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南海问题虽然是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双边海上领土争议,但其域外影响因素却正在发酵。除由来已久的美国因素外,印度——一个有着地区大国抱负的南亚国家——的影响日益显现。自上个世纪90年代印度制定并实施东向政策以来,南海地区被界定为与印度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延伸区域。近年来,印度在南海海域加大了战略投入,通过加强与东南亚海上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积极介入南海问题。未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中的作用变化值得进一步关注和评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印度因中印边界争端和中国快速崛起而对中国的恐惧感不断上升。为反制中国战略“威胁”,印度利用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之机,将南海作为遏阻中国扩大战略影响、牵制中国战略布局的新战略支点,通过加强与南海争端国和域外大国关系,强化自身在南海的实际存在等方式介入南海,使中国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难度,对中国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战略利益形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南海问题再度升温。域外大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加大推动这一争议的"国际化"。印度也频繁涉入其中"搅局",扮演某种微妙的角色,究其原因在于印度在这一地区也具有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同时也有针对中国的一面。未来印度在南海问题中扮演的角色取决于中印双边关系的整体发展,尤其是管控好中印边境地区的稳定能有效削弱印度卷入南海争议的积极性,促使印度在海上合作问题上与中国相向而行,不至于与美日形成遥相呼应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出于在阿富汗的战略利益,2001年以来印度的对阿援助有着自身的政策考量。近年来,印度的对阿援助已经由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重建扩大至采取外交措施和协助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等领域。印度对阿援助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西方安全部队的撤离、印度在阿遭受的恐袭危害、印度质疑各方与塔利班的和谈、巴基斯坦的制衡等。本文主要从政策考量、主要内容、制约因素三方面探讨了2001年以来的印度对阿援助。  相似文献   

5.
印度并非地理意义上的南海地区国家,亦非地缘层面的南海问题当事国或美国亚太盟友,在南海问题上一直表态谨慎,避免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但莫迪政府2014年上台后,印度所处外部环境、海上安全战略、对美对华政策都有所变化,印度在南海问题上变得更加活跃,对华批评乃至防范的因素增多.未来,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印度南海政策不会完全与美、日同步,但对华打“南海牌”是大概率事件,且介入手法将更趋全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提出“东向政策”,旨在搭乘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快车,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此摆脱经济和外交困境。莫迪政府上台后,将“东向政策”升级为“东进政策”,旨在围绕海洋安全和互联互通议题,扩大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海洋影响力,实现“有声有色”的“印度梦”,这是印度海洋战略的域外延伸,并标志着“东向政策”从低位政治领域向着高位政治领域的迈进。“东进政策”以拓展印度的战略空间和实现印度大国梦为目标,以制定海洋安全战略及拓展海洋安全合作为手段,积极拓展印度在东南亚地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遏制中国在“印太地区”乃至全球蓬勃上升的发展态势。东盟历来奉行“大国平衡”战略,随着域外势力介入,其在遵循“平衡战略”的同时,也提升了印度在其伙伴名单中的亲疏层级。对中国而言亟须采取加强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措施,发挥经济的“压舱石”作用,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对话与妥善解决,增强中印共识与战略互信,改善中美关系等,以应对印度“东进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区域内外各方战略利益在南海地区重叠碰撞,南海地区已成为区域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南海问题已成为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重大问题,南海安全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其中区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的介入,成为诱发南海地区安全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反对外部势力介入,成为南海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建设性力量。那么,南海争端各方的重要国家越南是怎么看待域外大国的南海战略呢?近期,越南原驻瑞典、墨西哥大使,原外交部外交历史研究室主任阮玉长博士相继发表了 4 篇关于美、日、俄、印南海战略的文章。现全文译出,仅供参考,不代表译者同意其观点。  相似文献   

