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5)
在今年十分寒冷的春节期间,“城市故事”版块收到了许多读者的贺卡,他们从全国各地,寄来了对“城市故事”的关心和支持,寄来了对“城市故事”的期望和鼓励。内蒙古的龙丽丽朋友不但寄来了贺卡,还寄来了一封贴满祝福话语的长信。她的信中说:“我收到了你们杂志的贺卡,但没有你的名字真是遗憾,不知我可否加入到你的朋友的行列里来,成为‘城市故事’大家庭的一员?”看着信,我想,她应该已经是我们的朋友了,不是吗“城市故事”正是在每一个像丽丽这样的热心朋友的关心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春节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我收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已经由“城市故事”的朋友成为“城市故事”的作者的张潮从遥远的贵州遵义打来的,他为所有的“城市故事”的朋友送上了新春佳节后的第一份祝福。第一次,编着“城市故事”一份份稿件,我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在编写,我真切地感觉得到,我是和你们一起,编发着这个版块,奉献着一份真诚。当春满大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把“城市故事”编写得更好吧。欢迎来信来电来信请寄:广州东风东路512号《南风窗》“城市故事”收 邮编:510050 热线电话:(020)3800404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1998,(1)
崭新的一年,崭新的《南风窗》。更好的印刷质量和更精美的纸张,让我们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和精力,但您一定会发现,今年订阅《南风窗》,并没有花更多的钱。不减价而上档次,行家们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们就不怕亏?”说句实在话,我们怕的。有哪一个办杂志的人,不是在苦苦经营,不怕亏本呢?然而,十几年来,我们的一大批忠实的读者,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们,用他们的心和情谊。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把杂志办得好一点、更好一点。于是,我们决定冒险。我们知道,只有真正提高杂志质量,才能更广泛地吸引读者,把《南风窗》办成一份全国精品大刊,这才是我们最后的目标。在新的一年里,“城事故事热线”仍将为她的读者继续建立“热心读者档案”,您只需在1998年2月份之前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寄来“城市故事热线”,我们将为您寄上一份纪念品。如要加入“热心读者”的朋友,请注明。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1995,(6)
书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抽屉里的信件越堆越高,“城市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与我们一起关心都市,探讨人生。在《南风窗》度过10周年生日之际,“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一名不愿留下姓名的女孩的电话,她在电话中说: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1998,(4)
又到4月。 4月,《南风窗》创刊13周年;“城市故事热线”开办3周年。 早在春节之际,就有读者在贺卡上问我,3年了,当年“城市故事热线”的朋友,如今在干些什么呢?编辑在为“热线”的读者寄贺卡的时候,向20位一直与“城市故事热线”有联系的读者朋友发出了这样的询问。很快,回信如雪花般飘来,每一封都厚厚的几页纸,有的还寄来了照片。也有的将我们当年编辑同仁签名寄去的贺卡复印后寄回来,上面写着:“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5.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1)
元旦伊始,“城市故事热线”与她的读者一起迎来了喜气洋洋的新一年。去年10月,我曾经在“热线”中告诉读者,如果谁愿意与我们同行,请来信告诉我。几个星期里,几百封信函应约而来,在一个又一个深秋的黄昏里,我坐在办公桌前拆信,心中一片收获的喜悦和温暖。亲爱的朋友,收到我的贺年卡了吗?收到我的祝福了吗?你们的名字,已经被录入电脑,记进了我们的“热线档案”,在新的一年里,请您随时留意“城市故事”专栏,也请您随时留意您的信箱,我们将随时与您联系。为了丰富我们“城市故事热线”的内容,更详尽地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从今年1月号起,“热线”推出每月一个策划专题,为渴望帮助的读者解难答疑。这一期,我们的专题是:面对高考。针对冯江同学和许多中学生及其家长们面临高考的压力和困惑,我们编发了“高考‘状元’成功秘诀”一稿,希望能对有关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读者朋友,您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请来信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1995,(3)
