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亚欧双向辐射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正逐渐形成,因而,中、俄、日、韩、蒙等国家的物流业发展将面临重大历史机遇。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中韩两国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辽宁与韩国的经贸发展前景及物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为补齐辽宁对外开放短板,构建向北开放的新格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十四五时期,重庆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殷殷嘱托,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实施《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开放的通道、平台、产业、政策四大体系,推动更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发展,更好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夯实对外开放基础支撑。充分发挥重庆开放发展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一是进一步拓展开放通道。  相似文献   

4.
马友君 《奋斗》2021,(1):53-5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全会对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中共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了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发展目标,提出要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取得新突破,并强调要持续深入扩大对外开放,重塑竞争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20,(4):46-48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于催生经济增长新动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培植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近年来,湖南机电产业积极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深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与沿线国家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加深、合作方式不断创新,机电产业已成为“湖南制造”走向世界的闪亮名片。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很多学者常用"地缘政治学"或"政治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一带一路",但笔者更愿意将"一带一路"视为"文化经济学"的典型案例。"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让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重获新动力。"一带一路"也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公共产品,将致力于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贡献度。"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直接受益的是沿线各国。一些地方对"一带一路"存在错误认知,这必须纠正。思路决定线路。丝绸之路的魅力不仅是一条经贸合作通道,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走在文明型崛起的大道,不仅要卖产品,也要卖文化。要用产品和文化"征服"人心,要用文化品味错位竞争。  相似文献   

7.
党校函授学历教育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干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和部分其他行业人才,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功绩有目共睹,经验可资借鉴。后函授时代大规模培训领导干部的重任又呈现在眼前。党校可在长期对干部进行函授教育的基础上承担起新时期干部能力培训的光荣使命。然而,后函授时代的培训形势、培训对象和参训需求大大迥异于函授学历教育时期,要做好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任务艰巨,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其路径和方法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使党校函授学历教育成功转型,党校人须面对挑战,勇于实践,以期搭建干部教育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宁波提出的打造"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决策符合"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也与宁波的北极航线地位相吻合,对于提升宁波的国家战略地位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港口经济圈"内涵的基础上,认为"港口经济圈"建设在提升宁波的国家战略地位、推进宁波城市国际化建设、增强其在华东片国内外运输的核心地位、助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诠释海洋强国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同时也指出宁波在将"港口经济圈"上升至国家战略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具体表现在"港口经济圈"的构建主体具有模糊性、"港口经济圈"的立足点具有狭隘性、"港口经济圈"的构建视角具有局限性、"港口经济圈"的构建范围具有不稳定性等方面。进而,文章提出以"大宁波路港经济圈"作为促进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沿线的南亚国家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且多数国家应对经验不足。从韧性减灾视角来看,成都建城三千年以来,城址未迁、城名未变,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少有的"韧性城市",城市的抗灾力、适应力、学习力和恢复力均经过了历史的考验。通过成都与南亚国际减灾与应急管理合作交流和互相借鉴,将成都在都江堰防洪和汶川地震等灾难中积累的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经验以及中国源远流长的减灾文化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利于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科学防治、应急救援精准高效、灾后重建安全韧性提供科学指导,为保障沿线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交通道路运输通畅、经济发展稳健持续提供科技和能力保障,为建设更具韧性的"一带一路"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07,(7):20-21
泛珠合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对各方都有利,要搭建并利用好这个平台,注意搞好战略规划.务求实实在在的成效。”“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推动内地有关地方同香港、澳门的区域合作特别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这对辽宁来说是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辽宁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创造性实施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为加快辽宁全面振兴打造了新引擎、点燃了新希望、开创了新局面。转身向海科学决策经济发展从沿海起飞、由港口登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全球经济最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约70%的大城市、70%的人口和70%的工业资本都集中在距海岸线100公里之内的沿海地带。我国东  相似文献   

12.
建设天府新区是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天府新区龙泉驿板块作为天府新区的主体区域,围绕建设"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成都国际汽车城"和打造"世界级、万亿级国际高端产业基地",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和各项政策优势,采取壮大汽车产业、建设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塑造人才队伍、加强城市营销等多项措施,力争率先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有力推动天府新区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相似文献   

13.
宁炬 《新湘评论》2007,(7):27-28
(一)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湖南长沙如期举行。这是我省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中部博览会以来又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综合性经贸盛会。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从国家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的战略考量,在整个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占据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这一建设的提出绝非偶然,只能诞生于当今的时代、当代的中国,它是在中国的发展已到了一个"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即世界正处于艰难的调整期、中国正处于痛苦的转型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处于复杂的磨合期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对于实现国家的均衡和持续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突破作用,也将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创造无数发展机遇,推动和引领下一轮新型全球化浪潮,还将开启中国主动塑造周边、影响世界的历史进程,极大改变世界经济版图和政治格局,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从这项决策中,我们可以得出五点启示:以大国的视角谋划战略全局,以统筹内外克服发展瓶颈,以经济共赢突破军事围堵,以历史文化促进经济建设,以增量变化改革国际秩序。丝绸古路的新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新的动力,成为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列的标志;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使中国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为整个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的世界能源大国,我国在石油能源方面是一个贫油国家,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战略问题,为确保石油安全,我国必须走石油进口多元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辽宁以核心制造企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特征,从网络链接和资源组织角度对集群企业研发合作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聚集区为载体,以沈阳经济区为制度创新试验区,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世界级研发中心,探索教育、科技、经委"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组建辽宁装备制造行业协会,建立制度化的技术研发长效机制和国产化激励机制,提出构建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和企业研发人员补贴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娟  张玲 《山西青年》2023,(5):94-96
随着“互联+职业教育”需求的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实施、应用效果方面分析,对《道路建筑材料》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及教学应用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县域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走出困境,加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破解的难题。本文以抚顺县的经济发展为例,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给县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抚顺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辽宁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辽宁城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辽宁如何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