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地缘政治风险增大、美国贸易保护趋势增强、中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日本积极促进国内结构改革的形势下,改善中日外交及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突显。进入2017年春季,中日关系出现向好迹象。钓鱼岛事件后低迷数年的中日贸易、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金融合作领域呈现企稳回暖态势,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积极变化。中日两国经贸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礼明 《东南亚研究》2001,(1):59-63,66
冷战结束后 ,老挝加快了对华方针和政策的调整 ,两国关系在经历曲折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老挝实施新的对华政策具有积极意义。未来老挝对华政策的总趋势将是继续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3.
廖小健 《当代亚太》2003,(10):53-58
后马哈蒂尔时代的中马友好关系不会出现逆转 ,主要根据是 :马来西亚新领导班底变动不大 ,将继续执行对华友好政策 ;中马关系具备继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继续发展对华友好关系符合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 ;目前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不会成为后马哈蒂尔时代两国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 ;一系列促进措施将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2,(4):34-34
壹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贰中德务实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在两国关系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给双方民众带来了福祉。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约同德国总理朔尔茨通电话。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权 《当代亚太》2002,(1):30-34
普京执政后,加大了发展同朝韩两国关系的力度;实施了南北"等距离"的外交政策;对南北和谈的态度趋于主动;并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这必将对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正值中日关系趋冷,从倡议提出日本负面居多的品头论足和各界的质疑,到2017年5月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团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转为积极态度,日本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从日本政府的公开见解及政府智库的解读来看,经历了初期排斥、中期竞争、后期软性应对直至现在的积极参与几个阶段。与日本政府较长时间的较为冷淡态度不同,日本企业界的解读相对客观和较为积极。多数经济团体给予"一带一路"倡议较为积极的评价,一些与中国业务不甚紧密的经济团体对倡议表述较为谨慎,有的甚至充满了戒备心态;一些保守系媒体认为日本需要与美欧共同遏制中国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向外扩大,部分偏左媒体则认为应加强中日互利合作的正向报道;大学和智库的多数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构想,日本不应一概排斥"一带一路"。普通民众较为普遍地抱有戒备和担忧意识。随着目前日本自民党内主张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延长线上合作的呼声占据主流,安倍政府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积极参与的姿态明显。但从中日产业和地缘竞争角度而言,预计日本不会轻易放弃既有战略而不设防地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博弈与合作互现将是日本谋求对华"一带一路"合作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7.
刘迪 《新民周刊》2012,(36):20-20
从日本国内政治状况看,既有对华"毅然对决"的极端民族主义势力,也存在亚洲协调派的潜流。今日的中日关系,已进入一个当今世界少有的复杂时期。一方面,世界上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技术交流、人员往来;同时,两国之间国民互信、政治互信却日益丧失。今年4月以来石原慎太郎在美国宣布"购买"钓鱼岛后,中日两国关系更加对立...  相似文献   