羊城处处又飞花。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季,我们的“城市故事”版块,又与大家见面了。 短短3个月,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和来电。一开始,他们来自广州和广东各地,而如今,北京、上海、安徽等全国各地的读者们,都接通了“热线”,他们写自己的故事,述自己的心声,寻求人际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也收到来自日本东京、澳大利亚悉尼的读者朋友的信,他们说他们也将为我们提供他们在异国的故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多谢你,朋友。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5,(2)
读者朋友,“城市故事热线”又和大家见面了。 千里知音一线牵,自“城市故事热线”开通以来,我们不断收到来自各地的信息,有写信来的,有寄稿来的,也有打电话和亲自找上门来的,大千都市,芸芸众生,我们就此相识相知。 谢谢你,都市的朋友,“城市故事”欢迎你。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5,(4)
又到4月,又逢盛事。 《南风窗》杂志创刊已经整整10年。10年沧海,10年风雨,10年来我们努力创新与改革,10年来我们尽心讴歌与鞭策。而始终站在我们背后,给我们关怀和支持的,正是你们,亲爱的读者朋友。 在向你们衷心地说一声“谢谢”的同时,我们也将为你们献上一本更丰富多彩的新版《南风窗》。“城市故事”将从本月开始,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在这个版块中我们将有不同的小栏目,写凡人,说凡事,有远在他乡的音讯,也有对都市的梦想与追寻。另外,我们还将开辟“office话题”栏目,让上班族为城市的各种问题畅所欲言。 而“城市故事热线”也将继续接收您的来信来电,继续与读者一起参与。 明天,愿你我他都成为“城市故事”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97,(10)
《南风窗》杂志在今年8月号发表了总编辑秦朔致读者的一封信,信中希望读者能帮他当一回“总编辑”,为《南风窗》“找题目”,出谋划策。姚先生是四川成都人,目前在深圳承包着四川一间企业。看到8月号的这封信,他第一时间把电话挂到了本刊编辑部。姚先生说,特区的业余生活虽然丰富,但他却什么爱好都没有,他不打麻将,不唱卡拉0K,更不好保龄球什么的,做生意之余,他唯一爱好的,就是买书和看书,目前,他的个人藏书超过10万册。姚先生说《南风窗》是他每月必读的一本杂志,他最喜欢我们的“独家策划”,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些有国际影响的题目,比如柬埔寨最新局势等等。他还向我们推荐了一套影响世界未来的书籍,并热心地告诉我们这些书在什么地方可以买得到。另外他还希望我们继续做一做中国的贫富问题,因为这是一个普遍被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姚先生说,如今的生意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加入进”读书一族”的行列,他希望能与本刊多些交流和沟通,互相聊一聊读书心得,互相受益。于是,在放下电话之前,我们约定。以后每月至少通一次电话。还有许多读者和姚先生一样,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信息和建议。“城市故事热线”代表《南风窗》所有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金秋十月,又到了征订季节。今年,“城市故事”将继续为我们的热心读者赠送带有《南风窗》特色的纪念品。同时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我们还将在我们的热心读者当中开展“读书”活动,为大家介绍一些好书。只要您将1998年订阅《南风窗》的订单复印件寄来我社“城市故事”,写明回邮地址、姓名和邮编,我们便会将您的名字编入我们电脑里的读者名单中,并在节日为您寄去我们的祝福。如果您无法在当地邮局订到明年的《南风窗》,亦可将订费寄来杂志社直接订购。至今为止,“城市故事”已经拥有过千名热心读者。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鼓励,获益良多。而在未来的岁月里,希望有更多的热心读者,与我们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读者信籍     
《南风窗》1998,(7)
为了更好地与更多读者朋友沟通,“城市故事热线”从本月起,改为“读者信箱”。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1997,(4)
又到4月! 4月是《南风窗》的生日!4月也是“城市故事热线”的生日!1997年4月,《南风窗》跨入了12岁的生日是,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热线”,则刚刚两岁。12岁也好,2岁也好,我们所付出的,是我们的努力和真诚。我们所得到的,是读者的爱和肯定。12年,读者的支持和拥护,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12年,我们正摆脱稚气,走向成熟。在过完12岁生日之后的1997年下半年,《南风窗》将继续对一些版块和栏目作出调整,立志为读者献上一份更成熟的杂志,让你们不断感到新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5,(7)
