害极大。近几年来,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腐败现象有所减少,但腐败问题仍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开展反腐败斗争呢?笔者开出"四剂药方"予以施治。  相似文献   

18.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治中国建设要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养分,德法结合必须渗透到法治各个环节:在法律制定层面,立法要体现道德的价值取向,用法律规范重要领域的道德,用道德改良背离情理的法律;在法律实施层面,禁止任何人从失德行为中获得不当利益,禁止符合道德的行为承受不利后果;在法律遵守层面,用法治教育助推道德素养的提升,用道德建设促进民众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竞赛腐败的概念及成因进行研究表明:体制转轨、社会腐败现象、体育法制不完善及社会分配不公是体育竞赛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德法兼治、惩防并举的治腐思路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实施"行政问责制"、加强裁判员队伍建设及建立"检举揭发"奖励制度是遏制腐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村官腐败"的原因及惩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其胜 《新东方》2006,(6):51-53
本文所叙述的“村官”,泛指“两委班子”的全部人员,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一般来说,村子人口多的,“两委班子”的成员有10多人,村子人口少的,“两委班子”的成员也有5~6人。我国9亿农民,68万个行政村,约有500万村干部在管理这些村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农村建设也是同样如此。村官能力素质的高低,是否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村官腐败”的表现近年来,在我国对高官腐败采取高压态势的同时,可能被忽视的最小职务的村官却屡屡制造涉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