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改革开放初期党提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十六大把政治建设提到新高度,协调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相似文献   

2.
文化经济论与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霞  吕倜然 《思想战线》2007,33(5):111-118
文化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也是一种高科技经济。文化经济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展和深化,文化经济内在地包含了知识经济,它通过文化因素对知识经济进行全面提升。文化资源作为文化经济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文化资源优势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40年代,电影业和唱片业逐渐兴旺,在进出口贸易中渐成规模。 “文化”与“产业”的关系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1947年,法国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大跨越”战略构想,从文化产业市场化、文化和文化产业渗入现代工业两个层次,分析了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雪云 《人权》2005,(1):15-20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立法、司法、行政等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劳动法》、《教育法》等在内的一系列保障公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法律体系。劳动权 中国高度重视公民的劳动权,依法保护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体制与社会急剧转型,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心理问题.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社会心理调适的艰巨任务.本文认为,依靠文化的力量来缓解社会心理压力,化解社会矛盾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调节手段,社会成员对文化产品的自觉消费在社会心理调适中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繁荣与文化产品心理调适功能弱化的"悖论"必须得到纠正.应该重新定位文化产业发展的功能,通过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主旋律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亲和力、加强行业自律等措施,使文化产品在社会心理调适中发挥重要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7.
1966年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大会第2200A决议通过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开放供各国签署、批准和加入。1976年1月3日,《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生效。目前,已有14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该《公约》。 中国于1997年10月27日签署了该《公约》。1998年6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公约》的议案。2001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广泛使用的概念,文化产业所说的"文化"有所不同。有关文化产业的理论探讨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功能、明晰其范围。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转化离不开创意,它是文化产业的高级形式,如何通过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引来人才,克服创意"短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与精神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民 《政策》2003,(10):35-3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生活正发生着新的重要变化。这些变化超出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成为经济研究的新问题。从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到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在全球的旋风式发行,从巴黎时装展示到NBA的经济纷争,这一切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对经济本质的认识。人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财富,什么是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文化产业时,单纯对消费性、可复制性等的强调其实就是对资本攫取利润的权利的强调.而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忽视,在客观上起到了对文化霸权的遮蔽作用.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消费产品既是出于满足作为生物个体的生命存在的需要,也是为了获得社会性的存在的需要.文化价值的导向性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受到文化图式的影响的.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是涉及不同民族文化安全的问题,也是文化产业是否真的有创意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类是否会拥有丰富的关于未来的想象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国伟 《时事报告》2011,(12):22-25
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人的情绪、精神、体验对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意识上产生美好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忆远远超越消费本身。与人们精神需求对接的产业,具有思想和创意的高浓度,也势必促成大量社会精英汇聚到这个产业,构成产业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12):86-86
李向民、韩顺法在《思想战线》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现阶段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而且过于关注文化产业本体的经济贡献,忽视了它的经济属性。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意味着一个精神经济时代的来临,精神经济反映了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精神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全新阶段,它的发展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传统的物质生产要素转移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人们时文化产业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而且过于关注文化产业本体的经济贡献.忽视了它的经济属性.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意味着一个精神经济时代的来临,精神经济反映了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精神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全新阶段,它的发展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传统的物质生产要素转移到技术、知识、文化等非物质生产要素上来.精神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生产精神产品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第一次产业.同时,精神产品的传播、扩散与应用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文化权利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成员是否能公平享有文化权利、是否能公平占有并享用文化资源、是否享有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徐宇 《人权》2002,(1):49-49
1966,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大会第2200A决议通过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开放供各国签署、批准和加入。1976年1月3日,《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生效。目前,已有14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该《公约》。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刻理解文化产业在当代中国崛起的必然性,科学认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特点,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观,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崛起的必然性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经济是基础,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还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0,(6):94-95
蔡尚伟、刘锐在《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和逻辑。相关政策制定的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要坚持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中国经济转型根本任务是产业结构升级,那么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环,在于文化产业的兼并重组.文化产业兼并重组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不仅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需要创新制度设计.这场产业变革不仅要冲破产业发展的瓶颈,转变传统消费观念,重塑“消费拉动”的市场机制,还需要给社会嵌入健康的文化心理,打造产业链价值,形成文化产业的协同效应,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化理念成为普遍生活方式,并在动漫游戏、影视娱乐、旅游演艺等领域提高集中度和竞争力,打造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使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强国”,不论在“软实力”还是“硬实力”上,都能成为实实在在的国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凡 《湖北宣传》2006,(2):29-29
近年来,恩施市坚持从山区县市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文化与经济日益融合的大趋势,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特色优势,不断推进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