广州,已入盛夏。而比天气更热的,却是编辑部里的城市故事热线。“广州有很多的热线,交友热线、市长专线、咨询热线什么的,可我觉得最适合我们城市上班族的,还是你们的城市故事热线。”一名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在广州一间公司做秘书的23岁的女孩在电话中说,  相似文献   

14.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8)
城市故事热线五月,母亲节;六月,父亲节……从来不重视西洋节日的父亲母亲们忽然兴奋起来,一件件节日的服装在箱底下翻了出来,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出喜悦,那一个星期天早晨,茶楼酒肆座无虚席,到处都是一家大小喜气洋洋的笑声。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城市故事热线”的编辑,说她那从来不懂事的儿子竟然在母亲节的当日放了一张贺卡在母亲的床头,母亲说她的儿子终于长大了,母亲说她什么也不再需要,儿子的爱便是最最珍贵的礼物。在电话里,这位母亲要“城市故事热线”帮她代表所有的母亲,谢谢那位发明了“母亲节”的人。也有一名学生写信给我们,他说他无法在父亲节的当日向父亲说一声节日快乐,因为为了他们几兄弟的学费,年近半百的父亲远去了南国打工。看完他的信,编辑的泪已滴在纸上,我们在这里,代表无数个儿女,向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送上一句迟到的祝福:节日快乐!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1997,(11)
在编“城市故事热线”栏目的过程中,常常收到一些农村读者的来信来电,他们说这个栏目不应叫“城市故事”,因为他们也希望在这个栏目中一诉心中的烦恼忧愁。认真听他们的故事,其实都是与城市有关的,有的渴望有一日立足都市,有的曾在都市中拼搏,但最终回归家乡。这之中,有成功的欢笑,也有失落的泪水。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5,(12)
当这一期杂志与大家见面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向1995年说“再见”了。带着对过去一年的不舍,也带着对新的一年的憧憬,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辞旧迎新。回首过去的一年,在纸张大幅提价、报刊竞争愈烈的状况下,《南风窗》的全体同仁们,没有退缩也没有抱怨,一个个改版计划的推出,一篇篇好稿的争取,而在背后无声地支持着我们这一份信心和力量的,始终是你们——读者朋友。新的一年里,竞争还在,艰难更多,而我们也还会一如既往地,为你们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只要,你们的支持仍在,我们就会永远与你们携手,共创明天。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版块,除将继续在“热线”中保持与读者的沟通之外,还将向广大读者征集形形色色的“城市故事”,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大都市的曲折离奇,您将您所知道和所经历的,告诉我,我也将我所知道所经历的,告诉您,好吗? 来信来稿请寄:广州东风东路512号《南风窗》城市故事邮编:510050热线电话:3800404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1995,(9)
离教师节还有一段时间,“城市故事热线”便不断收到来自各地的学生们对老师的祝福。一个炎热的中午,一个十分腼腆的大男孩来到编辑部。他一头的汗,不肯坐,不肯说姓名,甚至不肯喝一口水。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中学生,马上就要考大学了,老师天天加班加点为我们补习功课,心里很感激,又不知如何表达,请‘城市故事热线’帮我谢谢我们的老师。”他红着脸说完,转身就跑,编辑追到楼下想问问他是哪个学校的,楼下却连影子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18.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10)
今年第6期“城市故事”在编发了《好人为何没‘好报’?》一文的同时,我们发出了“请读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的邀请,许多“城市故事”的读者写信或打电话来编辑部,谈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在这一期里,我们编发他们的一些见解,看看您的看法与他们是否一样。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今年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还有一件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其他事都是别人做的。”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94,(12)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从“找寻故事的主人”到“找寻城市的主人”,我们的找寻系列将暂时打上一个句号,这一期,我们想诚恳地告诉大家:从1995年开始,我们特别开辟“城市故事热线”,倾听读者心声,提供一片园地,交由读者来耕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