8.
周红 《德国研究》2006,21(4):16-21
本文以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为背景,探讨德①美关系互动的主要特征。两极国际格局下德美关系经历了从依附到被依附、到中间冷淡、再到后来双方共求合作这样一条发展脉络。当然从历史发展的主线来看,战后的德美关系仍然是一种主仆依附关系,随着西德经济实力的提升、外交政策的更新及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退,两极国际格局开始发生衰变,由此也导致了两国关系逐步开始发生变化,德国力求完全打破对美国的依附关系,而建立一种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周方冶 《当代亚太》2004,(11):20-24
泰中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一直发展平稳.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泰国他信政府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积极推行对华友好合作政策,两国关系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本文从国家利益层面分别从经济、政治和安全的角度分析了泰国推行对华友好合作政策的动力,并对泰国对华政策的前景做了评估.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16+1合作"平台框架下的合作日渐深入,而西巴尔干国家对"16+1合作"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西巴尔干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投资和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道。西巴尔干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特别是其对发展与中国经贸和投资关系的态度,于今后双边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入分析西巴尔干国家民众的对华态度,并从中探索增进其对华认知的方法,是我们的重要关切。我们将重点关注斯洛文尼亚和黑山两国的青年人对中国的态度,聚焦于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两国与中国的民族差异,以及他们对双方投资和经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德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主要特点,即:对中国的所谓崛起心态失衡、以意识形态划线,以及无视历史事实曲解中国政策、干涉中国内政。文章认为,这些负面报道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形象,也损害了德国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中德双方共同利益的发展。希望德国媒体能相应地调整对华态度,以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论为中德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两国在经济领域存在着显著的合作空间。随着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出现的积极转变,中日两国揭开了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的新篇章。虽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但中日双方在第三方市场进行合作,不但有助于改善中日政治关系,而且有助于实现双方经济领域的互利共赢。中日在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和经贸往来三个方面存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能性,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推进中日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新型合作模式,加强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双方产业的比较优势,满足第三方市场的需求,获得1+1+1>3的效果。韩国是最早与中国达成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国家之一,中韩之间具有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近年来中韩关系充满不确定因素,中韩之间经贸合作不断发展的同时,两国关系显露出“近而不亲”的特征。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利于解决中韩在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中缺乏信任的问题。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三方市场合作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两国合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研究》2021,35(3):9-12
正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中方历来主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应该本着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两国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好两国关系。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中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应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打开两国关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韩中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分别经历了"发展阶段"(1992~1998年)、"构建阶段"(1998~2003年)、"提升阶段"(2003~2008年)等三个历史过程。现在,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进入"强化阶段",即"充实、拓展两国关系内涵阶段"。中国外交部韩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对韩中建交20年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指出:"在过去二十年间,两国加强了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韩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完整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两国间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在处理国际和区域问题时始终坚持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原则。"建交21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飞跃发展,但在诸多领域仍存在矛盾、摩擦。因此,本文在回顾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摩擦,并为消除两国关系未来发展障碍提供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同济大学与德国有着传统的渊源关系,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原因,这种关系曾一度中断,恢复对德的传统联系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已故老校长李国豪教授根据国家建设和学校传统与发展的需要,在中德两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积极推动了学校对德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建和开展.当时,留德预备部、德语系等机构相继成立,德语教学逐步展开,与德方一些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还组建了德国科教情报研究室,这是德国问题研究所的前身.  相似文献   

17.
陈弢 《德国研究》2022,(2):102-120+124
1951年4月发生的迈力克默号事件是冷战初期联邦德国(西德)对华贸易的一个关键事件,体现了这一时期从西欧到中国大陆复杂的贸易网络的发展情况。该事件不仅使西德企业的对华业务遭到极大打压,也几乎中断了方兴未艾的西德东亚航线。在西德贸易主权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美国的强大压力和西德政府自身的战略考量是西德对华实施严厉贸易禁运措施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西德政府也为日后发展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保留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18.
略论韩中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结 论 去年是韩中建交10周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朱镕基总理去年3月28日对正在中国访问的时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说:“建交10年以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像中韩关系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各国双边关系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正如朱镕基总理所提到的,过去的10年里,两国关系在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取  相似文献   

19.
略论韩中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结论 去年是韩中建交10周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朱镕基总理去年3月28日对正在中国访问的时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说:"建交10年以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像中韩关系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各国双边关系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新加坡的合作关系既是两国关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两国根据地区形势演进的双向政策选择,体现了两国的共同政策和利益倾向,对地区形势和两国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影响。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新加坡对外战略中的大国平衡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在涉及地区安全和经济领域多边合作机制的战略协调日益增强,提升了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相关性、存在度和话语权。新加坡高度关注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战略转型,采取了相当积极的政策措施,期待延续双方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新加坡的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在近年来的南海问题中,美新战略合作也得到了相当明显的体现,对地区形势的稳定和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