8.
胡娟 《东南亚》2013,(2):20-24
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在遭遇严峻的挑战,中国的海洋安全问题尤其突出,而南海则首当其冲。如何处理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崛起道路上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域外国家纷纷介入,其中印度的介入格外引人注目。印度介入南海问题,是与他的大国梦想、海洋战略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对他的“鼓励”等因素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蒋国学  黄抚才 《亚非纵横》2013,(3):22-26,33
近年来,域外大国在遏制中国、谋求实利的战略驱动下,不断加大介入南海的深度和广度,使南海问题呈现复杂化、国际化趋势,中国与域外大国直接对抗风险加大,南海问题解决难度进一步增加。中国需立足长远,综合施策,最大限度维护南海权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海问题面临大国介入的新挑战。继美国、日本等国介入南海争端后,印度成为又一域外介入大国。印度为平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影响力,进而拓展本国的利益范围,它通过强化南海方向的海军力量部署、提升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加强与美日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协调等措施,不断加强南海安全合作。可以预见,今后印度仍将继续深化与南海相关国家的安全合作。虽然,这种合作短期内会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但从长期来看仍存在不确定性,中方需要提前谋划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南海在印度的亚太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印度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和对大国地位的不断追求,印度对其南海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不断拓展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寻求扩大在该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对南海事务的介入力度越来越大。印度对南海问题的深度介入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使得南海争端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莫迪政府对"印太"战略构想计划的迎合,反映出印度欲向包括南海在内的周边广大地区实施地缘扩展。由"东向"政策向"东向行动"政策的转变,是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新变化,体现出印度不满足于在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而是要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获得更多的地缘战略利益。随着南海问题的升级,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势必会对南海地缘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因此印度对南海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关系到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目前,对于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无论是印度自身,还是南海所属国中国,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3.
赵茜 《东南亚》2015,(2):31-36,108,109
2010年以来,海洋权益争端和南海问题逐年发酵升温,亚太地区局势也因美国的"介入"变得更加复杂。出于对自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维护,更为了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抗衡,越南在坚持"大国平衡"战略的基础上,开始有重点地、主动地与亚太地区除中国之外的有影响力国家,如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国家之间开展军事外交。由于以上国家在越南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不同,同时受双方历史交往传统的影响,越南与它们之间的军事关系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海政策受中美关系的影响,是中美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美国积极介入南海问题以来,其南海政策不断发生演变,从奥巴马政府的“双轨政策”到特朗普政府的“武力威慑”再到拜登政府的“一体化威慑”,促使南海问题持续升温。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主要通过军事、外交和法律3种手段,相互结合、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威慑和遏制中国,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通过对美国南海政策的实践成效进行评估发现,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引发域内国家与域外国家、南海领土主权争议与海洋秩序争议等多层面的联动反应,使南海问题变得更具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从长期考量看,美国南海政策的实施存在诸多内在局限性。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塑造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与东盟的周边外交关系,不断加强在法理层面的有力回击,从而运筹南海问题,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致力于以多边策略建构针对中国的地区安全优势,南海是其主要着力方向。美通过强化在南海的军事活动,邀约域外国家介入南海地区安全事务,拉拢菲、越、印尼等国,推动国际媒体塑造南海问题国际话语,试图营造其对南海地区安全的主导权。然而,由于美国等域外国家主导南海地区安全在合法性上存在天然缺陷、南海地区安全结构的转型以及东盟主要国家对卷入大国安全对抗的高度警惕,拜登政府南海政策的实际效果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6.
布什总统3月初对南亚的访问是美国推行南亚新战略的重要一步。印度对美国遏制日益崛起的中国有重要借重价值,而巴基斯坦是美国关键的“反恐伙伴国”之一。布什总统希望借助此访,巩固与印巴关系,将他们纳入美的全球战略轨道。出于各自国家利益考量,印巴均有必要与美保持友好关系,但又都对美心存疑虑。由于巴基斯坦的宗教等因素,印度渴望成为独立富强大国的原因,两国都不会亦步亦趋地跟随美国。所以,美国的新南亚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日本并非南海问题当事国,在南海并不存在有争议的权利诉求.但出于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日本自身的多重战略考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对南海事态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近年来,在中日两国实力地位逆转、日本国内政治生态趋向右倾保守、美国高调“重返亚太”,以及南海问题逐步升级的背景下,日本加强了介入南海问题的力度.当前,日本已逐渐形成了一个旨在强化与华对抗、重视与美战略切合的南海政策.本文以地缘政治为视角,就日本近期介入南海问题的路径动向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为认识日本南海政策的本质、评估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南海局势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冷战后,印度全方位的东向政策引人注目.东向政策的成功与冷战后世界局势变化和印度国际地位上升有关,也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战略考量上存在一些接近之处有关.但印度的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使"东向政策"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9.
印度为加速大国崛起的进程,近些年来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计划,不仅在地缘上获得了扩展,而且在战略上与东盟实现了有效对接,形成了"10+1"的合作机制。印度和东盟的合作,与二者之间的利益获得有关,一方面实现了利益共赢,另一方面对其周边地缘政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印度与东盟之间的互动,对南海地缘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使南海海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中国在与印度和东盟进行友好交往的同时,应对二者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行动保持警惕,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化解存在的矛盾和分歧,使南海安全处于稳定的态势中。  相似文献   

20.
美印战略关系互动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和印度出于各自战略和经济利益,决定将两国关系推向全球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为此,双方寻求战略交汇点,缓解或回避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以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但是,由于反恐是美国南亚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美国还需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因而难以完全满足印度对其在南亚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关切;作为地区大国,印度也并不愿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棋盘上的马前卒,而是牢记传统,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把握与美国的关系。美印双方关系将在这种互动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